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雙創空間 > 正文

上海“最具人氣社區書院”揭曉,打造家門口的15分鐘科普生態圈

2022.3.2

在上海市黨建引領基層科協建設暨社區書院工作交流會上,一批“最具人氣社區書院”及其組織單位獲得表彰。據悉,上海已建成131家“社區書院”,覆蓋全市16個區,涌現出一批貼近需求、內容豐富、群眾喜愛的科普品牌,努力打造百姓家門口的15分鐘科普生態圈。

國務院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將“社區書院”建設工作納入實施基層科普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近年來,上海市科協在市委組織部的指導和推動下,以社區居民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關切為切入點,以打造“社區書院”基層科普服務作為“黨建+科建”的落地新模式,通過共建共治共享全市各區現有各類基層活動場所,把科普工作主動嵌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體系,發揮好市、區、街鎮三級科協作用。

戴上VR頭盔,虛擬參觀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利用3D打印機,打印一枚金光燦燦的黨徽;在專家指導下,學習珠寶超聲波清洗……在虹口區北外灘的白玉蘭“科普驛站”,經常舉行為樓宇白領打造的黨建和科普活動。特別是黨建與科建的結合,深受白領喜愛,他們覺得將VR、3D打印等高新技術融入黨課和組織生活,形式新穎,學習效果也很好。

白玉蘭“科普驛站”位于白玉蘭廣場20樓,地處北外灘區域黃金地段,面積近2000平方米,是全市第一個由外資業主方零租金長期提供整層場地的黨群服務機構。這里設有展示引導區、組織生活室、多功能廳、休閑交流吧和社團活動區,可滿足各類活動的開展需求。“科普驛站”還擁有可進行高端講座的白玉蘭講壇、兩間安裝遠程視頻會議系統的多功能廳。

驛站圍繞建設“社區書院”這一載體,著力打造“午間科普1小時”品牌項目,利用白領午休時間開展科學咖啡沙龍、科普手工藝制作、各類科普講座及科普互動體驗活動。認識病毒、5G與生活、火星沖日、人工智能應用……這些科普活動緊跟科技熱點,滿足白領需求,利用空閑時間為他們“充電”。

“社區書院”的組織單位還推出了“科普經理人”這一創新制度,鼓勵科技志愿者積極參與。“科普經理人”三級管理體系包括經理人、策劃人和科技志愿者。經理人發揮資源庫與基層單位之間資源輸送的橋梁作用,同時充分整合系統內外各類科普資源,為基層科普出思路、出方案;策劃人負責單個資源項目的策劃、管理和運作,還要承擔項目的實施經辦、質量把控和信息反饋任務,全方位輔助“社區書院”建設,減輕基層工作壓力,做實做優科普服務供給機制;科技志愿者負責資源項目落地執行及“社區書院”日常管理,為書院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市科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馬興發表示,下一步,市科協將進一步把“社區書院”建設好,依托全域統籌、多方聯動、跨界融合的平臺優勢,加強內容供給,創新科普方式,常態化深入社區、樓宇和商圈,送科普、送文化、送健康,打通科普服務“最后一公里”。市科協還將動員、組織科技工作者等社會力量開展科技志愿服務,提升公民科學素養,助力城市軟實力建設。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