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上海第一高爐”成為科技時尚會場!這片26平方公里地區未來這樣發展
來源:上觀新聞2022.6.27
穿過充滿未來科技氣息的“時光隧道”光帶,走入通透敞亮的中庭,矗立在“金色爐臺·中國寶武鋼鐵會博中心”大廳中央的2500立方米高爐光彩奪目,一下便將人們帶回那段鐵花綻放、鐵水奔騰的火紅歲月。
“金色爐臺”所在地為原上海第一鋼鐵廠廠區,當年毛主席親臨視察期間,曾向廣大干部職工留下了“要好好干,大有可為”的勉勵。
1999年10月8日,高爐點火投產,創造了煉鐵建設史上當月達產達標的新紀錄……2016年,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這個不銹鋼精品基地的生產線逐漸關停。
近年來,隨著改革深入推進和時代快速變遷,被視為全市待開發土地中不可多得“大衣料子”的寶山吳淞工業區,邁入轉型升級發展階段。按照規劃,作為上海五大重點轉型區域之一的吳淞工業區,將轉型成為承載上海北部城市副中心功能的吳淞創新城。
2020年11月20日,作為吳淞創新城不銹鋼地塊轉型開發的首發項目,上海不銹高爐區域修繕改造工程完成竣工驗收。在古典凝重的光影映照下,昔日高爐變身“金色爐臺·中國寶武鋼鐵會博中心”,成為一眾行業盛會、文化演出、時尚大秀的舉辦地。
從沸騰廠區到壯美園區,從“工業銹帶”到“藝術秀帶”,吳淞創新城的華麗蝶變令人矚目。
聯通歷史與當下
從長江路735號大門進入,還需行車1公里才能到達會博中心主樓。沿途所見的庫房、熱風爐、水塔,無不透露出濃厚的鋼鐵氛圍與時代印跡。
但這里卻不只有硬核氣質。榮耀廣場中央的大型鏡面水池,映照出大片天空,與不遠處會博中心主體建筑的玻璃外墻呼應,渾然一體。由水塔改造而成的虹塔,由小提琴曲《金色的爐臺》為構思源泉所創作的小提琴雕塑“經典演繹”,為空間增添了藝術氣息。
盡管有了這番景致的鋪墊,人們親身走入這座壯麗的現代會博建筑時,還是會為眼前所見而震撼。
標志性的2500立方米高爐爐體,最大限度保留原有風貌,整體嵌入會博中心展廳,在“時光隧道”燈帶的映襯下,聯通著歷史與當下。在其一側,原北出鐵場平臺改造為鑄夢廳、追夢廳、圓夢廳三個會議空間,另一側平臺則化身為階梯式展廳。
寶地資產文商旅事業部高級副總裁曾慧告訴記者,“金色爐臺”場館總建筑面積4.48萬平方米,主要建筑為高爐會議中心及配套用房,同時配套設計停車及展覽展示區域等功能。“建筑整體‘修舊如舊’,最大限度保留了高爐的歷史風貌,同時通過局部二次改造,擴展物業載體功能,打造區域公共文化活動中心,以充滿在地文化符號的設計及建筑水平,滿足國際會議、文化會展、信息發布、產品展示、商業商務需求。”
2020年12月23日,“金色爐臺”開館首秀。中國寶武鋼鐵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鋼產量突破1億噸的消息在此宣布,高爐見證“億噸夢圓”。
此后,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數字經濟:產業升級新動能”論壇、歐美同學會第二屆中美經貿論壇、“全球低碳冶金創新聯盟成立大會暨2021全球低碳冶金創新論壇”等高規格會議相繼在此舉行。
如果說科創產業類會議論壇選擇“金色爐臺”,因“志趣相投”是情理之中,那么文化、時尚、互聯網行業對此地青睞有加,則意味著這片區域的活力正逐漸顯現。
2021年5月29日,婉轉悠揚的民樂曲調在充滿歲月痕跡的高爐前奏響。演奏家方錦龍手持琵琶,身側是來自上海的幾十位民樂愛好者。一場“快閃”形式的“《國樂頌中華》——百人大樂神州行”活動,讓熱愛民樂的人們了解了這個城市文化新地標。2個月后,伴隨著炫彩燈光與T臺的搭建,“金色爐臺”又化身時尚秀場,承辦了潮流工裝品牌的秋冬訂貨會。
百變的會展空間刷新著人們對老工業區域的認知。頂層的“高爐之眼”觀景平臺,更是人們不愿錯過的駐足遠眺好去處。憑欄而望,長江入海口奔流不息;凝望未來,全球鋼鐵廠區開放化改造范本之路始于足下。
轉型發展新空間
回望百年滄桑,方能更好地暢想未來。沿著長江路向西,來到上海國際節能環保園內的吳淞工業區展示館,1500平方米的展廳向人們呈現了區域轉型發展歷程。
金色爐臺所在的吳淞創新城,其前身是上海傳統老工業基地——吳淞工業區,歷史上為上海和國家的重工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隨著時代變遷,上海城市空間不斷拓展、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環境意識逐步提高、土地資源日漸緊缺,吳淞工業區的轉型發展勢在必行。
作為上海面積最大、條件最好、可成片開發的轉型區域,吳淞創新城被視為全市待開發土地中不可多得的“大衣料子”,規劃區域范圍:北至友誼路、南至長江西路—軍工路、西至江楊北路—虎林路、東至同濟路—黃浦江,總面積約26平方公里,其中建設用地約23平方公里。
《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明確將吳淞創新城定位為上海北部城市副中心功能的重要承載區。寶山區“十四五”規劃明確吳淞創新城的功能定位為寶山建設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的核心承載區。
吳淞創新辦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區域內企業多而復雜的客觀情況下,如何成為全市產業前瞻布局承載區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標桿,在上海“五個中心”尤其是科創中心建設中發揮好關鍵支撐作用,已成為吳淞創新城不斷探索的實踐主題。
