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城影視文化產業園區: 高科技企業集群粗具規模,與全球領先科技深度融合
來源:房地產時報2022.11.3
松江區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歷史文化悠久,有著“上海之根” 的稱呼。深厚的歷史底蘊造就松江獨特的魅力,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融合交匯,中西文化互相交融碰撞。
松江電影產業于上世紀90年代起步。2017年底,上海市出臺《關于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2018年,松江啟動科技影都建設。依照發展規劃,科技影都建設將以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為引領,秉持“科技芯”“世界窗”發展理念,打造“雙核驅動、四片聯動、八點帶動”的發展格局。其中,永豐區塊承載的便是“科技芯”功能,即依托松江樞紐,打造影視創新企業集聚地、影視雙創孵化基地和實訓基地。
這些年,松江逐漸形成了以工業設計、影視制作、時尚產業、休閑娛樂服務等為主導的特色文化創意產業集群,起到示范引領全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作用。松江文創產業的集群效應主要通過園區實現,據不完全統計,松江區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或空間目前比較有規模的達14家。位于永豐街道的上海倉城影視文化產業園區作為上海科技影都的核心承載區,成為建設上海科技影都和全球影視創制中心的重要陣地。
影視產業集聚,輻射效應不斷擴大
明清時期,流傳著“蘇松賦稅甲天下”的說法,松江是名副其實的“天下糧倉之一”,當時最大的漕糧倉儲地和漕運始發站就在此地。而這“倉”就是倉城。倉城因水而興,由倉而盛,百姓附城而居,市河兩岸橋梁、宅第、店鋪、廟宇鱗次櫛比,成為當時府城西部的市井中心。“門前連街市,屋后聞櫓聲”描寫出彼時此地人來船往的繁忙喧鬧。
歷經數百年歲月更迭,曾經人來船往的倉城已不復當年盛況,如何讓古老的倉城重新煥發生機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2005年,上海市政府正式批準的《上海市郊區及浦東新區歷史文化風貌區范圍》,將玉樹路以東、黃墻港以西,市河與中山西路兩側區域作為倉城歷史文化風貌區的核心保護區。2012年,永豐街道成立了倉城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開始對風貌區進行修繕改造,通過“留改拆并舉”的方式,騰空文保建筑,為風貌區的居民和企事業單位實施動遷解困,并最大程度地保留和還原了雕花、軒廊、方墩、觀音兜等建筑特色,保護城區空間肌理。
上海倉城影視文化產業園區位于永豐街道境內,距離中心城市大約45分鐘車程,距離配套完善的都市副中心大約15分鐘車程。園區于2009年3月17日由市委宣傳部、市經委、市文廣局聯合掛牌成立為市內首家市級影視文化產業園區,其后入選國家影視文化創意產業實驗區建設重點項目。2019年,設立北京辦事處,2021年9月,入選第二批國家文化出口基地。
倉城影視文化產業園區也是上海唯一認定為國家級文化出口基地的功能區。園區電影年產值占全國1/3,電視劇年產值占全國1/3,名人工作室產值占全國1/3,在純影視類企業數量、產值和稅收總體量全國第一。目前,園區內有從事文化出口業務的企業90多家。據統計,2019-2020年,園區文化出口總額達為1.36億美元,有近1萬多小時中國影視精品行銷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良好的反響。比如,首部全面反映抗疫題材的《在一起》先后被多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平臺發行至全球各個地區,并在肯尼亞、巴基斯坦等亞非地區的國家電視臺播放;《小別離》在蒙古國播出時,力壓同期韓劇,排名收視榜首;《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成為首部入選法國戛納電視節全球最受歡迎劇目;《瑯琊榜》、《楚喬傳》、《天盛長歌》、《扶搖》、《錦繡未央》、《親愛的翻譯官》、《微微一笑很傾城》等劇在北美、澳洲、歐洲等地youtube、netflix等平臺上均有不俗反響。
“硬實力”支撐?,“軟實力”提升
上海倉城影視文化產業園區的運營方上海倉城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表示,國家級文化出口基地這一稱號既肯定了倉城園區在行業細分領域所取得的現有成果,也代表了國家層面對于文化出海特別是影視出海問題的高度關注。園區緊緊抓住“國家大力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和“把松江打造成世界級科技影視之都”的歷史機遇,做深做細各項服務,吸引了全產業鏈影視企業入駐。
歷經13年發展,入駐上海倉城影視文化產業園區的影視類企業達到4900多家,其中包括70多家上市公司。園區集聚了華策、檸萌、耀客等眾多影視文化領軍企業以及眾多國內知名導演、制片人、藝人等工作室。
上海勝強影視基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該影視基地擁有完全獨立的外景區、攝影棚和賓館住宿區。公司成立至今,眾多國內外知名導演在這里取景、拍攝,作品包括《白屋之戀》、《女人何苦為難女人》、《色戒》、《霍元甲》、《投名狀》、《建國大業》、《聽風者》、《葉問1、2》、《赤壁2》、《那年花開月正圓》等。
鹽倉影視拍攝基地是一家集拍攝場景租賃、專用場景定制以及影視道具租賃、特型道具設計制作的專業性影視制作公司。目前,年均接待影視劇組50個左右,其中優秀的影視劇作品有《偽裝者》、《風箏》、《河神》等。
