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找“螺螄殼”在里面“做道場”,這個中心城區兩年多出24座口袋公園
來源:上觀新聞2023.8.11
今年,衡山路吳興路會聚之處,多出一座“網紅”公園。
吸引人們的,除了90多年未曾向公眾開放過的私家花園,還有主景點噴水池上和花園年紀一樣大的小天使雕像,隨著花園圍墻的打開,從背對衡山路轉了180°,首次將笑臉迎向路人。
這一轉,麗波花園的優美風景不再是一墻之隔的遙不可及,也是“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的生動詮釋。
近年來,越來越多上海市民獲得了“家門口”親近美景的幸福。然而,規劃建設口袋公園絕非易事,尤其是在徐匯區這樣“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該區2021年以來新建的24座口袋公園或多或少都曾與麗波花園“同病相憐”——面臨“螺螄殼里做道場”的挑戰,甚至連像樣的“螺螄殼”都難找。
如何讓口袋公園做到“見縫插針”“雀小臟全”、人民稱贊,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
見縫插針
仁愛醫院體檢中心、金谷園小區、軌交3號線漕溪路站和凱旋南路之間“擠”出了一塊形狀酷似長柄傘的“灰色空間”。這塊6200平方米的空間今年7月基本完成改造,蛻變為一座頗具設計感的口袋公園,即將對外開放。
改造前,與“長柄傘”南端靚妝市場一墻之隔的金谷園小區居民苦不堪言,與地鐵站直線距離不足百米的他們不得不繞道走十幾分鐘才能坐上地鐵,小區圍墻被外側建筑坡頂流下的雨水反復浸泡,大面積霉變、開裂,靠墻綠化帶垃圾遍地、蚊蠅成群。
如今,居民陳燕站在口袋公園內,贊不絕口,她身后的小區圍墻被全新的柵欄墻取代,中間位置新開一扇門,每天5時至22時,可從這里穿過鳥語花香的“后花園”,一兩分鐘便到地鐵站,小區里喜歡文藝活動的中老年人還找到了寬闊的活動場地,不用擠在只能容納10人的會議室。
以前被雨水侵蝕的小區墻面
如今開門見綠
設計師還根據小區新開門的位置調整了設計,讓橫跨公園的“清風驛站”下方的廊道與小區進出口區域處在一條中軸線上,居民進出不會覺得空間有撕裂感
靚妝市場是違章建筑,為何多年后才拆違建綠?漕河涇街道城建中心副主任鄧嘉棟道出苦衷:“這塊地有許多歷史遺留問題,土地產權歸屬一直有爭議,一個靚妝市場就有幾十個‘二房東’‘三房東’。”
轉機出現在去年,作為徐家匯體育公園片區一體化治理工程中的重點攻堅項目,漕溪路地鐵站周邊的拆違建綠被提上日程。
“大大小小的溝通會不知道開了多少場。”徐匯區綠化管理中心綠地管理科科長曾俊表示,漕溪路地鐵站口袋公園是迄今為止徐匯區最大的一座通過拆違建綠方式打造的口袋公園。
在徐匯區,空間難題始終伴隨著近兩年新建的24座口袋公園,它們不是見縫插綠、拆違建綠,就是拆墻透綠——讓原本封閉的單位附屬綠地拆掉圍墻,對公眾開放。
封閉綠地的“打開”,從來都不該是權屬單位單方面“發揚風格”,“打開”的同時,權屬單位也應當有獲得感,這往往是他們同意開放的關鍵。
“這就要深入調研,充分了解人家的顧慮和訴求是什么。”曾俊坦言,做這項工作一定要“臉皮厚”,也要有同理心。
今年4月,星游城綠地建成開放,補上了街區人行空間的斷點,上影公寓居民王麗終于不用借道斜土路和零陵路上的非機動車道前往上海體育場地鐵站,“以前很不安全。”
星游城原本很舍不得這片綠地,它既能作為內部員工休憩的場所,也能用來舉辦一些室外活動。最終,改造和后期管養維護的經費全部由徐匯區承擔,并在設計方案上盡量滿足權屬單位的要求,尤其是讓行人必經之路緊鄰商場,能夠為商場增加人氣,說服了星游城“割愛”。
