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讓藝術更貼近生活!M50正打造屬于年輕人的“藝術社區”

2022.7.4

綿綿延延50多公里的蘇州河蘊含著濃重的歷史文化,沿岸保留有近代優秀產業建筑群和其他許許多多工業遺存,承載著上海這座國際大都市豐富而深厚的工業文明。
當紡織工業當代藝術在蘇州河畔交匯

位于蘇州河南岸半島地帶的莫干山路50號的M50創意園區,是國內最早一批轉型創意產業的工業園區,也是目前上海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創意產業園區之一。園區占地面積約41畝,建筑面積41606平方米,是目前蘇州河畔保留最為完整的民族紡織工業建筑遺存,曾先后獲得“上海市首批創意產業集聚區”、“上海十大優秀創意產業集聚區”、“全國工業旅游示范點”、“上海首批文化產業園區”、“AAA級旅游景點”、“上海名牌”、“上海市著名商標”、多次榮獲上海創意產業示范園區等稱號。
M50創意園區前身為徽商周志俊于1937年創辦的信和紗廠。新中國成立后,信和紗廠轉為公私合營并于1994年改名為上海春明粗紡廠。從20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春明粗紡廠曾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孔雀”牌呢絨、“紅蝙蝠”牌呢絨、“金羊”牌毛毯享譽全國。
1999年底,根據上海紡織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春明粗紡廠全面停止了原工廠的生產。為防止國有資產流失,春明粗紡廠決定依靠便利的地理位置,出租廠房,維持企業。2000年起工業園區經過業態調整,引進了以視覺藝術和創意設計為主體的藝術家工作室、畫廊、文化藝術機構和設計企業,歷經八十余年的老廠以上海創意產業發源地的面貌獲得了新生,2005年4月被命名為“上海M50創意園”。
濃厚的藝術氛圍成為創意企業成長“搖籃”

M50創意園副總經理介紹,薛松是園區第一位入駐的藝術家,2001年他偶然走進春明粗紡廠時,就被這里工業特色明顯的歷史建筑吸引住了,隨即便租下了7號樓3樓作為自己的工作室。
“薛松入駐后我們覺得他業態非常好,于是我們通過薛松引進了在國內外知名度極高的畫廊——香格納畫廊,這是中國成立最早的當代藝術畫廊之一,持續呈現高品質的當代藝術展覽和項目,目前在上海、北京、新加坡均設立空間,這也是目前園區內最大畫廊。”在香格納畫廊入駐不久后,丁乙、張恩利、嚴培民、周鐵海等一大批中國當代藝術家,也陸陸續續地來到了這里。2004年,美國時代周刊曾將M50以上海時代新地標發表報道,隨后M50在國外名聲四起,大批國外的藝術愛好者、藏家也慕名而來。“此后,我們通過不斷騰籠換鳥,逐漸形成了現在以文化創意為主的藝術園區。”
如今的M50創意產業園已吸引了包括英國、法國、意大利等20余個國家、地區和十多個省市的近160戶創意設計公司及藝術家、攝影家、高等藝術教育工作室以及各類文化創意機構入駐,藝術創意產業占比60-70%,且園區一直保持著滿租的狀態。其中,香格納畫廊、藝博畫廊、泥軒畫廊、醍醐畫廊、M藝術中心等均是國內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當代藝術畫廊。濃厚的藝術創意氣息,吸引了眾多國內外的收藏家、媒體、知名人士、藝術愛好者、市民和游客,M50創意園也成為了上海獨具代表的城市文化名片。
在園區發展的二十年間,M50孕育了不少優質的藝術創意企業。曾經剛入駐園區的時候只是個由四五人組成的小公司的“多少”家具,如今已在全國擁有二三十家門店,年營收超千萬的原創新中式家具。已囊獲超過200項設計大獎、中國十佳設計公司“木馬設計”,也是從M50一步步茁壯成長起來,服務了超過五十家世界五百強客戶。甚至連近幾年暴紅的熊爪咖啡,也曾是在M50起步的。
此外,對于優質的業態,園區管理方在租金方面也給到了極大的優惠政策。目前,整個園區的平均租金也就三塊多。“這租金價格在內環以內已經很難想象了。”副總經理表示。
#
“藝術、創意、生活”新業態受到當代年輕人追捧

