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高效打造網絡視聽產業試驗田丨上海文創園區巡禮
來源:原創2022.3.4
?優酷土豆,途虎養車、喜馬拉雅FM……許多消費者在使用這些東西的時候,可能并不知道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選擇了在紫竹高新區開展上海業務。??
滄海變桑田,首個國家級網絡視聽產業基地誕生
黃浦江在流經吳涇鎮時,形成了一道幾近90度的大彎,這是黃浦江在上海境內最深的河段,被稱為“浦江第一灣”。在這道灣內,坐落著一座水光瀲滟、綠意盎然、樓宇林立的“小城”,名曰“紫竹”。紫竹高新區原有基地是一片緊鄰黃浦江的農業用地,而黃浦江沿岸則是未開發利用的荒地。為挖掘土地潛力、提高產業用地利用效能,紫竹高新區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成果已經非常顯著,成為了上海著名的幾大高科技園區之一。
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成立于2010年2月,為全國首個國家級網絡視聽產業基地,也是當年上海“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基地占地220畝,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主體涵蓋研發運營、配套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樓宇群,由數字新媒體研發運營區、綜合樓宇區以及配套服務區等四個功能區域組成。
紫竹高新區集團規劃文化產業是比較早的,甚至早于十七大提出“文化大繁榮”這一概念。2010年,網絡視聽行業在上海或者放眼整個國內都是蓬勃向上的一個時代,所以我們就選擇在這時,以這樣的“題材”拿了一塊,也是全國第一家國家級的網絡視聽產業園區的牌子。
基地管理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鄭博夫向記者介紹。
從如今來看,紫竹高新區大打造第一個國家級網絡視聽產業園區,無疑是有慧眼的。
在這之后,伴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網絡視聽進入了快車道,而政府的扶植政策,也絡繹不絕。
2017年12月,上海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文創50條”)。在“文創50條”政策引領下,2018年5月,上海出臺了《關于促進上海網絡視聽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滬文廣影視〔2018〕146號),從精品內容創作、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做好公共服務平臺等方面全方位促進本市網絡視聽產業發展。
同時,近期,廣電總局下發了《關于進一步規范發展國家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園區)的通知》,也為基地的后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政策幫扶,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在行動
自成立以來,上海紫竹數字創意港有限公司就以多維度推進國家級網絡視聽基地建設工作。截至2021年底,基地在市廣電局與紫竹國家高新區的全力共建下,累計引入企業超過2258家,年新增企業數量400家,其中70%以上的落戶企業為從事網絡視聽、影視動漫、網絡游戲、技術研發、信息服務等新興文化企業。在基地落戶企業中,產業收入最大的五家企業為優酷土豆、喜馬拉雅FM、大疆創新、心動網絡與途虎養車;同時如一條視頻、笑果文化、英佩游戲、靈河影視、創米科技等企業也發展態勢良好。
當然,上海優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更新迭代,而落實的關鍵還在于“人”。相比政府主導園區,紫竹公司自身的生存發展與紫竹高新區企業更加緊密綁在一起,所以堅持服務至上這一理念。
鄭博夫認為中國(上海)視聽產業基地在吸引高質量管理人才和給企業提供服務方面,不能只做簡單的“二房東”模式。
有些地方拿了一塊地,就說“我要做園區”,但這給企業提供了什么服務嗎?并沒有。這種不是我們未來發展所提倡的。
工商注冊、稅務登記、工商年檢與變更、股份制改革、上市輔導期準備等服務……在這個團隊練就的每一種“功夫”背后,都是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習得的。
我們的管理團隊,比如常務副總是2002年開始就做園區項目了,他在20年前就學會了如何去為(服務的)企業對接市級窗口。這些企業要涉及的生產、環境影響評估、工商的變更,稅務方面的知識,他都了若指掌。現在他再“師傅帶徒弟”帶出一批服務人員,所以整體水平就跟上了。
為進一步將上海基地打造成定位明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布局合理的宣傳新陣地與發展新高地,基地運營單位將對于公共服務加大投入。
在硬件上,基地將投入新的公共服務空間,功能上涵蓋影視綜合服務、企業行政受理服務、內容創意孵化、高品質視聽產品后期制作、直播電商綜合服務、內容審核服務培訓等滿足視聽產業發展所急需的共性服務需求。同時在軟件上,基地還在紫竹高新區的支持下對于在信息技術、工業設計、數字視聽領域的企業進行系統的資金扶持、創業輔導、融資對接、上市輔導等服務。
“市文廣局在我們這里有一個受理窗口,”鄭博夫介紹,
我們有服務人員專門在文廣局受過專門的培訓,比如像節目制作許可證,衛星的安裝等,總共有4大類17項的服務,(我們)都可以替企業去收這個材料遞到廣電局去。這一步就是企業遞給我們,該把關的都替你把關了,所以最后的通過率極高。
園區體量“雖小但精”,產城融合典范
俗話說:東有張江,西有紫竹。
紫竹高新區對比張江高科技園區雖體量較小,但卻“小而精”。
“紫竹畝產一直是全國第一。”鄭博夫說,
因為我們開發體量很小,可以說,在所有國家級的高新園區里,體量是最小的。但是我們的稅收又比較多,這樣一來毫無疑問我們的畝產就是第一。
紫竹高新區源源不斷持續前進的實力究竟從何而來?
