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上海申遺進入沖刺期,7500多公頃“機場”5月迎國際專家實地評估

來源:上觀新聞2023.3.27

明年,上海極有可能迎來首個世界自然遺產,目前正是申遺關鍵期。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今天(3月25日)舉辦的第六屆上海自然教育論壇上獲悉,今年5月,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將迎來國際專家組的實地考察評估。

如果進展順利,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申遺將進入最后一關:明年的世界遺產大會。會上,保護區將接受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審議,最終決定是否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申遺的底氣

世界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保護世界范圍內的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于1976年設立的保護形式。

中國于1985年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截至去年6月,中國已有世界遺產56項,其中,自然遺產14項、自然與文化雙遺產4項、文化遺產38項。

2019年,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申遺成功,江蘇鹽城的兩處候鳥棲息地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同時,中國政府承諾,繼續開展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將黃渤海區域更多候鳥棲息地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占地7504.71公頃的上海崇明東灘候鳥棲息地(提名地)位列其中。

“二期包含11處棲息地,上海和山東各1處,河北5處,遼寧4處。上海崇明東灘候鳥棲息地是二期最南端的遺產點。”崇明東灘自然保護區管理事務中心主任鈕棟梁表示,雖是最南端,但從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全球候鳥種類、受威脅鳥種最多的遷徙路線)來看,位于黃海生態區南緣的崇明東灘候鳥棲息地反而是中間節點。

大多數候鳥無法連續完成超長距離遷徙,需要降落在崇明東灘這座“機場”歇腳和覓食。

往年11月,保護區迎來大量南下越冬的水鳥? 海沙爾 攝

最新數據顯示,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調查記錄到鳥類300種,是中國履行國際有關公約和協定的重要窗口。

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9種,如白頭鶴、東方白鸛、黑臉琵鷺、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59種,如小天鵝、鴛鴦、白琵鷺、大濱鷸等;22種鳥類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12種鳥類達到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數量標準。

2016年,在保護區互花米草生態治理和鳥類棲息地優化工程范圍內,記錄到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天鵝29只??張春海 攝

但獨特的地理位置只是崇明東灘沖擊世界遺產的主要優勢之一。

崇明東灘為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處于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生態敏感區,長江口與東海、黃海形成的T字形結合部的核心部位。

長江下泄巨量泥沙,使崇明東灘濕地不斷淤漲,形成世界上罕見的快速演替的河口濕地生態系統,這里豐厚的生物多樣性“家底”能為棲息地“精靈”的繁衍生息提供充足保障。

此外,生態紅線、法律法規等有力保護措施,專業管理機構、資金和專家保障,也是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申遺的強大底氣。

往年12月,黑臉琵鷺在保護區棲息? 新華社

不孤芳自賞

申報世界遺產主要有5個重要環節:列入預備名單,締約國準備并提交申報文件,世界遺產委員會秘書處進行文件完整性審查,咨詢機構評估(包括書面評估、現場考察和專家組會議審議等環節),世界遺產委員會審議。

今年,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預計將審議原定于2022年審議的28項世界遺產提名以及2023年的27項世界遺產提名。2023年提名擴展項目“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由于尚未完成專業咨詢機構國際專家的實地評估,將不會在此次大會上審議。

鈕棟梁透露稱,雖然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國際專家組的實地考察評估從去年推遲至今年,但也給了上海更多時間去籌備,勝算更大,“中國其他棲息地也在全力以赴,畢竟二期申遺是一場團戰。”

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李茂君 攝

“提名地的區域劃分是否合理,科普教育功能是否豐富,與周邊的互動是否充分,這些都是考察重點。”鈕棟梁向記者描繪了保護區的藍圖,其中的核心部分之一是坐落在崇明區中興鎮富圩村的村民自然中心,未來將有大量以社區為主的自然科普教育活動在那里舉行,打造一個距離更近的“東灘”。

目前,保護區內的游覽棧道、科普場館等也基本完成了更新。以申遺為主題的1號科普館、以自然教育為主的2號科普館均已改造完畢,3號科普館工程已近尾聲,預計5月初可對公眾免費開放。

申遺成功也將為崇明整合各類旅游資源,打造世界級生態島生態旅游目的地帶來機遇。屆時,崇明可以積極拓展旅游主題產品,比如濕地觀光、濕地文化體驗、濕地科普研學、濕地科考探險等濕地生態旅游產品,進而帶動全域旅游和經濟的發展。

“自然遺產不應孤芳自賞,保護區是市民共有的生態和精神財富,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中來。”鈕棟梁堅信,眾人拾柴火焰高,崇明東灘和上海的未來都會更加美好。

鈕棟梁介紹保護區展館? 陳璽撼 攝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