如今的M50園區還引進了很多受年輕人歡迎的新業態。例如,進園區就能看到的“撚雀港茶”,它不單單是一家奶茶店,而是一家集合桌游、藝術展覽、影視、音樂為一體的文化新業態,這種邊嗑茶邊看展覽的特性,深受年輕人的喜愛。還有像6號樓的Undefine咖啡店,則是以咖啡、藝術、空間為主題的生活藝術館,不僅有自己的網紅咖啡,還會舉辦自己的藝術論壇,在這里可以發現不少優秀設計師的作品。
除了集聚優質的文化藝術業態,M50也在新的城市更新背景下,不斷適應環境的變化,逐漸從以前純粹的畫廊轉變成藝術和生活相結合的園區,為周邊居民提供豐富的文化空間和文化生活。
像早年間就出圈的莫干山路涂鴉墻,因城市發展更新被拆除。為了保留下這份獨特的涂鴉元素,M50特意只是邀請了國內涂鴉藝術家為M50藝術區繪制兩面墻畫,將涂鴉元素又引進到園區里面。此外,曾在M50辦過個展的法國街頭藝術家柒先生,也為園區留下了6幅關于上海弄堂的涂鴉作品。如今園區內的涂鴉墻也成為了M50新的網紅打卡點,煥發出了新的生命力。
今年2月,在M50創意園4號樓的公共走道處還進行了一場極具創意的公共藝術展。園區與復旦視覺的劉毅老師共同打造了“M50弄堂計劃”公共藝術創作策劃,讓老上海弄堂印記和紡織工業復古風相互碰撞融合,涵蓋了弄堂知識、弄堂課堂、弄堂公共藝術大賽、弄堂共創、弄堂圖書館共建計劃、弄堂市集6個版塊內容。
步入弄堂內,讓人感覺仿佛穿越了時光,回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賽博朋克、潮藝術、游戲與動漫美學的影響下,以新媒體、壁畫、參與性藝術,燈光裝置,聲音,動畫,網絡藝術等不同媒介的創作來回應歷史中的紡織知識與視覺面貌。
不僅如此,M50還在園區內新打造了一座特別的藝術館——M50民防文化藝術創意館。據悉,這座藝術館由退出序列的民防工程改建而來,其前身是蘇州河畔的地下人防工程,展館外部以民防橙主題色著色的警報器、通風閥門和三防門十分吸人眼球。走進展館內部,不僅有從重慶大轟炸的遺跡中找到的真實的、沒有引爆的炸彈,還有由人們非常熟悉的民防設備做成的藝術裝置和創意畫作。如今,這座將民防與藝術相融合的創新型展館,已形成獨具一格的民防文化品牌,成為讓人眼前一亮的網紅級民防教育基地。
為公眾提供更多零距離接觸藝術創作的機會

此外,M50園區還不斷打開自己的“圍墻”,讓文化產業和城市生活有機結合,使得文創園區更親民、更大眾。每年,園區會定期舉辦自己的文化活動。像以手作書籍、藝術出版物及藝術衍生品為主的M50上海藝術書展、鼓勵孩子積極參與創新創造的M50中外少兒創意藝術大賽、每年聯合園區內十余家畫廊發起的重量級展覽M50上海當代藝術周等等。
副總經理介紹,“我們每年舉辦的城市文化活動,為國內外的藝術家、設計師、收藏家,以及廣大的藝術愛好者提供了一個開放、積極、多元化的創意生活平臺,部分活動每場可吸引兩萬余人參與,都深受設計類的年輕人的喜愛。”
未來,M50創意園也將為大眾提供更多與藝術創作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讓藝術變得更加生活化。M50正在不斷加強與社區周邊居民的融合,希望打造一個更貼近年輕人、更貼近百姓生活的文化創意園區。“在8號樓這一片區,我們打造了一個生活美學的體驗區,包括竹編、銀飾、翻糖蛋糕等制作體驗,這也是現在年輕人比較喜歡的一種業態。”副總經理表示,希望年輕人來到M50不僅僅是拍個照打個卡,也可以沉浸下來做一個體驗,近距離感受文化藝術的魅力。

來源|《房地產時報》

排版|陸怡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