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百年紗廠變身時尚新天地丨上海文創園區巡禮
來源:原創2022.2.18
從紡織廠轉型時尚產業
紡織工業,曾經是上海輕工業的代表,為上海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作為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前身的“十七棉”,作為當時上海三十六家紡織工廠之一,規模龐大,被稱為“萬人大廠”,更是走出了家喻戶曉的勞模黃寶妹。
但伴隨上海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紡織業這樣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再能滿足上海的發展需要而逐步淡出,“十七棉”是最后一個退出中心城區的棉紡織制造企業。
2007 年,伴隨“十七棉”大批員工退休,此時轉型沖擊最小。“十七棉”轉型正式拉開序幕。上海紡織集團通過調研,將這塊土地定位為時尚產業,打造成與國際時尚業界互動對接的地標性載體和營運承載基地。??
上述定位主要是考慮到上海的發展歷史、地理環境、國際化水平以及改革開放多年來的巨大成就,上海這座城市需要建設一個緊跟國際時尚潮流,并且起到引領這股潮流作用的時尚中心。
“十七棉”,土地是工業用地屬性。此次轉型,恰好遇上了政策“東風”。根據當時國務院下發的政策,自有土地轉型文化創意產業,無需進行土地屬性的變更,這意味著開發“十七棉“轉型上海國際時尚中心,上海紡織集團無需為此“補地價“,大大降低了前期的開發投入。??
不過,為了更好募集開發資金,“十七棉”181.2畝土地中的17畝多通過“招拍掛”進行了土地變性,開發成為了“17公館” 這一50年產權的辦公地產,目前已經基本售罄,這塊的銷售收 入,對開發資金也做了補充。
紅磚墻的變與不變
如今走入上海國際時尚中心,頻頻可以看到與建筑合影打卡的游客,極具特色的紅磚墻成了他們最愛的拍照背景——而這也得益于“十七棉”整個改造方案中“以保留為主“的改造原則。??
當時,改造方案從九家設計事務所的方案中,最終選擇了法國夏邦杰設計事務所的改建方案,這一方案考慮到“十七棉”建筑美感與其獨特的歷史價值,尤其是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成片的鋸齒形廠房式建筑風格非常突出,并在上海中心城區十分稀少,因此對建筑以保留為主,只拆除近三萬平方米不具備歷史文化價值的“違章建筑”。
當時,上海的城市更新工作以“拆、改、留”為主,直到近兩年新出臺的政策指出五十年以上的歷史建筑以“留、改、拆”為原則進行保留和改建。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的改造,顯然在觀念上就領先一步。
整個改造工程,對保留下來的優秀歷史建筑在原有建筑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妥善的修繕,因時間久遠而表面發黑的紅磚通過拆除、編號、清洗,在原址上復原重砌,保留了紅磚墻的風貌特色。同時根據功能的需要拆除了原先工廠封閉式的圍墻,將之建為開放式的園區。如此別出心裁的設計理念,夏邦杰事務所獲得了亞洲建筑界最高建筑設計大獎——亞洲建筑師協會建筑獎,打響了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在海外的知名度。
是的,通過保留紅磚,但打破紅磚墻,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有意識的與周邊的街區市民“融合”,成為了楊浦區重要的“城市表情”。
園區內擁有360米的浦江岸線,鼓勵周邊居民來江邊信步,還與楊浦文化和旅游局、婦聯合作,每年舉辦包括夏至音樂節、寵愛嘉年華、咖啡文化周在內的十多場活動與社區居民積極互動。
2015 年,時尚中心園區正式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成為楊浦區旅游的打卡勝地。
因地制宜,后發居先
改建后的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占地 12.08 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 13 萬平方米,新建了多功能秀場、創意辦公、精品倉、酒店式公寓、餐飲娛樂及游船碼頭六大功能區。??
舞臺有了,如何吸引品牌入駐“唱戲”呢?