在保持傳統影視產業基礎優勢的同時,永豐街道近年來正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影視產業深度融合,讓科技賦能影視,為上海科技影都永豐板塊帶來新機遇。今年2月,華策首個虛擬影棚迎來首次對外公開展示。該項目的落地標志著上海科技影都將擁有全國乃至全球目前最領先的數字虛擬攝影棚。據介紹,在該棚內,僅需虛擬場景制作、現場拍攝、簡單調色三個步驟,即可完成一部小短片的制作,做到“足不出棚”就能跨越“天涯海角”,攝影棚可提供約300種場景選擇。該虛擬攝影系統可以減少時間資金成本,實現拍攝、后期一體化,為創作提供更多可能。
自2009年成立以來,園區內企業營業總收入為1600億元,2015年到2018年,園區產值分別為117億元、180億元、252億元和273億元,呈現上升態勢。
運營方表示,這些都與政府的扶持緊密相關。據悉,目前園區開展影視產業招商工作的基礎主要由永豐街道財政扶持和松江區影視產業發展專項基金構成。
在影視拍攝硬實力不斷提升的同時,激活影視產業“一江春水”的還有園區的“軟”支持。園區全力盯引影視頭部企業落戶,不斷擴大影視產業集群輻射效應,緊扣影視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堵點,多措并舉打出服務提升“組合拳”。園區在松江區和永豐街道國土、工商、稅務、文旅等政府相關部門的領導和支持下,先后設立影視版權服務中心松江工作站,為區域內影視企業有效提供版權評估、開發、保護、監測等專業服務;依托松江大學城,積極推動電影教育教學資源和產業合作。
為尋求更多合作機會,推動園區企業生產的優質影視作品走向海外市場,擴大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上海倉城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研發了“茸易拍”app。隨著該軟件的不斷成熟,該軟件可以全方位覆蓋全區影視產業信息和拍攝資源,解決影視劇組在拍攝過程中普遍存在的“找人難”“無服務”等問題,為影視劇組提供專業化、定制化服務,助力把優秀的劇組留下來,將優質的影視企業引進來。該app目前已在各大手機平臺上線。
這些年,園區運營方切身體會到政策、基建、科技等對松江影視產業帶來的深刻影響和變化,“未來可期”四個字是真實感受。未來可期,未來何期?
運營方判斷,下一輪影視文化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必然是依托數字經濟為主體的,而元宇宙產業將是影視文化產業接軌數字經濟的天然平臺,影視文化產業也是元宇宙數字內容的天然提供者。近日,園區與上海市數字證書認證中心(上海CA中心)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成立了影視元宇宙數字信任應用聯合實驗室,探索以數字身份認證為代表的數字信任應用技術在影視產業數字化、影視元宇宙領域的應用;共同推進影視元宇宙相關技術的標準化工作。
2021年開工建設的星空綜藝影視制作基地總規劃面積150畝,一期96畝,擬投資近20億元,包括綜藝節目錄制基地、多媒體后期制作中心、音樂內容錄制生產基地、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影視總部研發基地、大師工作室、影視小巨人研發基地、影視雙創孵化基地、配套服務及人才公寓,將打造以影視綜藝、音樂文化為特色的融合綜藝錄制、后期制作、文娛消費、音樂教育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生態圈。
以內容為船,以元宇宙為海,有了新的載體,船只必將繼續游向更加廣袤的浩瀚未來。
談及未來園區發展,運營方如此說道。
更多資訊
-
集聚創意設計產業上下游資源!ReCity:打造上海創意設計產業新高地 | 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7.19
近年來,伴隨著人們對文化消費的需求日益增加,上海的文化創意產業也不斷壯大,在經濟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文創產業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約13%,文創從業人員人均產出達170萬… 查看詳情 >
-
大樹下新媒體創意產業園:企業在“大樹下”欣欣向榮丨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7.17
近年來,閔行的文創園區產業發展飛速,大樹下新媒體創意產業園是其中一張靚麗的名片,不僅足具文藝氣息,適合拍照打卡,還吸引了一大批優質企業紛至沓來,激發出新活力,可謂“可鹽可甜”。 有馬網絡科技(上海)有… 查看詳情 >
-
大創智“出圈”密碼:從科技創新到文化輸出丨科技園區巡禮2023.7.6
當前,上海已形成科創中心基本框架體系,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提升。在楊浦,科技園區散發創新活力,激發創業動力,成為科創企業的成長搖籃、發展沃土。即日起,楊浦區科委聯合楊浦區融媒體中心、人民網上海頻道,推… 查看詳情 >
-
重塑IP文創園、打破社區邊界感!來看上海·力波如何將老啤酒廠蝶變為產城融合新高地 | 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6.26
提及上海第一個本土啤酒品牌,力波啤酒是無數上海人心中的“白月光”,曾連續多年占據上海啤酒業的龍頭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力波啤酒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并于2016年正式停產,曾經輝煌一時的工廠也閑置…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