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以(上海)創新園強浩:創新不光是搞芯片,創新在每個地方都會出現
來源:周到上海2023.6.13
在普陀區桃浦智創城有這樣一個地方,約18000平方米的保留建筑里,蘊藏著從1954年開始書寫的英雄金筆歷史,也架構著一座與國際接軌的科創天地——中以(上海)創新園。“我們在不斷學習以色列的創新生態與氛圍,因為我們覺得以色列的創新無處不在。大家都在思考,桃浦智創城這個地方是不是能夠有一些新的改變。”中以創新園(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強浩說。
在合作中互相學習,讓創新無處不在
在過去的桃浦工業區,不只有英雄金筆廠,還有上海制皂廠的一個制皂基地,然而隨著時間推移,現在日常使用肥皂的人是越來越少了。中以創新園(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強浩說了這樣一個故事。那么,如何讓一塊肥皂煥發新生命?“后來大家就發現,以色列有一個東西叫死海泥,當地就有很多死海泥產品。如果將這個元素與制皂聯系在一起,是不是能產生一個新的東西?”
就這樣,在中以(上海)創新園誕生了一個以色列新品牌——Hana&Moshe’s,它與老字號上海制皂合作推出了一款以色列死海鹽SPA礦物皂,這也是中以建交以來,首個由以色列品牌與上海百年品牌聯名制造的一款日用清潔產品。“以色列創新署亞太部主任跟我們說,創新在每一個領域。那個時候我們才意識到,原來創新不光是搞芯片,創新在每個地方都會出現。”
在中以(上海)創新園,像這樣通過中以技術與文化融合所產出的成果還有很多。據了解,目前園區的入駐企業有125家,主要涉及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和互聯網信息行業,其中近一半都與以色列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創造優質土壤,多維度推動企業創新發展
強浩在采訪中表示,中以(上海)創新園從四個維度推動園區自身以及入駐企業的創新發展,首先是投資帶動創新。普陀區配套成立了“中以天使基金”,尋找資本來“投初,投小,投原始”。其次是政策推動創新。對于評審合格的入園企業,園區會給予一定的政策方面的扶持,在今年年初,園區推出了“中以聯合研發計劃”,即園區內的企業與以色列的高校院所、孵化器等合作,能夠做出填補國內空白的發明創造,就可以獲得園區的專項資金支持。
第三個維度是活動帶動創新。園區承接了“中以創新創業大賽”、“上海數字創新大會”等活動,讓更多國內外伙伴看到中以(上海)創新園的創新力量。第四個維度則是文化帶動創新。園區通過一系列的文化交流,讓在上海工作的以色列人都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到今年5月份,園區已落地了各類知識產權468項。具體來看,現在園區內已經有8家企業完成各類融資,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家是天與養老,它已經完成A++輪融資,差不多加起來有近5,000萬美元的融資金額。應該說,整個園區都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狀態。”強浩如是說。
首次參展上交會,將從點、線、面展開深入合作
今年,中以(上海)創新園如約來到上交會。強浩說,“上交會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它也是一個集聚點,每年我們都有一些技術項目要進行展現,而且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實現交易。”
從點到線,中以(上海)創新園與上交會的緣分不止于此。就在今年4月份,上海市國際技術進出口促進中心還與中以(上海)創新園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圍繞貿易投資促進、技術項目對接等開展全面、深入、長期的合作。
“促進中心對技術貿易這一塊的著力點是非常深的,而我們園區則主要是在對企業服務這一塊。我們希望通過與促進中心的合作,或者舉辦一系列的講座等活動,能夠使園區里的每個人和每家企業都了解到,怎樣‘多快好省’地去做好有關技術貿易服務這方面的工作。”
從線到面,無論是創新還是技術貿易,都可以借助上交會這個平臺廣結好友,形成一個生態圈。強浩說:“通過深入合作,未來我們不光可以立足上海,我們還可以‘走出去’,做‘中以+’和‘+中以’,讓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Q:目前,中以(上海)創新園內的企業入駐情況是怎樣的?
