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高速公路名,演變為國家戰略,長三角9個城市加速融入
來源:上觀新聞2023.6.7
5月末,推進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創生態建設大會在策源地上海市松江區舉行。大會進一步明確,G60科創走廊九城市要攜手共筑科技創新策源地、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共育國際一流創新生態,成為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
5年間,G60科創走廊從一條高速公路名演變為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猶如聚光帶,帶動上海松江、嘉興、杭州、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9座城市加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矩陣,也點亮了區域協同創新科技攻關之路。
共筑科技創新策源地
2016年,上海松江正處于經濟結構問題日益凸顯的轉型關鍵階段,發展陷入瓶頸期。面對復雜局面,松江全區上下都在思索如何破局。
松江區委、區政府調研后發現,G60滬昆高速公路貫穿全城,沿線不僅有全國知名的大學城,也有面向長三角地區、以產業鏈和創新鏈為紐帶的制造業重鎮。基于國際高新技術產業高地從串點成線到連線成片,直至擴片成帶、集帶成面的發展經驗,松江結合自身實際,創造性地提出建設G60科創走廊的戰略構想,推動以“科創+產業”為主體的跨區域一體化平臺相關合作,跳出原有城市格局融入長三角。
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G60科創走廊探索跨區域、跨領域協同創新機制走深落實,暢通要素流動:率先建設九城市“一網通辦”機制,發出全國第一張跨省異地辦理的工商登記執照;出臺并深化落實人才“1+10”政策、九城市互認互通人才18條政策,面向9座城市高效配置人才資源。僅2016—2018年期間,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交互投資總額就達6676億元,注冊企業超過7萬家。
不少企業根據自身發展需要,加速在長三角布局,演繹出動人的“雙城記”或者“多城記”。比如,正泰電氣開啟“三城”同步發展模式,實現了產業鏈、價值鏈的最優配置:在松江建設正泰啟迪智電港,在浙江嘉興布局電氣產業基地,在安徽合肥設立制造設備基地,提升供應鏈穩定性。
3年時間里,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名稱變更了三次:從最初啟動G60上海松江科創走廊建設,到3.0版穿越三省一市九座城市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走廊的輻射范圍越來越廣。2021年3月,“加快建設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寫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遠景目標綱要,G60科創走廊從“高速公路時代”邁向“高鐵時代”,從松江的城市戰略邁向長三角一體化的國家戰略。
從G60科創走廊的發展實踐看,九座城市之間非但沒有出現“虹吸效應”,反而跳出同質競爭的老路,實現區域經濟優勢互補、合作共贏。九城共建以來,GDP總量從占全國的1/16上升到1/15,地方財政收入占全國比重從1/15上升到1/12。
共建世界級產業集群
在同濟大學世界城市群發展大數據庫屏幕上,代表著城市交互投資頻次的黃線在上海松江為策源地的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沿線聚成光帶。
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原副校長吳志強認為,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城市的交互密度,特別是交互投資頻次、科創等發展要素流動性,已呈現出鮮明的城市群特征——并且,同紐約、倫敦等世界一流的城市集群,有極強的路徑相似性。
2018年以來,G60科創走廊從一條高速公路變為科技創新走廊,九城市地區研發投入強度從3%提升到3.55%,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從11.5%上升到15%,高新技術企業數從1.49萬家增長到4.42萬家,PCP國際專利申請數量增長1.6倍。
科技部副部長相里斌說,G60科創走廊沿線形成了長三角地區發展活力最大、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集群,成為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作為G60科創走廊九城市之一的蕪湖,正在推動“孵化在上海,產業化在蕪湖;研發在上海,生產在蕪湖;前臺在上海,后臺在蕪湖”的兩地協同創新模式。眼下,位于松江區的蕪湖(上海)產業創新中心已吸引了11家企業入駐,招引了50余名海內外高端人才。這是安徽城市中,首個在上海購置土地自主建設的“科創飛地”。
下一階段,G60科創走廊九城市還將加速產業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發揮上海帶動作用,推動金華、浙商、皖投等在滬產業協同創新項目建設,構建研發總部在上海、生產制造在當地的一體化發展新模式。