這個問題,曾經長期困擾國際時尚中心總經理王露。“十七棉”這個地塊,在紡織廠時代,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東望復興島,西臨楊樹浦發電廠,南依黃浦江,北至原密豐絨線廠, 對紡織廠而言,是極好的位置。
但轉型后,讓人艷羨的濱江優勢突然變成了時尚中心的區位劣勢。地處浦江一角,再加上交通路線少,國際時尚中心的交通曾經極為不便。王露舉了一個例子,國際時尚中心有一條長達 55 米的 T臺,亞洲罕有,所以希望“上海時裝周”的一些 show 能夠挪過來,但是從明星到工作人員普遍覺得這里太遠,?人家過不來啊,交通特別不方便,時尚人士還要穿著禮服、高跟鞋,好不容易活動結束了,但晚上又走不掉,因為沒 taxi 啊…….諸如此類的困難,我們碰到很多。
“工業銹帶”該如何向“生活秀帶”轉型?對此,國際時尚中心總經理王露表示,其中的痛點和難點可想而知,招商初期,由于園區位于黃浦江一角,陸上交通極為不便,品牌不愿入駐。
不過,楊浦區的快速發展很快將劣勢變成了后發優勢。楊浦增開了多條公交路線,給上海國際時尚中心解決交通問題,與此同時地鐵、道路拓寬等,也使得市中心到楊浦,更方便了。
與此同時,上海國際時尚中心也對目標受眾做了更精細的定位。
在零售店鋪方面,摒棄了奢侈品定位,以國內國外知名的潮流品牌為主,不斷引進更多貼近大眾的餐飲和娛樂活動項目,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還打破了傳統收房租的概念,將房租與品牌銷售業績掛鉤,打消了商戶的顧慮,聚集了相當的人氣。
而在會展方面,則是強化了場地空間的優勢。通過將時尚中心建筑面積最大的三號樓進行改造,將朱紅磚墻、鋸齒形屋頂的廠 打造成近 5000 平方米的秀場,設有專業的燈光音響設備和后臺化妝間,完備的設施配置和配套功能區,可同時容納 800 名觀眾和100 名模特同時化妝。不論是時尚品牌的新品發布,還是汽車品牌的新車發布都能夠滿足需求。
在市區,能夠容納如此多觀眾的場地并不多見,這立刻使得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成為了各色大型活動的寵兒。??
目前來看,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的活動主要聚焦以下兩類:
1.國際化的大型文化類活動,例如全球知名的華誼 ELLE之夜、上海電影節 party 等等;??
2.各式各樣的產品發布會,如軒尼詩產品發布會,Vivienne Westwood 和 VERA WANG 等國際時尚知名品牌的產品首秀發布會,此外還有諸如寶馬、福特、奔馳等高端汽車品牌發布會。
“科技與時尚”的弄潮兒
雖然是百年老廠房改建,但是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是“樓老心不老”,堅持要做科技與時尚的弄潮兒,和年輕人交個朋友。
早在2012年左右,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就積極擁抱數字化,引入客流系統、園區 WiFi 等技術,讓科技賦能零售商業。
而在新冠疫情的沖擊,更是加快了線上推廣的步伐,在抖音、小紅書、B 站等年輕人喜好的網絡平臺上都有賬號,與平臺深入合作,吸引 up 主們前來時尚中心探店。
直播行業方興未艾,時尚中心也在 2020 年舉辦了自己的品質生活直播周,讓員工走進園區,展示時尚中心的全新風貌。
這一切,自然獲得了文創企業的青睞,進而入駐。在園區的引進名單上,有仍需要大力扶持的上海科技小巨人企業,也有諸如金星舞蹈團這樣的文化藝術團體。
毫不夸張的說,金星與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的關系,就是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在招商引資中的縮影。早在2011 年,金星就已經在園區租賃了一小塊辦公區域,那塊區域可以望向復興島,是個入水口,金星很是喜歡這樣的“鬧中取靜”。??
隨后,金星將整個舞團搬了過來,近年投身直播產業做完美直播間,又將直播間設在了上海國際時尚中心。下一步,金星除了日常會開辦面向成人的舞蹈培訓回饋給時尚中心的會員外,還將在這里舉辦一些駐地的演出,讓老百姓用更便宜的價格感受現代舞的魅力。??