很多高新區的發展,都走了一條先工業化,再城市化的路徑,先以集聚企業為主,再到集聚人氣,經歷從第一代工業園,到二代科技園,到第三代科技城的轉型升級和摸索前行。
紫竹高新區從2002年建園之初,就確定了產城融合發展路線圖。對于一座“小城”來說,住宅房產、教育培訓、醫療服務、健康養老、商業機構甚至休閑旅游都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與服務。
中國(上海)網絡視聽基地地處上海紫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核心位置,其東面是風景綺麗的紫竹半島,其中將建有超五星級酒店、游艇碼頭、人工湖等;北面是生活配套區,將建有華師大二附中、附小及雙語幼兒園、綜合醫院和商業中心等;西面則是匯集了眾多國內外頂尖高科技企業的研發基地。而高新區內的上海交通大學和華東師范大學亦毗鄰著本基地。
鄭博夫表示,
這個園區所在的區位,它本身是沒有公共配套的,因為來的時候這個地方是農田荒地,經過不斷開發、發展產業,同時也在不斷的幫他們完善公共服務配套,包括教育、醫療、公共空間。
住在紫竹,工作在紫竹,對于許多視聽行業從業者而言,是相當不錯的體驗。畢竟,這里有許多業內一流的企業,帶來大量的工作機會;與此同時,遠離市中心的地理位置,也決定了更好的“宜居性”,在園區3公里內,有大量價格宜人的房屋可供租賃,記者發現比如虹梅新苑小區,4200元月租可以租到一個92平米的大房子,而同樣的價格在市中心可能只是一間房。更好的居住體驗,更多的工作機會,這正是產城融合式園區的魅力所在。
未來繼續做好網絡視聽產業試驗田
對于未來,網絡試聽產業基地發力的重點在哪?
鄭博夫說,
未來(基地)主要就是往跟日常消費相關的和跟工業相關的產業為主。比如視聽技術如何去輔佐工業生產,包括一些自動化、數字化的一些流水線,繼續做好上海地區網絡視聽產業的試驗田。
下一階段,基地也將緊緊依托紫竹國家高新區在產業、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綜合優勢,不斷提升基地在全國網絡視聽行業的示范效應。
作為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示范園區,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正不斷釋放自身潛力。
當這樣一座“小城”真正建立起來以后,創業企業帶來的活力經濟、企業成長帶來的經濟效益、人才集聚帶來的商業效益、園區帶來的品牌效應,將形成一個源源不斷、良性循環創造價值的生態體系。
更多資訊
-
集聚創意設計產業上下游資源!ReCity:打造上海創意設計產業新高地 | 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7.19
近年來,伴隨著人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日益增加,上海的文化創意產業也不斷壯大,在經濟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文創產業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約13%,文創從業人員人均產出達170萬… 查看詳情 >
-
大樹下新媒體創意產業園:企業在“大樹下”欣欣向榮丨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7.17
近年來,閔行的文創園區產業發展飛速,大樹下新媒體創意產業園是其中一張靚麗的名片,不僅足具文藝氣息,適合拍照打卡,還吸引了一大批優質企業紛至沓來,激發出新活力,可謂“可鹽可甜”。 有馬網絡科技(上海)有… 查看詳情 >
-
大創智“出圈”密碼:從科技創新到文化輸出丨科技園區巡禮2023.7.6
當前,上海已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提升。在楊浦,科技園區散發創新活力,激發創業動力,成為科創企業的成長搖籃、發展沃土。即日起,楊浦區科委聯合楊浦區融媒體中心、人民網上海頻道,推… 查看詳情 >
-
重塑IP文創園、打破社區邊界感!來看上海·力波如何將老啤酒廠蝶變為產城融合新高地 | 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6.26
提及上海第一個本土啤酒品牌,力波啤酒是無數上海人心中的“白月光”,曾連續多年占據上海啤酒業的龍頭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力波啤酒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并于2016年正式停產,曾經輝煌一時的工廠也閑置…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