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機器人密度納入統計,引華為手機創始人再戰江湖,上海機器人產業何以開掛…
來源:上觀新聞2023.1.19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面對較高的土地和用工成本,規上企業不靠擴地和拓廠房,而是靠每萬名工人中的260臺機器人,讓傳統制造活下來,使出走企業流回來;去年上半年封控期間及剛剛過去的疫情感染高峰,滬上智能工廠憑借“機器換人”“人機協同”,頑強對沖著產能減損;還有大上海保衛戰中,在各大方艙醫院,近千臺服務機器人迅速集結上崗,送餐、搬運、消殺還教跳舞,成為病患“團寵”……
中科新松機器人
上海明確,“十四五”期間重點發展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智能終端產業,力爭到2025年,打造10家行業一流機器人頭部品牌、100個標桿示范機器人應用場景,機器人關聯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為此,自去年下半年起,上海市經信委會同市科委等九部門,從技術先進性、場景適配度、應用成熟度、社會經濟效益等維度,對優秀的智能機器人企業與典型應用場景進行多輪聯合遴選,最終形成了首批標桿企業與典型場景入圍名單,涉及41家企業品牌及52個應用場景。(名單附后)
記者在名單中看到,入圍名單涵蓋七大類場景,其中工業、醫療健康、公共服務三類場景占87%,其余四類場景包括建筑服務、農業服務、家用服務和特種應急。其中,不少標桿企業已初具規模化運作勢頭。
上汽乘用車臨港數智工廠。(供圖)
比如在3C電子行業,人們高頻使用的藍牙耳機,其復雜腔體的點膠、擦膠處理,就由節卡力控協作機器人完成。而在汽車行業,針對三銷軸加工長期依賴人工、生產效率低、工藝水平不達標等痛點,節卡Zu系列協作機器人已在豐田工廠批量使用,可在無人值守情況下完成從上料、加工到定位檢測、下料等一系列復雜動作。除了工業范,節卡機器人還擅長輔助配餐、咖啡拉花等,現已上崗長寧區熙香AI食堂。
又如在建筑領域,行業利潤率連年下降及招工困難,成為初創公司自砌科技的發力點。自砌科技從建筑業體力消耗最大的砌筑工序入手,用靠譜的機器人來替代工人每天“舉重”5噸之苦。四名機器人“砌筑大工”,可在狹小場地克服墻體構造措施多、砌塊均重超過50斤等難點,日均砌筑量達15立方米,砌筑功效提升4倍。目前,自砌機器人在上海、蘇州、青島部分商業綜合體項目中已有應用。
“開掛”的上海機器人產業,不斷吸引大咖入局。華為手機創始人之一蔣化冰,2014年從華為退休后,在滬創辦諾亞木木,專注醫院物流機器人。去年,瑞金醫院一次性采購35臺諾亞木木機器人,成為國內最大規模的醫院物流機器人應用案例。目前,諾亞木木的產品已覆蓋全國130多家醫院,其中使用10臺以上諾亞木木物流機器人的醫院有11家。
而上海鈦米機器人董事長潘晶,系海外歸來,并成為上海市領軍人才。鈦米機器人2015年創辦以來,其志向并不僅僅局限于實現醫院物資搬運和流動,更在于將醫院物資的存儲、配臺、發放、回收及財務模型進行整合,降低醫院執行成本,提升醫療物資精細化使用程度。目前,鈦米機器人已進入400家三甲醫院,“醫院物流配送柔性機器人”“智慧化手術室管理服務系統”等成功入選此次首批應用場景。
這些機器人企業的突出表現,有賴于多年來上海機器人產業規模和技術實力長期保持領先。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湯文侃介紹,作為智能制造重要支撐的上海工業機器人,去年頂住疫情壓力,年產量超過7.5萬臺,同比增長6%,產量位居國內城市首位,占全國比重高達20%。目前,國際機器人“四大家族”,即ABB、發那科、安川、庫卡均已在上海布局,且持續投產。與此同時,新時達、節卡、新松等本土機器人品牌亦在奮起直追。上海服務機器人則呈井噴之勢,去年在醫療、建筑、商業等領域實現了多個首臺落地應用。大上海保衛戰期間,達闥、颯智、擎朗等企業支援了多個方艙的無人化服務,展現了自主品牌的過硬功夫。
達闥機器人在世博展覽館方艙。(供圖)
達闥機器人在世博展覽館方艙跳舞。(供圖)
事實上,上海還是全國首個將機器人密度納入統計的城市。2022年二季度,上海首次發布機器人密度指數,規上企業機器人密度達260臺/萬人,是世界機器人密度平均水平的兩倍多。而在汽車、高端裝備等重點產業,機器人密度更是高達383臺/萬人。
上海新時達工業機器人密度已高達1080臺/萬人。(供圖)
市經信委智能制造推進處副處長吳春平透露,未來三年,上海計劃累計建設20家市級標桿性智能工廠、200家市級智能工廠,從而帶動工業機器人應用量新增兩萬臺,“到2025年,工業機器人每萬人密度有望再提升100臺,實現上海制造業數字化水平的顯著提升。”
更多資訊
-
重慶狼隊在這里拿下七冠,電競初創企業在這里得到扶持,MAKE11電競眾創空間助力產業蓬勃生長2023.8.11
曾經,電競一度等同于“沉迷游戲”,是刻板印象中的“玩物喪志”,不僅不被主流接受,甚至被視為洪水猛獸。但不知不覺間,電競早已甩開了身上的污名并且持續不斷地向外界輸出積極向上的電競精神。就在今年6月22日… 查看詳情 >
-
進口光刻膠原料是集成電路晶圓生產關鍵物料,可它保質期最多只有6個月……2023.8.11
最近,上海某芯片制造龍頭企業第二次拿到了相關部門頒發的批復文件,這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年,憑此批復,他們可以多次進口光刻膠原料,從而確保集成電路晶圓的穩定生產。 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糧食”,“喂養”著產… 查看詳情 >
-
運營“一流公園”回應市民建議,上海地產做實做細調研成果轉化“后半篇文章”2023.8.11
“公園座椅不夠多”“騎行體驗一般”“露營區太小了”……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北區自2021年12月31日開放以來,已經接待了約200萬名游客,不少市民結合游玩體驗提出改善建議。 今年底,世博文化公園全園要基… 查看詳情 >
-
千方百計找“螺螄殼”在里面“做道場”,這個中心城區兩年多出24座口袋公園2023.8.11
今年,衡山路吳興路會聚之處,多出一座“網紅”公園。 吸引人們的,除了90多年未曾向公眾開放過的私家花園,還有主景點噴水池上和花園年紀一樣大的小天使雕像,隨著花園圍墻的打開,從背對衡山路轉了180°,首…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