在這個過程中,金星的業務越來越多,租用的場地也越來越多,與園區共同成長,相輔相成。
背靠大樹好乘涼??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目前是由上海紡織時尚產業發展有限公司運營,這是上海市國資委直屬的國企東方國際旗下的一家三級子公司。
東方國際,作為上海重要的國企,旗下擁有眾多的園區,比如 M50 等,同時還擁有上海時裝展這樣重要的時尚活動,這些集團內部資源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的發展中,無疑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比如曾經讓王露印象深刻的將“時裝周”的部分活動挪至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就是一種集團內的資源導流。
來而不往非禮也,王露強調,上海國際時尚中心非常注重集團的資源共享。
希望能夠盡量幫助到他們(品牌方),如果有些品牌做大了,但我們這面積不夠的話,我們就會把它推薦給集團的其他園區。因為我們自己時尚公司下面就有 13 個園區,比如楊浦區有像原來做婚紗攝影的五維空間,長陽路上的設計交流中心……如果國際時尚中心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不能繼續服務你了,我們可以把你推薦到更好的地段或者更寬闊的地方去,希望還是能建立起這樣的一個社群,這些租戶、客人、伙伴都是我們集團的一個很重要的財富。?
經過多年精耕細作,上海國際時尚中心開始邁入豐收期。王露告訴記者,2017年時尚中心實現現金流為正,在此之前由于投資數額大,每年的折舊攤銷很高,所以都有一定程度的虧損。直到 17 年才實現現金流平衡,最近幾年開始盈利。
城市的溫度,城市的表情??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是一個講究“溫度”的園區。
回憶園區開發,王露強調不是只考慮“賺錢”:?
如果當年上海紡織或者東方國際是沖著賺錢去的,就不會選擇在那個時間點去開發(這個項目)。我們原意就是想讓老百姓能夠享受到社會發展帶來的一些利益,讓大家感受濱江的美好,感受這里的文創建筑。在整個過程中再根據我們的可能性去調整業態,才能最后實現了經濟效益。
上海國際時尚中心的園區雖然是國家級 4A 景區,但不設門票,甚至沒有圍墻,旨在與城區,與百姓生活充分融合。園區甚至還舉辦了夏至音樂節,邀請了眾多本土音樂人和來自國外的知名樂隊,活 動中所有的演出項目都免費對公眾開放。這項活動作為 2020 年疫情過后的重要活動,得到了楊浦區商務委的大力支持。在親子、寵物、健身、娛樂等多個層面一起發力,無需消費,居民們一樣可以盡情享受主題活動帶來的樂趣。
應對疫情的沖擊,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在 2020 年幫助 159 家商戶享受到政策優惠,免租金額共計791萬元。2021 年,一方面加大推進力度,與品牌合作借其市場知名度精準引流,另一方面與既有商戶加強溝通,通過扶持政策合法合規開展減免租相關工作。
后記——下一個百年
如果把整座城市比作一個人,那隱藏在城市中的各色文創園區,就是穿戴在身上的一件件首飾,在城市不同的底色之上,閃爍著各自獨特的光芒,點綴著城市。
在上海國際時尚中心,彌漫水汽的習習涼風穿梭在鋸齒形紅磚墻間,雖然發電廠煙囪已不再飄起裊裊青煙,但卻被作為工業文明遺址,繼續保留至下一個百年。這座城市的靈魂在,人們情懷依舊。
更多資訊
-
集聚創意設計產業上下游資源!ReCity:打造上海創意設計產業新高地 | 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7.19
近年來,伴隨著人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日益增加,上海的文化創意產業也不斷壯大,在經濟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文創產業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約13%,文創從業人員人均產出達170萬… 查看詳情 >
-
大樹下新媒體創意產業園:企業在“大樹下”欣欣向榮丨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7.17
近年來,閔行的文創園區產業發展飛速,大樹下新媒體創意產業園是其中一張靚麗的名片,不僅足具文藝氣息,適合拍照打卡,還吸引了一大批優質企業紛至沓來,激發出新活力,可謂“可鹽可甜”。 有馬網絡科技(上海)有… 查看詳情 >
-
大創智“出圈”密碼:從科技創新到文化輸出丨科技園區巡禮2023.7.6
當前,上海已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提升。在楊浦,科技園區散發創新活力,激發創業動力,成為科創企業的成長搖籃、發展沃土。即日起,楊浦區科委聯合楊浦區融媒體中心、人民網上海頻道,推… 查看詳情 >
-
重塑IP文創園、打破社區邊界感!來看上海·力波如何將老啤酒廠蝶變為產城融合新高地 | 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6.26
提及上海第一個本土啤酒品牌,力波啤酒是無數上海人心中的“白月光”,曾連續多年占據上海啤酒業的龍頭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力波啤酒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并于2016年正式停產,曾經輝煌一時的工廠也閑置…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