遛狗、開花店、逛非遺集市……上海這些口袋公園不只是“公園”
來源:上觀新聞2023.6.19
城市公園是工業時代的產物,為工業化大生產所導致的城市問題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途徑,尤其滿足了普通城市居民暫時擺脫惡劣生活環境的迫切需求。
距離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公園開放已過去170多年,雖然城市環境已大幅優化,但讓人通過親近自然,暫時逃避都市喧囂,緩解疲勞、釋放壓力,始終是城市公園從誕生至今的核心功能。
不過,對“見縫插針”的口袋公園而言,能夠提供核心功能還不夠,這些城市沙漠中的綠洲因為可及性更高,被在其周邊生活工作的人們寄予厚望。
在上海,不斷涌現的口袋公園已不像傳統意義上的公園,更近似于一種疊加了多種功能的公共空間。
具體提供怎樣的功能,每座口袋公園不盡相同,但以人為本的原則和用高品質空間點亮百姓生活的初心始終不變。
今年開放的閔行區年輪公園,原本的小山坡不便于老年人活動,改造后地勢平緩開闊? 圖片來源:今日閔行
以人為本
去年8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數據,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中國已建設和改造口袋公園近3萬座,且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力爭在2022年建成不少于40座口袋公園。
在上海,2021年、2022年已新建改建口袋公園160座,2022年的實事項目“新建改建60座口袋公園”實際超額完成。
這些新增的口袋公園均具有傳統公園的功能,但回顧歐美國家探索口袋公園的早年歷程,會發現“只是公園還不夠”。
上世紀60年代,全球首座口袋公園在美國紐約誕生,并快速發展。進入70年代,美國口袋公園的建設熱潮開始變味,當地政府為體現政績,把城市中遺留下來未被開發的一些空地填平,建成口袋公園,城市似乎整潔美觀了,但這些綠意盎然的公園或地處偏遠,或少了休憩、社交等功能,最終乏人問津。
兩位美國作者在《人性場所——城市開放空間設計導則》一書中提到了圣路易斯的失敗案例,投資1.5萬美元的袖珍公園又花了同樣的資金改成了停車場,“不是為了滿足成人和孩子的日常需要”被認為是癥結所在。
佩雷公園建成后,歐美許多國家都興起了口袋公園建設熱潮? 圖片來源:綠色上海
日本熊本縣菊池市口袋公園,以前衛新潮的設計獨樹一幟
位于加拿大的約克維爾村公園,4000多平方米的長方形公共空間內“濃縮”了各種加拿大具有代表性的鄉土景觀與植物,被認為是治愈系口袋公園的代表
“城市建設的第一標尺是人,先讓群眾‘點菜’,才能贏得群眾‘點贊’。”在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劉悅來看來,口袋公園要開門辦,政府、社區、規劃師、居民等要齊心協力,使其成為城市微更新、居民生活品質提升的一個重要“觸媒”。
東繡路錦和路路口,有一座8000平方米的東錦園,這座“街角的城市樂園”的設計方案曾三易其稿,“糾結”的重點在于寵物友好功能。
“一開始不打算讓寵物入園,但實地考察時,幾十位居民帶著寵物擠在密林下社交的景象沖擊力太強。”浦東新區綠化管理事務中心綠化科科長楊乾坤介紹,東錦園之前是郁閉度很高的公共綠地,但早期設計時只留了一個小廣場和幾條小路,而周邊社區密集,公共空間有限,結果經常看到小孩、老人和寵物擠在一起的場面,舒適度、安全性都是問題。
去年夏天開放后,東錦園讓上海綠城的居民喜出望外。
看著愛犬熟練地走過獨木橋,居民老張說這可能是全上海第一座有寵物樂園的口袋公園,“家門口”就有專門的草坪和互動設施,解決了很多在小區里遛狗的煩惱,“這座公園很有心,把兒童區、景觀區和寵物區分開,這樣一來,追求不同功能的人群自然分開,寵物和老人、孩子發生沖突的情況大幅減少。”
東錦園? 陳璽撼 攝
馬當路復興中路路口的追夢園有一座白色的尖頂小屋,這是上海種業負責運維的黃浦市民園藝中心,來逛口袋公園的周邊居民和白領經常忍不住買上幾顆種球或幾枝鮮切花,多數商品不超過10元的單價誘惑力十足,意猶未盡的顧客還能把種植用的基質、肥料、花盆等園藝資材帶回家。
越來越多的花鳥市場遷走或關閉,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城區,人們親近“鳥語花香”的機會越來越少。而追夢園捕捉到了這種渴望,陶醉于微型世外桃源的他們可以帶回一份綠意,把細微的美好延續到生活和工作空間。
最近看到社交平臺的推薦,家住老西門的陳女士特意趕來:“市中心花店普遍貴,我以前都是坐公交去嘉定的花鳥市場采購,往返至少4個小時,現在坐地鐵刻把鐘就到,還便宜實惠。”
追夢園? 圖片來源:上海黃浦
創造美好
口袋公園是市民生活的“主角”,對不少居民來說,它們是城市開放空間中使用頻率最高的部分。
