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現代化“芯片”,可能藏在農戶蔬菜攤里?要培育“好”的也保留“野”的
來源:上觀新聞2023.2.2
“崇明小菠菜”、“崇明白蘿卜”……在盒馬鮮生等新零售商超購物時,消費者總能注意到包裝上標注著“崇明”字樣的蔬菜,它們看起來總比普通包裝的蔬菜顏值更高、更有精神,價格也相對更高。
差別究竟在哪里?讓我們回顧一棵菜的一生:上架之前,蔬菜長在土壤里,特定的培育方式、不同理化屬性的土壤、氣候和空氣濕度都能影響生長。但這些都不足以讓蔬菜順利裝入獨特的包裝袋,關鍵在于生命的源頭——種子。
每粒種子都搭載著獨一無二的遺傳信息,種源是農業產業鏈的源頭,也是附加值最高的環節,堪稱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芯片”。在崇明區蔬菜科學技術推廣站,有一群人圍繞小種子作大文章。他們的足跡遍布崇明每個村落田頭,尋找過去數百年間散落在這片土地上的種子,對退化中的傳統蔬菜種源進行提純復壯,選育適應現代耕種方式、產量高、更有商品性的特色農產品。同時,他們也不忘尋覓保留產量不高、性狀不符合主流市場導向的“野性”種源,它們同樣承載著未來培育農業新品種的希望。
種源農業不進則退
崇明島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長江奔騰而下,沿岸每片土地經水流沖擊而剝落的泥沙組成了崇明,這不僅帶來了適合紅薯、芋艿等根莖類農作物生長的獨特弱堿性砂質土壤,更將全國各地土壤中的種源一并帶來,各具特色的蔬菜品種匯聚崇明。
在崇明區蔬菜科學技術推廣站站長黃志峰看來,崇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野外”,不存在原生種源。不過,由于崇明島過去較為封閉,物種流通性弱,外來種源容易長期保存,退化滅絕的情況較島外相對少,因此種源更為豐富。
比如,崇明著名特產金瓜,其種源并非崇明特產,而是外來引進。最初的金瓜種源在崇明特定環境下慢慢馴化,經過好幾代繁育才固定形成具有崇明特色的品種。
但種源特質并不是經久不變的。過去百年間,因農戶們缺少嚴格規范的良種繁育制度,沒有及時更換種子品種,加之20世紀90年代開始,大量雜交蔬菜新品種引進種植的沖擊,崇明大量種質資源逐步退化甚至流失。
崇明矮腳菠菜就是一例。蔬菜站技術科科長張宇介紹,最初的矮腳菠菜種源具有明顯性狀,但如果農民在種植時不注重防雜保純,在矮腳小菠菜旁種了一片大菠菜,兩片菜地里的花粉互相交換,就會導致種源雜交退化,性狀也隨之改變。
崇明特色蔬菜之一香酥芋對種植方式也很挑剔。芋頭等根莖類植物不能重茬種植,若在同一片土地里連續種植兩年,土壤中會滋生病菌感染植物根部,從而引起芋頭枯萎,產量跟品質大打折扣,最終種質退化。“因此,芋艿需定期進行組培脫毒,才能保護、提升種質資源。”張宇說。
另外,長久以來,隨著時代發展、耕種方式的變化,農民對種源的主觀選擇、優勝劣汰也是造成種質退化的因素。在張宇看來,大部分農民長期堅持結果導向,偏愛產量高、種起來省事的種子,對于種源出產何處、是雜交還是純種,鮮少關心。
比如崇明金瓜(葫蘆科南瓜屬),其種源是細絲小金瓜。自20世紀90年代起,消費市場對崇明金瓜的需求量大,為提高產量,不少農民將金瓜與南瓜混種,互相飛花授粉,將南瓜“個頭大”的特性轉移給金瓜,使其瓜型變大,瓜絲變粗。雖依然被稱作“金瓜”,但早已喪失原本“小”、“脆口”等性狀,種質流失嚴重。“雖短期內高產,但沒過幾年就會退化,農業只有品種豐富才能走得長遠。”張宇感嘆。
提純復壯:培育“好”的也保留“野”的
依托獨特的地理位置,崇明的種源并不稀缺,但特色蔬菜種性逐步退化、亮點不再明顯,敲響了種源警鐘。如何喚醒古老的種源,使其更適合現代耕種技術,并賦予它們更好的品質、更高的商品性?提純復壯,選育優質的種源,是提升種質的關鍵。
自2008年起,崇明蔬菜技術部門開展種源保存工作。崇明區農業農村委曾向全區發出過一則特殊的征集公告,目的是尋找崇明農家種植品種、名優特異品種、野生近緣種及國家瀕危農作物種質資源。
不為人知的是,菜市場、農戶自家的蔬菜攤才是“深藏功與名”的種源寶庫。張宇告訴記者,蔬菜站的工作人員經常去菜市場調研,觀察菜農們所賣蔬菜的性狀特點,從而搜集種源。“看到有賣相特別的蔬果,我們會問農民種子哪里來的、種了多少年了,口感上有什么特點。”
