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適配的辦公模式更受青睞”,后疫情時期共享辦公如何脫穎而出?
來源:上觀新聞2022.7.25
伴隨城市復蘇的腳步,人們重新回到共享辦公樓,大堂中人來人往熱火朝天。2015年國內開始推廣“共享辦公”的概念,并先后出現了WeWork、IWG、優客工場、創富港這樣的創業服務平臺。經過一段時間的野蠻生長后,共享辦公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
一方面不少公司在疫情期間退出,共享辦公平臺需要承受巨大的空間運營費用壓力;一方面后疫情時期,相比傳統的辦公寫字樓,空間小成本低、租期靈活、交通便捷的辦公地更受青睞,“共享辦公”也再次走入企業老板和創業青年的視野,成為他們的不二選擇。
后疫情期問詢量明顯上升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各企業公司對工作環境提出了新要求,辦公方式也發生了轉變。
外部經濟環境不穩定,全球員工空間難以統籌管理。大型企業開始縮小規模,實行分布式混合辦公。而共享辦公平臺擁有遍布全國的網點,通過空間分割提供多樣化的辦公場地,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解放一部分鎖在租金上的現金流。
同時,一些中小微企業疫情期間規模調整頻繁,內部員工亟需專業、靈活、人性化的辦公方式。面對大廠裁員,更多年輕人選擇靈活就業,再加上疫情間走紅的電商直播,市場涌現出一大批初創型公司。他們的一大訴求,就是省去注冊流程和管理搭建所耗的時間。共享辦公在提供小面積辦公空間的同時,還涵蓋工商注冊、行政管理等“一站式服務”,滿足小型創業公司的需求。多元的辦公社區也發揮了促進商業文化交流、加強企業聯系的作用。
后疫情時期,大企業轉型加上小微公司的崛起讓更多人關注到“共享辦公”。
創富港作為早期在國內實行聯合辦公的平臺,主要為中小規模企業公司提供創業服務。據負責人透露,平臺6月在上海地區的訂單量較1-3月份平均量有10%-15%的顯著提升,新入駐公司200家左右。
全球眾創空間WeWork的負責人表示,解封后的問詢量是4月前的1.5倍,入駐的30%為小型創業公司,25%為大型企業。
本土化“全生命周期服務”
記者來到WeWork威海路共享辦公點,紅磚外墻的英式風格讓這座建筑在弄堂里獨樹一幟,合理的空間分配使這棟樓容納了100多家公司企業。市場部負責人李云韜介紹,小到單人辦公間,大到整棟辦公樓,平臺可以根據團隊規模匹配到各地段的辦公場地。
人們在共享辦公樓的中庭工作
除了提供辦公空間服務外,平臺還提供專業的上門改造服務。比如WeWork在為利豐打造辦公環境時,考慮到公司的倉儲性質并進行空間調整,開發包裹派發方案,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環境美觀度。
從母嬰室到公共水吧,從人事招聘到法務咨詢,共享辦公不斷拓展服務范圍,向“全生命周期服務”靠攏,為創業者們鋪路助力。“為了給客戶配備舒適的桌椅板凳,最近我們開始定制提供人體力學升降桌。”李云韜說道,自研生產不僅可以提高配置效率,還可以節省中間差價降低成本。
寰圖和辦伴還推出“虛擬辦公室”,為小團隊和自由工作者提供商務地址、包裹簽收和電話轉接等服務,讓創業者不受團隊規模的限制,擁有同大型企業一樣的行政支持。
當然,共享辦公的社交屬性也是平臺自帶的亮點之一。通過每月舉辦的論壇會和沙龍,不少商務拓展和企業合作在這里發生。據平臺工作人員回憶,一家小型虛擬偶像公司在大咖說進行演講后,同樓的好幾家公司表示心動,想為自家品牌也設計一位虛擬偶像代言人。
從2016年國內首店入駐上海以來,WeWork中國就開啟了漫長的本土化過程。2020年,WeWork中國獲摯信投資實現全面本土化運營,從一家跨國企業中國子公司正式成為一家中國企業,從決策端避免了文化差異的制約問題,而這些都可以投射到不同于國外的本土化服務上。譬如考慮到企業的實際需求,公司為會員提供保安保潔等定制化增值服務。
讓“無處安放”的創業夢落地實現
創富港上海地區總監施光琴表示,由于疫情期間客戶積壓再加上產業復蘇,6月復工后平臺訂單量達到今年最高值,入駐率接近90%。雖然七八月份客戶量會受高溫天氣影響,但之后迸發的創業熱情不容小覷。
隨著后疫情人們需求的轉變,醫療、電商、新媒體等行業大有可為。此外,從6月開始,上海政府陸續發布相關落戶政策和人才引入計劃。依靠崛起的新行業和大量政策加持,城市未來潛力無限。
政府也邀請共享辦公平臺在普陀區等中心行政區設點,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除了繼續在一線城市等重點區域增加中心網絡密度外,平臺也考慮將重心轉移到更多二三線城市。隨著上海11號線的延伸及即將開通運營的聯通滬昆蘇三地的S1線路,未來昆山可以輕松實現“東往上海、西往蘇州”的日常通勤;無錫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的建設發展和“高新金融谷”的正式啟動也吸引眾多金融機構紛紛進駐。
今年5月,IWG集團曾對2000名受訪者進行了調研,結果顯示70%以上的受訪者更青睞靈活適配的辦公模式。
在混合辦公模式大顯身手的同時,平臺也要充當好 “助推者”“護航者”的角色。
施光琴感嘆封控期間線上接觸到許多有夢想卻“無處安放”的創業人,平臺也在思考如何從空間和業務層面協助這些創業夢“落地”實現。為了順應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創富港將原本設定的最短半年租期縮短至一季度,同時還增加了體驗期服務,放松規定、提供折扣,幫助客戶建立創業信心。
“現在我們首要任務不是提高業務量,而是安撫客戶焦慮的情緒,恢復大家的創業熱情。”施光琴說。
更多資訊
-
曾因污染大能耗大“聞名”上海,現成野趣橫生的藝術公園,格外出片……2023.10.13
在上海,工業遺址變身城市公共藝術空間的探索實踐越來越多,給人們帶來諸多驚喜。有學者認為,城市工業遺產承載著城市特定歷史發展階段的文化信息,公共藝術介入一定程度提升了其人文屬性,使之成為城市的文化符號和… 查看詳情 >
-
入華30年投資10億歐元,德國化工龍頭在上海承諾:未來繼續投資中國2023.10.13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化學品市場以及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昨日(11日),德國化工龍頭企業瓦克化學總裁兼CEO賀達(Dr. Christian Hartel)在上海慶祝入華30年時表示,在過去30年間… 查看詳情 >
-
上海松江秒變“小鐮倉”,抖音上有62個“小瑞士”,專家:警惕景區標簽化2023.10.13
松江有軌電車配上大草坪成了上海“小鐮倉”;藍白配色地中海風格建筑加上特定角度拍照,商場秒變“小圣托里尼”;廢棄礦山和湖水疊加濾鏡就是“小冰島”…… 近年來,抖音、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小瑞士”“小冰島… 查看詳情 >
-
上海徐匯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揭牌,服務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2023.10.12
10月11日下午,上海徐匯區科技創新推進大會在西岸召開。會上,徐匯區委書記曹立強,區委副書記、區長鐘曉詠,共同為“徐匯區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成立揭牌。 澎湃新聞記者從徐匯區獲悉,該中心成立后,將致力…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