中以(上海)創新園剛開園的時候,里面只有10家左右的公司,到目前的話,已經集聚了三大產業,分別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和互聯網信息。企業數量是125家,其中近一半是與以色列是有千絲萬縷關系的,有以色列企業、中以合資企業,還有引進以色列技術的企業。到今年5月份,園區已落地了各類知識產權468項。
具體來看,現在園區內已經有8家企業完成各類融資,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家是天與養老,它已經完成A++輪融資,差不多加起來有近5000萬美元的融資金額。應該說,整個園區都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狀態。
Q:介紹一下園區內三大產業的代表企業或項目
目前我們三大產業都各自有一些代表性的企業。比如在生命健康領域,我們引進了兩家以色列創新署授牌的孵化器——Trendlines和eHealth,目前它們的中國地區總部在我們園區里,它們利用在以色列就地研發的技術,然后來中國做路演,尋求合作伙伴。
在智能制造領域,園區有一家龍頭企業叫Mantis Vision螳螂慧視。這是一家在2004年就創立的以色列3D結構光企業,并在2018年左右進入到中國。當時,我們對螳螂慧視也進行了一定調查研究,發現它的3D結構光是很獨特的一項技術。后來不僅在我們園區完成了其國內公司的A輪融資,而且還把它的總部也搬了過來。去年,螳螂慧視實現了8個發明專利從以色列轉移到國內,價值2000萬美元左右。
在互聯網信息領域,我們和360公司在園區內打造了一個國際數字安全與生態運營中心。一方面,360每年都會在這里和以色列有一些技術貿易相關合作。另一方面,我們也想通過360這樣比較專業的安防企業,引進一些以色列的培訓課程,在我們這里開展互聯網信息安全領域的培訓,我們希望通過3到5年的合作,能夠培養出大概20家左右的互聯網信息安全的企業,并且掌握一定的技術。
所以這三年當中,我們會發現有很多企業是伴隨著園區發展而茁壯成長的。我們也希望有越來越多的朋友,無論是以色列還是中國,或者說是其他國家,都能夠加入到我們園區,共同實現創新的美好愿景。
Q:中以(上海)創新園區是如何推動創新方面發展的?
我覺得有四個方面。第一個,是投資帶動創新,普陀區配套成立了中以天使基金,大概在1.3億左右的規模,“投初,投小,投原始”。我們也會聯系一些其他有規模的資本,共同參與到對園區企業的技術、研發和生產方面的投資。
第二個,是政策推動創新。從普陀區到上海市,都推出了針對中以(上海)創新園發展的一些特殊政策。比如園區剛開始的時候,針對那些評審合格的入園企業,最高能給予三年的小型辦公研發場所免租,對企業的財力方面也有所相應支持。如果能申請到一定的發明專利和知識產權,我們還會提供另外的扶持。尤其在今年初,我們推出了一個叫中以聯合研發計劃,只要是園區內的企業與以色列高校院所和孵化器進行合作,能夠做出一個填補國內空白的發明創造,就可以得到我們園區的專項資金支持,最高可以達到200萬元人民幣。而且我們是不求回報的,這個專項資金可以先給一部分,驗收時再給一部分。
第三個,是活動帶動創新。我們想讓更多國內和國外伙伴知道中以創新力量,以色列有創新的理念、想法和技術,中國則有很強大的生產制造能力、廣袤的市場和優勢的資本,所以我覺得這兩個地方合作,肯定會擦出非常美妙的火花。借著這個機會,我們承接了每年都要舉辦的中以創新創業大賽。還有一個上海一級產業大會,叫上海數字創新大會。包括這一次走進上交會,我們也是希望通過上交會這個平臺,能夠讓更多朋友看到以色列的技術,讓更多以色列朋友愿意來上海來參加這個盛會,使他們的技術能夠進一步發揚光大,也使我們國家吸收了這些技術之后,讓我們的制造業和生產能力更上一層樓。
第四個,是文化帶動創新,我們的以色列科技文化沙龍,每個星期五晚上,這邊都會有一個體驗活動。
一方面,是讓在園區里或者在上海工作的以色列人,能有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另一方面,我們也是想通過這個沙龍,與更多的國人和以色列人,介紹中國跟以色列的文化。我們還會請一些譬如在上海的以色列籍教授,或者國內一些研究中東和中華文化的教授,過來進行互動和交流。
我們通過中以之間的文化交流,來帶動整個園區的創新氛圍。也是希望整個園區的創新氛圍,能夠輻射到桃浦地區,普陀區,甚至是上海市。
Q:在創新服務和營商環境方面,中以(上海)創新園對園區內企業有哪些特別扶持?
