<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一顆“膠囊”取代胃鏡,網上看病像點外賣?當醫療產業遇上數字化轉型…

來源:上觀2021.10.13

當技術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時候,技術的發展就會找到最合適的方向。

日前,一場關于“醫智融合·數字健康”的國際產業創新論壇在上海楊浦大創智示范區舉行,100多家來自醫院、衛生體系、醫療機構、數字健康平臺的醫學健康行業專家學者,探討醫療產業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的前沿問題。論壇上,一個“醫智融合”國際產業聯盟正式啟動。


數字賦能醫療,可以做什么?

數字賦能醫療,可以做什么?安翰醫療創始人肖國華通過10年探索,給出了他的回答。公司最新研發的產品——一個長得像膠囊的小工具,可以通過遙控進入人體內進行檢查。未來,它或可取代胃鏡。

“去年疫情最嚴重的時候,患者到醫院做胃鏡等很多檢查都不可能戴口罩,這樣醫生和患者都暴露在感染風險中。”看到這一問題后,安翰公司開始加急研發并推出這個產品,讓醫生和患者無接觸地完成檢查。

在做檢查的時候,患者把一顆“膠囊”吞進去,醫生通過遙控這個小設備在人體內運動來進行“探測”,從胃到小腸都能檢查到。“胃鏡過去是患者生病時才會做的檢查,有了這個設備,未來可以應用在普通健康檢查當中。”

“我始終堅信,當技術真正實現以人為本的時候,技術的發展就會找到最合適的方向。”肖國華說。


互聯網醫院,如何從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

微醫首席技術官李永正講述了互聯網醫院從最早的1家增長到目前3000多家的變遷。“傳統醫院和互聯網醫院的區別是什么?首先,互聯網醫院可以把醫生碎片化時間整合在一起,其次,互聯網醫院可以跨越距離。”

有的患者在偏遠山區,當地缺乏醫療資源,有的患者年紀大,無法到醫院看病。通過互聯網醫院的遠程會診,就可以讓醫生“到達”山村或老年患者家里完成問診。

“互聯網醫院最大的挑戰,是醫患匹配。”作為一家互聯網醫院,微醫平臺上鏈接了28萬醫生,267家基層醫院,服務上百萬患者。“每一位患者登錄平臺后,如何給他們找到最匹配的專家?這就需要把患者畫像和醫生畫像做得非常精準。”互聯網醫院對一個患者的畫像,往往要實現上百個特征的掃描,平臺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完成醫患匹配。

“未來,互聯網醫院一定要打通線上和線下的生態鏈,從早期篩查到后續隨訪,通過大數據形成閉環。”尤其是在慢性病的數字診療方面,互聯網醫院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以前人們只有生病了才到醫院治療,其實最好的方式是預防。未來的醫療服務就像點外賣一樣方便。”


“醫智融合”,如何在國際上形成產業聯盟?

論壇現場舉辦了“醫智融合”國際產業聯盟啟動儀式。該聯盟致力于建立一個產業上下游、產學研用信息、知識產權等資源共享機制,建立與政府溝通的渠道及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的平臺,推動企業家成長和互助,促進成員單位的自身發展,提升數字健康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僅經過一個月的籌備,聯盟已經聚集了32家首批成員單位。聯盟理事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終身教授馮曉源說:“傳統的醫療行業需要新的力量和智慧來推動其健康快速發展,而跨學科和跨領域合作是醫智融合的未來趨勢。”

楊浦大創智的“智慧健康產業創造營”第二期開營在即。創造營集聚數字健康生態鏈上的創新力量及行業專家,以定制課程、領導力沙龍、企業參訪、園區支持等多樣化形式,為學員提供認知賦能及資源賦能。

此外,楊浦科創集團正在與專業化基金公司合作啟動大健康保險科技孵化器,探索“基金+基地”模式,整合“大健康+科技”應用場景,培育一批錯位優勢突出、有效賦能主業的大健康創新企業。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