2020年,在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吳淞創新城建設規劃》中,兩個1平方公里先行啟動區的控詳規劃獲批,綜合交通、生態綠化、水務環保等十余項專業規劃編制工作同步推進。
根據規劃,吳淞創新城將按照“產業耦合、環境融合、功能復合、空間疊合、機制整合”的理念,積極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發展新空間。
未來,在吳淞創新城工作、生活的人們,將享受到圍繞楊行、濱江兩大城市主題功能活動中心形成的綜合配套服務;周末節假日,吳淞城市公園“城市級綠肺”中暢游休閑。
激發創新策源力
一個地區的發展新動能,離不開老產業轉型、新產業培育,科技創新正是最大驅動力。打造科創中心主陣地、奮力“北轉型”,寶山正依托吳淞創新城轉型發展,統籌科創與產業、科創與城市、產業與城市深度融合。
2021年11月24日,寶山復旦科創中心啟用暨首批重大創新項目入駐儀式在吳淞創新城舉行。復旦大學1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將相繼落戶于此。
未來,該中心將聚焦化工材料、信息電子、裝備制造等新興領域,幫助對接科研成果、市場需求,特別是以貫穿全生命周期的科創服務“催化”成果轉化鏈路。讓各類科創資源一眼可見、一鍵可享、一站可達,源源不斷的創新策源力正不斷被激發。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主校區的建設,也將帶動吳淞創新城整體轉型。吳淞創新城不銹鋼地塊內,原上鋼一廠長度近一公里的巨大鋼結構廠房將被改造為開放式大學校區,建成后計劃容納學生4000人。據介紹,改造方案對原有廠房結構作了保留與重構,突出“時間回廊”的特色,在還原空間感的同時,收藏了一份屬于鋼鐵工業的熾熱記憶。未來,上大上海美院項目將作為吳淞創新城整體轉型的“引爆點”,與已建成的地標建筑“金色爐臺”相聯動,有機勾連吳淞和南大等創新集聚區域,形成科創中心主陣地的整體推進態勢。
吳淞創新城這個曾被鍋爐水流淌過的老工業區,正迎來一個個“煥新時刻”。眼下,兩個1平方公里先行啟動區正加緊建設中,計劃到明年引入50家以上以區域總部、研發中心等為主的功能性項目落地,加快形成規模化創新產業集群。
科創為核? 賦能轉型
上海南北有“兩座山”——南有金山、北有寶山,是上海傳統的兩大工業區。如今,金山、寶山的南北轉型,已明確為上海“十四五”優化市域空間格局的重要組成。在北上海,寶山區依托鋼鐵產業的深厚基礎,已集聚大批工業互聯網相關優勢企業,為傳統工業有效賦能。同時,寶山已建成全國最大的鋼鐵電商交易中心,平臺結算交易量占全國總量50%以上。
從區塊轉型來說,寶山要打造上海科創中心主陣地。根據市政府對吳淞創新城建設規劃的批復,吳淞創新城將積極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產業發展新空間。到2023年,吳淞創新城兩個1平方公里先行啟動區將實現開工產業項目面積達170萬平方米、交付產業項目面積達83萬平方米;到2025年,將實現建成和開工面積達560萬平方米。
在吳淞創新城南部,“金色爐臺·中國寶武鋼鐵會博中心”周邊區域正在成為寶山區乃至上海市的網紅打卡地。這里將被打造成高爐遺址主題公園,也將成為上海市最大、寶山區唯一的工業遺存風貌保護區。
更多資訊
-
夯實數字底座 城市更加智慧——上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應用成果加速落地2023.9.7
“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便利市民生活,建設數字底座為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數據支撐、技術賦能和平臺服務,科技助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安全管理新機制……如今,在上海,一批批與經濟、社會、民生、文化等相關… 查看詳情 >
-
率先在張江科學城試點產業用地彈性規劃和功能復合政策創新,浦東開啟產業用地創新融合發展新篇章2023.9.7
9月5日上午,“促進張江科學城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政策發布暨集中簽約會”在新區辦公中心舉行。通過在張江科學城范圍內率先試點創設產業綜合用地(M0)類型、創新存量產業用地用途轉換路徑、創立產業配套設施… 查看詳情 >
-
上海這座雙子摩天塔樓核心筒全面封頂!滴水湖畔立起區域新地標2023.9.7
9月6日,上海臨港新片區在建最高標志性建筑——西島金融中心項目主樓核心筒全面封頂。該項目由中建二局聯合中國銀行合作投資開發,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包含地上兩座近200米超高層建筑、附屬裙房及兩層地下… 查看詳情 >
-
上海,外灘大會再度揭幕2023.9.7
時隔三年,外灘大會于9月7日再度在上海揭幕。 三年間,世界在變,行業在變,上海也在變。而這一金融科技行業盛會的再次舉行,無疑彰顯了上海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標,不會變。 提供新的選擇 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