徐匯區還以點帶面,對零陵路沿線3.6公里的路段進行梳理,打開、提升9處綠地,釋放近12萬平方米公共空間,并增加56處公共座椅。對星游城來說,其周邊環境因為附屬綠地的打開而大幅提升,也很“誘人”。
星游城綠地對面是上影公寓,許多居民終于有了舒適的公共空間
星游城綠地開放前,行人只能沿著圖左側的非機動車道前往地鐵站,很危險
星游城綠地一旁就是15路公交站臺,隨著綠地的改造也重新整修,圖右側的瞭望臺有成為“網紅”的潛質
雀小臟全
對居民來說,口袋公園很可能是城市開放空間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部分。因此,除了一般公園應有的基本功能,還要因地制宜疊加商業、社區活動、小型體育和文化藝術等方面的功能。
盡可能滿足更多人的不同需求,“雀小臟全”,已成為當前上海口袋公園規劃設計的一項原則。
樂匯小游園位于漕溪路、三匯路和中山西路合圍的三角地塊,800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過去藏于高架下的防護林中,許多在附近住了多年的居民都不知道這里。
改造后,這片區域的地面與最外圍的人行道平齊,并打開圍墻,去除影響通行和視野的障礙物,還通過抽稀、優化植物品種等方式,讓整體空間更通透。
此外,高架橋柱彩繪、彩虹橋、七彩毛毛蟲滑滑梯等設施大膽采用鮮艷色彩,對從北面華亭賓館、徐家匯體育公園和從南面宜家商場過來的行人來說,很抓眼球。
樂匯小游園是上海首座兒童友好型口袋公園,近期被不少網友稱作最值得打卡的親子活動空間之一,理由就是“沒想到這么點地方竟有那么多好玩的!”
上海園林綠化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佳表示,在設計方案時,她們多次前往周邊區域征集民意,發現這片區域幾乎沒有適合兒童玩樂的公園,很多孩子只能去宜家門口一塊很小的兒童游樂場玩,因此決定打造一片能滿足學齡前到初高中全年齡段孩子玩樂需求的公園。
從高空俯瞰,樂匯小游園分為橙色為主的低齡兒童區、藍色為主的青少年區、面向全年齡段游客的旱溪景觀區以及兩層彩色集裝箱組成的公共服務驛站,用各種有針對性的設計引導人們走向適合自己的區域。
在低齡兒童區,孩子們一會兒坐滑梯滑入白沙坑,挖沙堆出自己的創意,一會兒跑到霧氣環繞的戲水區,拉動水龍頭,在水槽里將水槍上滿水,追逐嬉鬧。
在青少年區,兩片圓形的籃球場上,籃架高度被降低到1.5米至1.8米,一旁設有家長可以休息和助威的觀眾席。周圍還劃出飛盤、立定跳遠、跳房子等活動專區。樹洞、石頭、配電箱上,不時出現小動物的彩繪,“一步一驚喜”地引導孩子熱愛自然、關注生態。
驛站則在一樓配有母嬰室、無障礙衛生間等設施,還陸續嵌入了食品售賣、物品寄存、社區服務等功能,在二樓專設了自然教室,為各種社區、親子活動預留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樂匯小游園還能科普“海綿城市”理念,占據六成地面空間的混凝土硬地改用透水瀝青、透水磚等透水材料,同時,收集處理高架雨水,用來灌溉環繞公園的“雨水花園”。
共享共治
“家門口”的口袋公園,周邊居民和單位既是得益者,也是責任人。
口袋公園投入使用后往往會面對不文明游園、有限場地被電動車擠占等管護難題,需要調動居民自治能動性,發揮社會共治力量。
王亞農是樂山綠地“游樂員”志愿服務隊的一員,24位樂山新村居民自發組成了志愿者隊伍,每天早上、下午輪流上崗巡邏1個小時。
“自覺保持綠地整潔。垃圾分類,不亂扔垃圾。不隨地便溺。不隨地吐痰、口香糖,不亂扔煙頭……”指著樂山綠地進出口顯眼的文明游園守則,王亞農情不自禁地背誦起來,總共8條守則,都是當地居民商量制定的。
20世紀80年代之前,樂山新村只是一片棚戶區,此后樂山新村建成,然而街區人口密度極高,公共空間很少。樂山街區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三成,居民“孵太陽”、找個“會客廳”閑聊的需求十分旺盛。