以人為本是公共空間規劃建設的應有之義,在此基礎上,上海希望強調公共空間之于城市更重要的意義,是用高品質空間激發人對于空間的塑造、參與和分享。
就在上個月,一輛“綠化大篷車”開進樂匯小游園,老人們聽課,學習蘭花怎么鑒賞養護;中青年購物,在各色時令花卉中流連忘返;孩子們做自然筆記,用彩色鉛筆描繪八仙花的花、莖、葉。
孩子畫的自然筆記? 徐匯區綠化市容局供圖
有趣的是,這些市民大多是在口袋公園里邂逅了活動,而非事先報名預約。
日暉六村的小朋友朱倩影說出了簡單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那里經常有活動,沒有活動也可以玩很久。”
不怕活動冷場,上海園林綠化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佳有自信:“設計好的口袋公園可以精準引來目標人群,激勵他們充分享受這片空間,甚至和我們一起開發新功能,主動創造更加美好的城市與生活。”
要做到精準引流,先要被人看到。樂匯小游園位于漕溪路、三匯路和中山西路合圍的三角地塊,8000平方米左右的空間過去藏于防護林中,許多在附近住了多年的居民都不知道這里。
改造后,這片區域的地面與最外圍的人行道平齊,并打開圍墻,去除影響通行和視野的障礙物,還通過抽稀、優化植物品種等方式,讓整體空間更加通透。
此外,高架橋柱彩繪、彩虹橋、七彩毛毛蟲滑滑梯等設施大膽采用鮮艷的色彩,扮靚了灰色空間,對從北面華亭賓館、徐家匯體育公園和從南面宜家商場過來的行人來說,很抓眼球。
進一步找準游客,靠細分區域和功能。從高空俯瞰,樂匯小游園分為橙色為主的兒童區、藍色為主的青少年區、面向全年齡段游客的旱溪景觀區以及兩層彩色集裝箱組成的公共服務驛站。
在青少年區,兩片圓形的籃球場上,籃架高度被降低到1.5米至1.8米,一旁設有家長可以休息和助威的觀眾席。驛站則配有母嬰室、無障礙衛生間等設施,還陸續嵌入了食品售賣、物品寄存、社區服務等功能。各種有針對性的設計引導人們走向適合自己的區域。
俯瞰樂匯小游園? 圖片來源:徐匯區融媒體中心
為低齡兒童定制的滑滑梯和具備多種功能的驛站? 周佳 攝
夜晚,北翟路哈密路路口的斑馬綠地內,葉片型花壇打出的燈光與水霧結合,呈現出“斑馬”形象,隔壁的洛克公園不時傳來進球后的歡呼聲,在白天,這里還有木蘭金銀扇和小梨園戲曲串燒演出。
和許多口袋公園不同,斑馬綠地在生態空間外大量“留白”,僅在開闊的區域設置了4個“客廳”:由“8”字形矮墻圍起的粉色旱冰場,紅色的藝術裝置“漂浮的廊亭”,使用3D打印工藝的木結構藝術展示空間“融”,噴涂斑馬、火烈鳥、獵豹等動物卡通紋樣的集裝箱房驛站。
這些“客廳”和附近的空間能靜能動,僅今年上半年,就舉辦了飛盤教學、蘇河源非遺主題集市、姐妹運動會、“家園之歌”百姓舞臺等十幾場活動,下半年,公益伙伴進社區、咖啡共享書房快閃等十幾場活動已將斑馬綠地的“排片表”占滿。深受白領喜愛的拓印體驗、香囊制作、投壺、捶丸等民俗活動的名額更是早早被“秒殺”。
“在上海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口袋公園可以成為一個抓手,帶動整個街區的活力和發展。”長寧區綠化市容局副局長王曄菲表示,斑馬綠地與主要吸引體育鍛煉人群的中環橋下空間實現功能互補,是為北新涇街道的年輕人專門打造的社交空間,讓他們愿意逗留并享受生活。
斑馬綠地? 長寧區綠化市容局供圖
更多資訊
-
古典樂走進衡復風貌館、襄陽公園,上海這片“音樂街區”驚喜不斷2023.7.10
伴隨2023上海夏季音樂節(MISA)啟幕,7月9日,上海交響樂團與徐匯區湖南路街道聯手,“MISA全城古典”活動先后走進衡復風貌館、老房子藝術中心和襄陽公園,在“梧桐區”不同人文地標營造多元音樂場景… 查看詳情 >
-
300多畝荷花即將進入盛花期,來顧村公園消夏賞荷吧2023.7.5
竹色溪下綠,荷花鏡里香。深入打造“四季賞花”品牌,7月15日至8月15日,顧村公園將推出2023消夏賞荷活動,以“荷”之名,傾力打造一場融合攝影、文化、科普的繽紛夏日游園會。活動包括賞荷“蓮蓮看”、荷… 查看詳情 >
-
徐匯正推進建設的“生活盒子”,這項功能尤其值得關注2023.7.4
目前,徐匯區內共有8家三甲醫院,全市1/5的優質醫療資源位于此,成為該區域發展優質社區醫療的重要資本。在日前舉行的徐匯區政協“以醫改為統領,優化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兜牢居民健康網底”雙月協商會上,上… 查看詳情 >
-
閔行這里新建3個環形綠道,其中一個環湖3.3公里2023.6.25
早起晨跑,晚間散步,周末賞景,一條近在身邊的綠道帶給市民諸多美好感受。記者從吳涇鎮獲悉,目前全鎮11條綠道總長度已達到43.4公里,總長在全區所有鎮、街道和莘莊工業區中名列前茅。綠道的貫通鏈接還形成了…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