收集、保存只是第一步。近年來,崇明區蔬菜站推進相關農業科創項目,設立專業組培室,聚焦崇明小菠菜、香酥芋等地方品種,創新開展提純復壯、種苗脫毒等試驗。
張宇告訴記者,提純復壯是指在品種已發生混雜之后,使其恢復原有優良種性的補救辦法。比如,崇明小菠菜的特點是葉片較大、葉柄短,但由于種源退化,以往小菠菜單株產量低,且葉片厚薄參差不齊。經提純復壯,崇明小菠菜的耕種效率大幅提高,口感、賣相也更好,市場競爭力上升。此外,經過脫毒處理的崇明香酥芋與紅心土豆,其無毒苗的第一代種子的產量也提高很多。“我們做種源的提純復壯,就是要提高農作物的商品性。”張宇說。
深耕腳下的土壤之外,崇明的種業專家也將目光投到更遙遠的地域,去發掘新的種質資源。上海喆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麗曄很早就注意到,當前低品質農產品市場“供大于求”已成常態,而人們對健康生活與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與日俱增,具有高商品性的種源未來無限。
元宵將至,喆畋公司的草莓大棚里正值豐收,一顆顆粉中帶白、香氣濃郁的“白美莓2號”掛在藤蔓上,長勢喜人,這是目前國內唯一有農業農村部新品種認證保護的菠蘿莓品種。
陳麗曄介紹,“白美莓2號”以西藏高原野生草莓為母本改良而來。自2013年起,她和團隊每年都跋涉千里,到高海拔地區,在濕涼的條件下尋找野生種質資源,經過選育、雜交、優化,最終篩選出有特色、適合市場需求和口味的新草莓品種。
“白美莓2號”遠不是終極目標。在陳麗曄看來,喆畋實際上是種源公司,擁有草莓產業最核心的種子、種苗,未來也將繼續開發新的種質資源。“我們有信心,力爭做成中國草莓種業的龍頭老大。”
值得關注的是,當下的市場收益并不是種源農業的唯一目標。保護種質資源,推進種業研究,其結果是要實現農業全產業鏈的自主可控,賦予優質農業發展新動能。
在黃志峰看來,種源農業關注的對象并不局限于滿足當下市場需求的“好品種”,某些“充滿野性”的“不好”種源也需要被妥善保護,它們同樣是未來培育新品種的希望。“比如,有些瓜確實不好吃,但具有耐儲存、抗病性強等特性,其種源可以作為育種材料保存,日后通過雜交等方式將耐儲存、抗病性強等特性轉移到好吃的、甜的瓜品種上,解決種質卡脖子的問題。”
因此,黃志峰將崇明種源農業的未來發展歸于三方面:一是盡可能將全部種源留下;二要將崇明特色種源進行提純復壯,使其達到市場標準;三是創新利用不同種源進行雜交,通過優質基因重組,不斷篩選出有潛力的雜交新品種。“為了讓更多市民嘗到具有崇明特色的新型優質農產品,必須把種源保留好。”
更多資訊
-
重慶狼隊在這里拿下七冠,電競初創企業在這里得到扶持,MAKE11電競眾創空間助力產業蓬勃生長2023.8.11
曾經,電競一度等同于“沉迷游戲”,是刻板印象中的“玩物喪志”,不僅不被主流接受,甚至被視為洪水猛獸。但不知不覺間,電競早已甩開了身上的污名并且持續不斷地向外界輸出積極向上的電競精神。就在今年6月22日… 查看詳情 >
-
進口光刻膠原料是集成電路晶圓生產關鍵物料,可它保質期最多只有6個月……2023.8.11
最近,上海某芯片制造龍頭企業第二次拿到了相關部門頒發的批復文件,這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年,憑此批復,他們可以多次進口光刻膠原料,從而確保集成電路晶圓的穩定生產。 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糧食”,“喂養”著產… 查看詳情 >
-
運營“一流公園”回應市民建議,上海地產做實做細調研成果轉化“后半篇文章”2023.8.11
“公園座椅不夠多”“騎行體驗一般”“露營區太小了”……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北區自2021年12月31日開放以來,已經接待了約200萬名游客,不少市民結合游玩體驗提出改善建議。 今年底,世博文化公園全園要基… 查看詳情 >
-
千方百計找“螺螄殼”在里面“做道場”,這個中心城區兩年多出24座口袋公園2023.8.11
今年,衡山路吳興路會聚之處,多出一座“網紅”公園。 吸引人們的,除了90多年未曾向公眾開放過的私家花園,還有主景點噴水池上和花園年紀一樣大的小天使雕像,隨著花園圍墻的打開,從背對衡山路轉了180°,首…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