占地約5600平方米的樂山綠地建成后,新潮又簡潔的設計風格、滿足多元需求的各種實用功能讓周邊居民喜笑顏開。
“我們在一起經常互相提醒,這么好的地方得來不易,要珍惜,現在大家隨地吐痰、抽煙、赤膊等陋習已很少見。”王亞農說,樂山綠地已是“網紅”公園,日人流量與附近面積大10多倍的徐家匯公園相當,越來越多的居民正加入志愿者隊伍,幫助維護、管理公園,及時向主管部門反饋市民游客游園后的意見和建議。
最近,在志愿者的奔走下,樂山綠地添置了一批新的座椅、健身設施和老少皆宜的圖書,許多社會組織和單位還紛紛進入樂山綠地舉辦公益活動。
在樂山綠地的腹地,平時讓人穿行嬉戲的動感噴泉關閉后,一個以抽象的“樂”字為中心的小型廣場顯露出來,上個月,上海滑稽劇團送來了一場義演,居民圍坐在噴泉周圍,笑得格外開心。
金谷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沈維奕最近經常往漕溪路地鐵站口袋公園跑,他代表居民,十分關心公園“清風驛站”的裝修情況。
這座被原木外殼包裹的上百平方米公共空間將會由綠化部門、社區、專業運營單位等多方共治,今后可嵌入市民園藝中心、林長議事廳、黨群服務中心或居委會的部分功能。
沈維奕說,有了這么一塊寶地,許多社區工作和活動就有了施展空間,居民們已經開始想象坐在里面泡茶孵太陽的美好時光了,還紛紛表態,會積極申請成為志愿者,管好、愛護好這座驛站。
“從綠化部門‘一家管’的傳統模式,升級成為綠化部門、屬地街道、社區居民三方聯動、多方參與的共治模式,徐匯區的口袋公園,從規劃建設到后期管養,全過程踐行人民民主。”徐匯區綠化市容局副局長龍佼表示,所有已建成的口袋公園都與屬地街道簽訂綠地管養責任書,明確各方責任分工,讓三方共治模式落在紙上、留在心里。
更多資訊
-
重慶狼隊在這里拿下七冠,電競初創企業在這里得到扶持,MAKE11電競眾創空間助力產業蓬勃生長2023.8.11
曾經,電競一度等同于“沉迷游戲”,是刻板印象中的“玩物喪志”,不僅不被主流接受,甚至被視為洪水猛獸。但不知不覺間,電競早已甩開了身上的污名并且持續不斷地向外界輸出積極向上的電競精神。就在今年6月22日… 查看詳情 >
-
進口光刻膠原料是集成電路晶圓生產關鍵物料,可它保質期最多只有6個月……2023.8.11
最近,上海某芯片制造龍頭企業第二次拿到了相關部門頒發的批復文件,這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年,憑此批復,他們可以多次進口光刻膠原料,從而確保集成電路晶圓的穩定生產。 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糧食”,“喂養”著產… 查看詳情 >
-
運營“一流公園”回應市民建議,上海地產做實做細調研成果轉化“后半篇文章”2023.8.11
“公園座椅不夠多”“騎行體驗一般”“露營區太小了”……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北區自2021年12月31日開放以來,已經接待了約200萬名游客,不少市民結合游玩體驗提出改善建議。 今年底,世博文化公園全園要基… 查看詳情 >
-
建筑面積超11萬平方米,國內首個市域鐵路地下停車場主體結構封頂2023.8.11
8月9日,機場聯絡線申昆路停車場超大基坑群結構封頂。這標志著國內首個市域鐵路地下停車場主體結構基本完成,為機場聯絡線開通運營奠定基礎。 申昆路停車場建筑面積超11萬平方米,是申昆路大型綜合開發項目地下…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