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
來源:上觀2021.12.15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店數量去年首次超越全家,坐上國內日資便利店品牌頭把交椅,并且提出了1萬家的開店目標。
開放倒逼下,中國本土零售企業憑借著學習與競爭能力,吸納先進管理技術,激蕩著中國零售業的一池活水。
進入激烈競爭期
早在1996年7月,羅森便作為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家日資便利連鎖品牌,落地上海古北新區。全新的業態,刷新了市民特別是70后、80后人群對于產品和服務的認知。開門的那一聲“叮”,由此刻入了消費者和零售業人士的記憶。
隨著中國加入WTO,商業對外開放的步伐不斷加快,國內經濟快速增長,更多外資便利店品牌相繼進入中國市場,本土零售企業同樣不甘落后。如今,走在上海街頭,從日資的羅森、全家、7-Eleven,到國內本土便利店好德、可的、快客、良友、便利蜂,以及傳統的夫妻老婆店等,幾乎覆蓋了人們生活的大部分角落。
這還遠遠不是終局。根據國際經驗,便利店的發展態勢,與國民經濟水平密切相關。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時,會進入便利店快速成長期;當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時,進入行業激烈競爭期。在2019年,中國人均GDP已超過這個界線。也就是說,便利店正處于酣戰階段。
事實確實如此。根據《2021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2020年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銷售額2961億元,其中傳統便利店2716億元,盡管受到疫情影響,仍然實現了6%左右的增速。
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的日資品牌,羅森中國門店數量在2020年底達到3256家,首次超過門店數為2967家的全家便利店,成為在華數量最多的日資便利店品牌。同時,羅森方面今年公開表示,計劃在2025年前,將在中國市場的門店數增加至目前的3倍,目標開店數量為1萬家。也就是說,在接下來的4年里,年均開店數量要達到1000多家。
“加快步伐的底氣在于,在開放的環境下,國內經濟整體增長態勢以及消費升級趨勢。”上海羅森便利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張晟認為,隨著95后、00后逐漸成為消費新主力,國內消費結構也面臨巨大的變化。“00后是中國快速發展背景下誕生的第一代消費主力,他們的物質生活已經比較豐富,由此出現了產品的精致化、購物的碎片化、消費的隨性化。這三點,都有利于便利店的發展。”
政策創新滿足需求
中國入世后,國內零售市場是最先放開的領域之一,不受地域、數量以及股權的限制。“早鳥”羅森的發展歷程,見證了中國兌現入世承諾,為在華外資企業快速發展不斷提供優質政策制度供給的誠意。
“入世以前,受到地域政策的限制,很難將門店落在其他區域。入世后,不僅在國內的視野更加開闊,而且各項審批流程大大簡化,以前開店大約需要半年的時間,現在只要20天就能搞定。”張晟告訴記者。
隨著社會的消費形態越來越多元,便利店不斷深入社區,融合多個小店業態,加強食品及鮮食商品供應,提升便利店服務居民日常生活的滲透率。當開放的市場引來更多的入局者,各個品牌都在嘗試不同路徑下的新打法,由此也產生了新的政策需求。
2018年5月8日,徐匯區市場監管部門發出了一張特殊的食品經營許可證,這張許可證的經營項目一欄內,多出了“(含菜肴復熱)”這幾個字,使得便利店也能像傳統食堂那樣“打盒飯”。兩年后,制度再創新,徹底打破便利店和飯店間的“次元壁”。便利店不只把熟的加熱,還能像飯店那樣把生的做熟。
也是在去年,商務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三年行動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2年要實現全國品牌連鎖便利店門店總量達到30萬家,銷售額累計增長超過50%。通過完善工作機制和支持政策,加快網點布局等方式,全面推進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
“從消費者角度來說,最為明顯的變化是,便利程度越來越高,商品種類越來越豐富。隨著關稅的逐步降低,能夠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中意的進口商品。”RCEP協議(《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將于明年正式生效,這意味著日本將與中國、韓國首次建立自貿協定關系。對此,張晟很是期待,“當自由貿易的大門越打越開,將會有更多好商品進來,不管是企業還是消費者都能享受到更多的利好。”
場景與數字化
如今,新零售、智慧零售等成為中國的商業熱詞,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在這片開放的土壤上,既有羅森這樣的“外資老大哥”,也有便利蜂這樣的本土新來者,都開始通過數字化探索對準未來市場。
如何通過精準營銷,持續吸引年輕人,是零售業永恒的課題。曾經羅森這樣的外資零售商,打開了中國消費者的眼界;如今需求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則為羅森們打開創新思路。
圍繞中國市場的年輕客群,羅森在差異化上作文章。比如針對12至19歲的人群做更多精準營銷,對0至10攝氏度的產品進行強化,同時與外賣、飲料廠家等達成新的合作,來增強消費者的黏性。
產品的場景化和故事化很重要。“以前,國內消費者注重產品的功能性,現在情況發生了改變。即便是最簡單的水,泡茶、喝咖啡或者其他場景,都會衍生出不同的需求。”張晟以門店推出的凍藍莓為例,“將它放入白色的氣泡水中,水就會變成藍色,這樣的搭配,有人就會愿意買來嘗試,或者可以用它自制果肉酸奶,通過個人DIY等方式,讓消費者說服自己,購買這個產品。”
不僅如此,數字化也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2019年7月,羅森在同行中較早啟用了自動訂貨系統,疫情發生后,這套系統有效解決了人力短缺、新員工經驗不足的問題,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同時,在全渠道方面,羅森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體系,包括APP、公眾號、小程序等,滿足顧客從網訂店取到外賣到家的各種需求,自助結賬機目前已達到全覆蓋……張晟表示,正是由于羅森近年來認準行業趨勢,背靠上海這座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先行城市,在數字化轉型領域舍得投入,才讓企業能夠在遭遇疫情的不利因素下,化危為機,彎道超車。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從上海到日本,入世20年,一盞車燈的“第二次握手”2021.12.14
先一步感受到入世帶來的競爭沖擊,倒逼企業以更大的決心實現獨立自主、創新轉型。 日本愛知縣豐田市,全球知名的汽車城。最近,上汽集團華域視覺公司克服疫情困難,將聚焦技術研發的分公司開到當地,與全球最大汽車…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