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國務院批復《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兩周年,“一核兩帶”發生了什么

來源:上觀新聞2023.3.1

“大虹橋”新藍圖正在加速轉化為施工圖和實景畫。2021年2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由國務院批復、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擘畫了一幅“大虹橋”“一核兩帶”宏偉藍圖。

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一核兩帶”7000平方公里全域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2.3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69萬億元,以占三省一市不到2%的區域面積,貢獻了近10%的經濟總量。

特別是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核心承載區,主要經濟發展指標全面提速,顯示度、引領力和競爭力持續提升。在上年高基數基礎上,2022年商務區剔除留抵退稅因素后稅收收入比上年增長15.2%,外商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增長1倍,進出口總額增長8.6%;全年累計吸引重點投資近1300億元,增長超60%,正成為長三角區域高速發展的新標桿和雙向開放的新地標。

“大商務”“大會展”功能提升

兩年來,《總體方案》明確的104項重點任務已落地100項,落地率超過95%;明確的29項政策措施已落地26項。嘉昆太協同創新圈、金山—平湖長三角科技城等一批依托毗鄰區、聚焦產業鏈的合作平臺,正成為深化區域合作重要抓手。滬蘇湖鐵路、通蘇嘉甬鐵路等一批跨區域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已實現開工。

(來源: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

兩年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大商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一批國內外高能級企業、機構、平臺加快集聚,體現出經濟發展高密度、高質量、高產出、高效益。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累計吸引各類總部企業500余家,累計推薦三批次共177家企業開立自由貿易賬戶。蘇州與中國商飛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署,全力打造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嘉興與中國特種設備檢測研究院合作建設長三角分院,共同打造一流智能檢測科研服務平臺。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蘇州工業園區和昆山三個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持續推進。上海、合肥、嘉興等地獲批建設國家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國際互聯網專用通道建成開通,平均訪問時延性能提升11.6%,平均丟包率性能改善73.6%。“中歐班列——上海號”從“大虹橋”始發,實現中歐線、中俄線、中亞線三大主要線路全覆蓋,2022年累計開行53列、總貨值13億元。

中歐班列“上海號”于2019年9月首發。(上海海關供圖)

兩年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充分發揮作為進博會永久舉辦地的平臺優勢和溢出效應,推動“大會展”成為服務國內外企業搶占全球貿易制高點的戰略支撐。

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蘇州、嘉興、合肥等地設立了17個分中心,東浩蘭生“一帶一路”進口商品展銷中心、國際時尚創意展示交易中心等“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能級持續提升。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2022年新增國家館17個,累計開設國家館71個,吸引76個國家和地區的180家客商、2萬個品牌、9萬種商品入駐。虹橋國際咖啡港、虹橋國際酒窖等百億級目標的專業品類集散平臺全新亮相。

綠地全球商品貿易港。(來源:新華社)

虹橋國際會展產業園揭牌以來,已經集聚有國內外知名會展行業頭部企業、會展上下游配套企業200余家。蘇州國際會展中心等周邊設施加快落地。世界制造業大會、世界集成電路大會、世界聲博會等產業類專業展會在合肥成功舉辦。

“大交通”“大科創”功能夯實

兩年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客貨運功能日益完善,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為核心的長三角主要城市群與國際交流更趨密切,“大交通”功能進一步夯實。

“空鐵聯運”產品已開通蘇浙皖大部分城市經上海前往國內各通航城市的雙向聯運,產品覆蓋全國樞紐城市41個、通達645個火車站點。蘇州工業園區創新打造數字貨站,太倉港深化與上海港“滬太通”合作,嘉興港創新推出“全程轉關、一次辦理”模式,成功列入2022年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合肥獲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蕪湖長江LNG內河接收(轉運)站項目LNG加注站、LNG集裝箱碼頭投入使用。

兩年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加快集聚市場化創新主體,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持續增強,跨區域創新協作機制逐步形成,“大科創”功能正在進一步做實。

蘇州市與上海市嘉定區簽署高質量推進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探索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昆山、太倉、相城積極參與國家智慧交通先導試驗區建設。大眾新能源汽車落戶合肥。長三角汽車產業創新聯盟、長三角汽車半導體創新聯盟成立。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鏈聯盟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首批吸引65家會員單位加入。全國首批“碳-14”批量化生產在秦山核電站啟動,實現醫用同位素產業應用重大突破。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全球數字貿易港建設全面推進,累計集聚規模以上數字企業2200多家。滬蘇聯動開展長三角區域數字人民幣試點。

“產城融合”效應進一步深化

兩年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全面推進功能完備、職住平衡、宜居宜業、治理高效的城市建設,“產城融合”效應進一步深化。

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虹橋園獲國家授牌批復,累計落地125家知名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持永久居留身份證外籍高層次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政策實現落地。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人才公共服務通辦專窗在蘇州揭牌,“長三角留學人員之家”在嘉興設立。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海寧)、昆山杜克大學獲批全國首批國際合作教育樣板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內一批外籍學校自主面向全國招收外籍人員子女。中山醫院長三角相城醫院、瑞金醫院太倉分院和位于南湖的長三角國際醫學中心總醫院先后啟動建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安徽醫院落地開診。

虹橋天地演藝中心、虹橋當代藝術館等一批優質文化藝術場館匯聚。由外商投資運營管理的虹橋百老匯劇場群項目加快建設。上海松江科技影都累計集聚7000余家影視企業,金山濱海國際文化旅游度假區濱海新片區控詳規劃發布,致力打造世界級濱海旅游度假目的地。

題圖來源:新華社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