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雙創空間 > 正文

到2025年,上海又要確立一個國際樞紐地位

來源:上觀2021.10.19

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定價、創新中心。

上海綠色金融發展迎來頂層設計。近日,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 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施意見》,旨在通過七方面24項舉措,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積極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目標:確立樞紐地位

《實施意見》明確了一個總體目標:到2025年,上海綠色金融市場能級顯著提升,綠色直接融資主平臺作用更加凸顯,綠色信貸占比明顯提高,綠色金融產品業務創新更加活躍,綠色金融組織機構體系進一步完善,形成國際一流綠色金融發展環境,對全國綠色低碳發展的支撐更加有力,在全球綠色金融合作中的角色更加重要,基本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碳交易、定價、創新中心,基本確立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地位。

為實現目標,《實施意見》提出了加強綠色金融市場體系建設、創新綠色金融產品業務、健全綠色金融組織機構體系、強化綠色金融保障體系、加大金融對產業低碳轉型和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營造良好綠色金融發展環境等一系列措施。

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總經濟師陶昌盛介紹,上海下一步將圍繞四方面做好《實施意見》落實工作。

一是圍繞實體經濟綠色低碳發展需求,進一步激發綠色金融市場活力。發揮上海金融市場門類齊備的優勢,更好服務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發展碳金融市場,完善市場服務功能。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投資等綠色金融產品業務,加快引進培育一批綠色金融專業組織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

二是把握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機遇,進一步探索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推動形成更具操作性的綠色項目評估和認定體系,建設和完善綠色項目庫,更好促進綠色產融對接。支持優化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標準。支持上海金融市場、金融基礎設施、金融機構積極參與國內及國際綠色金融標準研究和制定。探索上市公司碳排放信息披露,探索強制性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等試點。

三是依托金融開放樞紐門戶地位,進一步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提升上海綠色金融國際化水平,鼓勵境外投資者通過上海金融市場開展綠色投融資。發揮上海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跨境資金流動先行先試優勢,為綠色企業提供更便利的跨境投融資服務。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在綠色金融領域的合作。促進綠色金融國際交流,建立綠色金融合作機制。積極推動氣候投融資國際合作。

四是守牢金融安全底線,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風險監測防范機制。營造良好綠色金融發展環境,建設上海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健全綠色金融支持配套機制,加強綠色金融人才培育。支持在滬國家金融管理部門開展金融機構氣候變化風險壓力測試,引導金融機構做好綠色金融創新過程中的風險監測、預警、評估與處置,積極穩妥做好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探索:走在全國前列

《實施意見》出臺的背后,是上海在綠色金融領域不斷積累的實踐經驗。近年來,上海在綠色金融產品開發、綠色金融業務創新、重點機構和平臺引進等方面率先探索,走在全國前列。

綠色金融開發創新方面,多只“首單”債券產品成功落地,首單綠色可交換公司債券、首單綠色市政專項債券、首單應對氣候變化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首單“碳中和”專題“債券通”綠色金融債券等先后在滬發行。截至2021年9月末,科創板上市公司341家,累計募資總額4204億元,總市值4.8萬億元,重點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以及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行業。近年來,依托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等,上海在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質押、碳基金、碳回購、碳信托、借碳等方面取得突破,積累了有益經驗。推出碳配額遠期產品,是全國首個中央對手清算的標準化碳遠期產品。今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在滬啟動上線交易,為引導資源更多投向低碳發展領域提供了有效路徑。

重點機構和平臺引進方面,2020年,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在滬揭牌運營,聚焦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2017年,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推動“綠色技術銀行”在滬設立,促進綠色科技成果轉移和轉化。此外,在滬金融機構陸續設立服務綠色金融發展的專業部門或專營團隊。截至今年6月末,上海金融機構綠色貸款余額4835.3億元,同比增長19.3%,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11.7個百分點。

“上海加快打造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就是要充分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服務輻射功能,充分利用上海金融資源集聚、科技和產業基礎雄厚、對外開放程度高等優勢,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陶昌盛說。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