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翻兩番,寶山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緣何逆勢增長
來源:上觀新聞2022.8.19
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專精特新企業被視為產業發展的動力源泉。近日,2022年度國家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名單陸續公布。其中,寶山區共有16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今年以來新增獲評企業13家,增長率超433%。至此,寶山區國家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總數增至263家。
剖析這些進入“國家隊”榜單的企業,既有飛凱材料、長偉錦磁、西艾愛電子等掌握產業鏈核心技術的企業,也不乏快倉智能、阿為特、西普瀚芯等在關鍵領域補短板、填空白的企業,還有歐冶云商、杰寧新能源等競逐工業互聯網、綠色新能源等新賽道的企業。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倍增,折射出“北轉型”的澎湃經濟活力。
不看“噸位”,看技術
“專精特新”,“專”字在前,意味著企業要凸顯“專業化”。評選時,企業在細分市場的份額占比被重點納入考核。此次寶山區新增的1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其主導產品在全國細分市場占有率均達10%以上。
以精耕光纖涂料的飛凱材料為例,該企業年產值近5億元,占據該領域整體市場份額近半,穩占行業龍頭之位。經過近20年技術積累,其在光纖涂料這一領域實現諸多突破,大幅提升了國產化水平。
最近,飛凱材料計劃與上海大學通信學院合力攻堅耐高溫、耐折等特殊材料。“不管是‘上天’還是‘入海’,都少不了它們。”企業負責人王寅生這樣形容新材料之于產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2016年,正處發展期的飛凱材料四處尋覓廠址,最后堅定地選擇了寶山。原因很簡單,“寶山不僅給足了我們發展空間,也給予了許多優惠政策。”
在寶山區經委副主任王琳看來,引進企業,不是看其“噸位”大小,關鍵是看技術夠不夠硬。事實上,“硬科技”始終是寶山引進企業時的重要參考指標。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的逆勢增長,映射出寶山區多年來的精心培育已迎來“集中爆發期”。
產業集聚,構建包容科創生態
專精特新企業的集中產出,離不開包容的科創生態。與“大塊頭”企業不同,專精特新企業更精,往往深耕某個環節或某項產品。產業越集聚,它們就越容易切入細分賽道,找到增長點。
數據也能佐證這一點。據初步統計,寶山區內現有的專精特新企業中,超三分之一位于寶山高新技術園區、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制造業集聚區和特色園區是誕生專精特新企業的搖籃。”王琳表示。
在產業集聚區,完備的供應鏈、復雜的應用場景,能給予企業完善創意、打磨產品的黃金機遇。如今已躋身中國機器人獨角獸企業的快倉便是如此。
8年前,北大畢業的80后工科男楊威放棄了名企的穩定工作,帶著幾位初創員工,一起“鉆”進寶山楊行一個借來的倉庫。他們瞄準的,正是藍海領域——倉儲機器人。
8年來,物流需求旺盛的寶山區,給予了快倉迫切渴求的各類應用場景。他們也從鼓搗原型機起步,一點點攻克產業鏈空白點。從核心控制器到雷達,快倉的百人研發團隊,定向攻堅難點、堵點,成功在多個環節實現國產替代。去年,靠著國產倉儲機器人的穩定性和性價比,快倉的海外業務量成功實現翻番。
成長壯大的快倉,也選擇把完整產業鏈留在寶山,以“專精特新”帶“專精特新”。今年底明年初,快倉全球智能機器人產業基地項目即將竣工。“研發、生產兩端都留住,便能加速讓科研成果就地實現產業化。” 快倉市場部總監孫迪認為,這將大大減少企業的溝通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在上海機器人產業園,快倉還將與發那科等頭部企業比鄰而居,擦出更多產業火花。
全市首創政策,為企業“解渴”
與普通企業相比,專精特新企業將更多真金白銀砸向研發環節。數據顯示,寶山區“專精特新”企業去年全年研發投入占當年主營業務收入約10.1%。這一數據幾乎是普通企業研發投入的兩倍。
為此,兩個月前,寶山區出臺發布《寶山區加快經濟恢復重振 加快推進北轉型實施方案》。其中明確,對國家級、市級“專精特新”企業給予最高10%的研發費用補貼,每家企業最高100萬元。目前,飛凱材料、快倉等首批申請企業已通過審核,正等待進入撥款流程,預計撥款金額將達2000余萬元。該項政策屬于全市首創,企業普遍反饋“十分解渴”。
事實上,資金問題幾乎是每家企業成長之路上必定遭遇的坎。現實中,有企業尚未挨到成果落地,無奈折戟半路。寶山區相關部門積極聯合區內各金融機構實施專精特新專項貸和制造業中長期貸款,讓處于不同階段的專精特新企業都能匹配到適合的融資渠道。
譬如,針對尚處于初創階段的“種子項目”,寶山區聯合金融機構探索創新信用評價機制。一方面,盡量避免實物抵押,將專精特新評價機制沿用至金融機構的信用評級。另一方面,力推中長期貸款,讓更多企業能安心度過“坐冷板凳”的研發階段,解決其后顧之憂。
針對專精特新企業的個性化煩惱,寶山還提供遍布全區的300多名企業服務專員進行“一對一”指導,在解決個性問題的同時發掘共性問題,為之后形成普惠政策舉措提供參考。
從創新金融服務到配備服務專員,處于“北轉型”關鍵期的寶山,期待從這些專精特新企業中培育出未來的“科創明星”。
更多資訊
-
夯實數字底座 城市更加智慧——上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應用成果加速落地2023.9.7
“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便利市民生活,建設數字底座為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數據支撐、技術賦能和平臺服務,科技助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安全管理新機制……如今,在上海,一批批與經濟、社會、民生、文化等相關… 查看詳情 >
-
率先在張江科學城試點產業用地彈性規劃和功能復合政策創新,浦東開啟產業用地創新融合發展新篇章2023.9.7
9月5日上午,“促進張江科學城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政策發布暨集中簽約會”在新區辦公中心舉行。通過在張江科學城范圍內率先試點創設產業綜合用地(M0)類型、創新存量產業用地用途轉換路徑、創立產業配套設施… 查看詳情 >
-
上海這座雙子摩天塔樓核心筒全面封頂!滴水湖畔立起區域新地標2023.9.7
9月6日,上海臨港新片區在建最高標志性建筑——西島金融中心項目主樓核心筒全面封頂。該項目由中建二局聯合中國銀行合作投資開發,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包含地上兩座近200米超高層建筑、附屬裙房及兩層地下… 查看詳情 >
-
上海,外灘大會再度揭幕2023.9.7
時隔三年,外灘大會于9月7日再度在上海揭幕。 三年間,世界在變,行業在變,上海也在變。而這一金融科技行業盛會的再次舉行,無疑彰顯了上海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標,不會變。 提供新的選擇 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