在區域協同創新中,除了發揮高效政府作用,G60科創走廊更多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九城市形成“1+7+N”產業聯盟體系,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開展要素對接活動。通過產業聯盟,九城市打破行政區劃制約,共享優質科技資源,不僅降低了企業研發成本,還提升了區域產業集群的全球競爭力。
之前,松江企業保隆科技通過產業聯盟在合肥園區建廠生產,共享上海、合肥兩地科研成果,以及在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方面的穩定性。目前,保隆科技在汽車氣門嘴、排氣系統管件、胎壓監測系統等汽車零部件領域做到了全球市場前列。
“保隆科技借助G60科創走廊,推動汽車視覺感知領域核心技術研發。”企業技術團隊負責人劉濤表示,只有在關鍵領域布下先手棋,才能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這幾年保隆科技盡管受國際貿易摩擦影響,但企業發展步伐穩健。
在國之重器C919大飛機研發過程中,九城市通過“1+7+N”產業聯盟體系,將上千家企業納入G60大飛機供應商儲備庫,為大飛機裝機設備領域輸送的合格(潛在)供應商增幅超過40%,促成重點企業與商飛成立聯合攻關團隊、自主研發ARJ21輔助動力裝置,實現原位替換、滿足自主可控。
將九城市各自優勢變為整體優勢,協同攻關重大裝備、關鍵材料和零部件,加速科技創新速度,正是G60科創走廊在產業協同創新方面的優勢所在。
共育國際一流創新生態
“恭喜!260萬元成交!”一聲槌響,來自安徽宣城的科技成果“高分散性納米氧化鋁的非水溶膠凝膠制備方法”花落杭州的一家企業。
前段時間,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第五屆科技成果拍賣會累計成交額再創新高至109.68億元。每屆G60科技成果拍賣會,都是G60科創走廊九城市共建成效的集中展示,也是集聚各類專業化機構力量提升要素對接成效的縮影。
G60聯席辦副主任、松江區科創發展辦主任郭淑晴說,五屆科拍會成交額逐年加速躍升,反映了G60科創走廊的科創生態,體現了九城市協同創新的強大凝聚力和可持續發展力。
根據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對G60科創走廊的科創生態全景掃描顯示: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增長近3倍,以量子通信、“人造太陽”等為代表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持續涌現,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數量占全國的16.2%……
極具含金量的數字背后,是G60科創走廊打造更加緊密的科技創新共同體,推動建設松江G60腦智科創基地、之江實驗室、科恩實驗室、優圖實驗室等一批重大研發平臺,編制產業鏈核心技術攻關清單。眼下,九城市涌現出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填補了國內急需領域的多項空白。
一個優良的科創生態必定具備創新要素的高效配置、多元主體的有效協同、比較優勢的高度互補等特征,G60科創走廊在這方面具有基礎優勢。通過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跨區域實踐方式,G60科創走廊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研儀器設備、科學數據開放共享;促成九城市與中科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學院以項目化、清單化、制度化方式開展戰略合作,其中十余個項目已先后落地。
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九城市還建立健全科技咨詢、研發測試、科技金融、成果轉移轉化等全鏈條科研服務體系。目前,長三角首支跨區域科技成果轉化基金——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已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成功登記備案,建立了500個擬投企業項目庫。
更多資訊
-
將人才的租房支出控制在社平工資的10%,上海松江通過新城建設優化科創生態2023.7.26
7月25日,“高質量發展在申城”系列市政府新聞發布會舉行松江專場。記者在會上獲悉,松江要以一流科創生態服務高水平科技創新,強化策源功能,探索“撥投結合”機制,支持前瞻性、引領性、顛覆性的早期技術項目,… 查看詳情 >
-
上海單企試點后,國務院為何發布重磅文件支持這類產品進口?2023.7.26
日前,國務院發文支持上海、廣東、海南等自貿區、自貿港試點開展重點行業再制造產品進口。這意味著,原先被我國禁止或限制進口的再制造產品,達到新品標準的現在可以合法進口了。 不過,相關措施有所放開,勢必會有… 查看詳情 >
-
上海第二條東西向交通大動脈主線隧道貫通明年通車,穿越核心區為何歷時8年余2023.7.26
隨著直徑15米超大盾構“建功號”25日緩緩進洞,北橫通道東段隧道段全面貫通。“這意味著整個北橫通道新建工程主線隧道正式貫通,為明年通車奠定了基礎。”上海城投公路投資集團董事長、北橫通道工程現場指揮部指… 查看詳情 >
-
中國國際染料展26日揭幕,15個國家和地區的600余家企業報名參展2023.7.26
以“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染料工業及有機顏料、紡織化學品展覽會”(簡稱“中國國際染料展”)將于2023年7月26—28日亮相上海世博展覽館。展出總面積5萬平方米,展會吸引了…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