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張園一日三波不同客流,26棟老宅公益城建、重裝待歸,東區比西區大一倍
來源:上觀新聞2022.12.16
“每天上午,大爺大媽來打卡拍照;中午和午后,周邊白領來休閑餐飲;傍晚和夜里,還有大牌購物消費人群……”近日,在剛剛煥新回歸的百年張園,威海路上的主入口,預約前來的人流絡繹不絕。張園5號樓里,上海靜安置業集團董事長時筠侖在上海交通大學公益慈善論壇上透露,目前率先開園的張園西區,已形成一日三波不同客流,成為一個面向所有市民的共享大空間。
事實上,始建于1882年的張園,地處南京西路歷史文化風貌區,本就是上海最大的市民公共活動場所之一,被譽為“海上第一名園”。歲月滄桑,這個點亮上海灘第一盞公共電燈、見證第一次自行車比賽的片區,逐步改建為石庫門里弄住宅及花園住宅。2018年,靜安區啟動張園地塊保護性征收工作。歷時4年保護性修繕,先期對外開放西區。
而再過4年左右,比西區大一倍的東區也將開門迎客。時筠侖告訴與會公益慈善人士,整個張園,包括1棟復建建筑在內,共含43棟各類保護建筑。目前,西區共16棟老宅,約占園區1/3。而正在重裝待歸的東區體量更大,市區級歷史建筑多達26棟;除地面建筑外,還有包括最多3層的地下空間,期待向社會各界揭開新的面紗。
“堅持‘保護為先、文化為魂、以人為本’,傾力打造張園城市更新項目,原味保存歷史建筑,延續城市文脈,推進文化融合與功能再造。”作為張園業主方、論壇東道主,也是上海交大校友,時筠侖探討了城市建設中的公益實踐。他認為,在硬件方面,通過公益捐贈、志愿幫扶等,可以推動完善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困難群眾的物質生活條件,提升城市品質。
比如,建立“一幢一檔”歷史建筑檔案,實施“修舊如舊”匠心修繕,建立“人防+技防”看護管理模式,對歷史建筑進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智能化、全息化管理。而軟件方面,從陽臺藝術展到插畫藝術亭,他們也結合張園西側的茂名北路限時步行街開街,舉辦一系列公益性文化展示活動,為市民帶來品質生活與海派文化的新體驗,也煥發了歷史建筑和整體商圈的活力。
當天,靜安區地區辦與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簽署公益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發布上海交大校友企業與靜安公益組織攜手共建合作清單,并結對簽約。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兩年一度的上海交大公益慈善論壇今年已是第4屆,這屆也是首期靜安公益組織發展圓桌會議。靜安區被民政部評為全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范區,靜安“四位一體”社會組織培育扶持路徑也被作為經驗推廣。靜安地區辦主任鮑曉麗表示,目前全區共有超過1000家社會組織,其中公益性質組織占比過半。
對于公益慈善論壇,上海交大安泰經管學院副院長、市政協民宗委副主任田新民,援引了首屆論壇上姚明作為第一位主講嘉賓,上臺所做演講的主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企業管理在慈善中的作用”。當年,姚明分享了那些年做公益的心路歷程,深入探討了“懶人慈善”和“救急不救窮”的片面性公益。田新民表示,同為交大校友的姚明,秉承“救窮才是公益最大的使命——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的理念,做具有針對性、適用性的公益項目,實現公益事業可持續發展。
在現場,靜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莫亮金表示,公益引領是國際靜安文化的一部分,公益組織是靜安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愿培育出更多高水平的公益組織,完善社會治理,共同努力描繪上海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溫度的藍圖。
更多資訊
-
何為新潮國風古鎮秘境?南翔國潮大會揭開神秘面紗2023.9.28
作為嘉定旅游節重點活動之一,9月27日,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嘉定區人民政府主辦,以“新潮國風?古鎮秘境”為主題的第二屆南翔國潮大會暨第十七屆南翔小籠文化展伴著古風、國風民俗匯… 查看詳情 >
-
商務部點名上海自貿試驗區:以六大產業為核心,建立現代化產業體系2023.9.28
9月2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自貿試驗區建設十周年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在回答“自貿試驗區是否已經建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的問題時,商務部自貿區港建設協調司司長楊正… 查看詳情 >
-
與企業攜手闖過成果轉化關,寶山“先投后股”撥付扶持資金更重服務2023.9.28
“我們新建成的生產及研發中心占地面積2100平方米,包括3個GMP潔凈生產車間及P2生物實驗室,順利通過了ISO13485醫療器械質量管理體系階段驗證,初步達到年產值3億元的生產規模!” 作為寶山“先… 查看詳情 >
-
上海首批20處工業遺產公布,上海船廠、上海造幣廠、“遠望1號”均入選2023.9.28
上海的工業遺產,凝結了城市發展的每一段成就,誕生了中國近現代工業發展的許多“高光時刻”。9月27日,上海首批工業遺產在世界設計之都大會現場公布。它們將通過保護管理和活化利用,發揮標桿示范引領作用,傳承…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