園區最大的一個特色,也是跟我們的技術有關,我們在上海很少見的,知識產權所和我們園區在一起。在我們規劃館一棟樓的二樓,就有我們普陀區知識產權所。所以當我們的發明人,他有一個idea的時候,就可以一起來商量,接下來的這條路要怎么樣走是最順的。
第二塊,我們還有一個生物醫藥指導站。園區里的生命健康企業特別多,但他們要進入到國內市場,證照申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所以我們在市場監管局和商務委的指導下,專門成立了一個生物醫藥指導站,為這些企業申請相關的證照,提供相應服務。
同時,我們對園區的管理和服務團隊也有一個要求,要根據企業的需求,來不斷地學習。比如說我們大量初創企業,最需要的是融資,我們每個月都會在園區里幫這些企業舉辦相關的投資路演活動。包括在一些其他大型活動當中,我們也會融入相關的一些內容。
我們有一個項目叫“中以國際創新直通車”。去年我們辦的是第一屆,一共拿出了8個技術,4個是以色列的,4個是國內的,然后就是為他們尋找合作伙伴。
所以說我們服務團隊的每個人,都要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我們也希望看見越來越多的企業能夠從我們這個園區里面“畢業”。
Q:今年4月,上海市國際技術進出口促進中心與中以(上海)創新園簽訂合作備忘錄,圍繞貿易投資促進、技術項目對接等開展全面、深入、長期的合作。具體來看,會有哪些進一步的舉措?
這個可能是從“點、線、面”三個維度進行合作。
在“點”上,是以上交會作為一個契機,它是一個集聚點。因為每年我們都要有一些新技術項目進行展現,而且我們也是希望通過這個平臺能夠實現交易。我們希望明年有越來越多的海外項目能夠進入到這個展示平臺。
在“線”上,我覺得會有一系列合作。比如可以和上海市國際技術進出口促進中心進行合作,因為促進中心對技術貿易這一塊的著力點是非常深的,而我們園區則主要是在對企業服務這一塊。我們希望通過跟中心的合作,或者多在這邊舉辦一些講座等活動,能夠使園區里的每個人和每家企業都了解到,我們怎樣“多快好省”地去做好有關技術貿易服務這方面工作。
然后“面”上就更加大了。其實整個創新也好,技術交易也好,它是一個生態圈。之前我們已經有很多朋友。比如因為長三角一體化,我們拉著常州中以創新園、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和中國以色列商會,一起成立了長三角中以網絡服務平臺。我們還有一個6家國內中以創新機構和6家以色列創新機構共同成立的中以創新園聯盟。
我們這些平臺、聯盟,都可以和促進中心結合起來,做好全生態鏈的工作。我們可以有創新、有技術交易、有產業生產,還有市場拓展。未來我們可以不光是立足上海,做好長三角一體化,我們還可以走出去做“中以+”和“+中以”,這樣的話,我們的朋友圈會越來越大。
更多資訊
-
上半年浦東這些市級重大工程開工建設,目前正在加快推進2023.7.24
市住建委、市重大辦介紹,今年是上海市重大工程投資強度最高的年份,科技產業類、社會民生類、生態文明建設類、城市基礎設施類、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類等共計191項,計劃完成投資2150億元。其中,多個項目落地…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布高質量孵化器培育方案,建設“全球科創企業首選落戶城市”2023.7.24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7月21日獲悉,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上海市高質量孵化器培育實施方案》,旨在發揮孵化器在全過程創新、全要素集聚、全鏈條加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續優化科創生態體系,助力硬科技企業培… 查看詳情 >
-
第一天,100%簽約!徐匯今年首個成片舊改項目跑出“加速度”背后2023.7.24
近日,強降雨多次突襲上海,但對居住在龍華西路334弄的居民來說,今年是他們最后一次為汛期的暴雨而擔憂。7月22日,龍華西路334弄舊改征收正式啟動簽約,第一天252戶居民就100%完成了簽約選房,成為… 查看詳情 >
-
今年上海將有50個十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會舉辦2023.7.21
7月20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上海市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和《上海市推動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國際會展之都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