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米開7家咖啡店…上海市中心一些沿街商鋪,高換手率和高租金并存
來源:上觀新聞2023.7.18
300米內7家咖啡店,便利店數量驟減,沿街底層商鋪一鋪難求的同時,換手率卻很高……近日,記者在毗鄰滬上熱門打卡地張園的街區發現了上述現象。
基于不同街區的功能特征,街區業態很大程度上反映著市場供求關系,與此同時,這些擁有好市口的沿街底層商鋪也塑造著街區面貌,影響著街區品質。
業態趨同、內卷競爭,這只是調整期的“陣痛”,還是會進一步影響街區的有序生長和更迭?怎樣在充滿繁榮商業氣息的同時,幫助街區實現更多元的業態分布、拓寬服務功能,更好地滿足居民、路人、游客等多方需求?記者展開一番探訪。
高換手率和高租金并存
20多平方米,2.6萬元;30平方米,2.8萬元……這是記者走訪周邊3家房產中介后,銷售人員給出的茂名北路沿街底商鋪面月租金價格。
“去年6月到現在,來找鋪子的人比疫情前都多。”一位中介表示,因為供不應求,房東不愁租不出去,租金也十分堅挺,“幾乎沒有議價空間,相比前兩年,有的商鋪價格還漲了一些。”
在被問到威海路、巨鹿路、長樂路等路段情況后,幾家中介也給出類似回答:目前幾條路都幾乎沒有待租的空商鋪。“即使有空置,房東也沒打算入市。”
記者發現,臨近南京西路地鐵站附近的租賃市場火熱,與新晉熱門打卡地張園的開放有一定關系。2022年末,有著“海上第一名園”之譽的石庫門里弄張園華麗重啟,成為潮流文化商業地標。與之相鄰的路段也一定程度上被賦予了“旅游功能”,隨之開始業態“大換血”。
目前,僅茂名北路到陜西北路之間的威海路路段,不過300來米距離,一共開了7家咖啡店,這還不算沿途辦公樓宇和便利店內的咖啡銷售檔口。如果再轉彎到茂名北路,新開的咖啡飲品店,幾乎達到平均10步一家。
新店頻頻開張的同時,也有人提出疑問。住在靜安別墅的一位居民告訴記者,威海路上原先的便利店幾乎都變成了咖啡館,“買點小東西不大方便了。”在威海路聯合辦公空間工作的小陳表示,哪怕是在咖啡之都上海,周邊“咖啡濃度”也太高了。小陳感慨,“我們真的需要這么多咖啡店嗎?”
是不是真的需要,從這些店鋪的實際經營狀況可窺見一斑。唐女士在茂名北路經營鞋店4年多,眼看著周邊業態逐步走向單一化。“有的店只火了剛開業的兩個月,現在門庭冷落。有的店一年內轉手3次,賣的還是咖啡、奶茶。”
在巨鹿路經營日料店13年的老李也告訴記者,除了他家和隔壁的煙紙店,旁邊已經很難找出哪怕“5年老店”了。曾經有個在咖啡師比賽中斬獲名次的小伙租過老李隔壁的鋪面,沒多久也“撐不下去了”。黯然離場后,那里成了美甲店,現在又成了打印店,“前后不過兩年光景”。
一名中介說,高換手率的情況其實不光茂名北路有,上海市中心很多街區都是這樣。“以前是巨鹿路、長樂路、富民路三天兩頭換店鋪門頭,現在風水輪流轉,輪到這邊(茂名北路)更火了。不過高風險也有高收益,在這里賣咖啡最好了,因為比較集聚。”
根據唐女士在這條街上的長期觀察,她倒不大贊同中介“越聚集越成市”的說法:“咖啡的客單價不像鞋服那么高,過路客和周邊居民、白領的需求又有限,總不能走一條街買10杯咖啡吧?”附近其他商鋪和中介也向記者反映,不算房租的話,投資一家咖啡館的成本大概在30萬元-70萬元不等,實際上能賺到錢的并不多,“關鍵要看你有沒有推廣和運營的能力。”
在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晁鋼令看來,眼下正處于消費逐步回暖、但沿街商業換手頻繁的商業業態調整期,“高換手率一定是個顯性特征,但另一方面,如果說以前十個人投資,七八個人有賠本的風險,現在這種投資風險系數只會更高。”
就業新形勢下,創業者增多
市區沿街商鋪火了,這些入局者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晁鋼令認為,當下較為嚴峻的就業形勢讓許多人,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期望通過開店實現自主就業,在商業繁榮的上海市中心尋找機會。而選擇開咖啡店、奶茶店、酒吧等,不需要高技能加持,入門門檻較低。且所需購買的機器設備簡單,人工成本也有限。
而那些為新入局者騰出空間的,往往是箱包、服裝、鞋類、飾品店。它們曾是市中心沿街商鋪的主力軍。一位90后回憶,小時候每逢節假日都會和父母一起,乘坐公交車從浦東來到長樂路、巨鹿路逛街。
“那時的茂名路是真的好逛,在這片服飾店林立的街區,每個門后都有自己的經營特色。一家家推門而入,邊試邊挑,能待一下午。晚上再走到淮海路或南京西路品嘗美食,欣賞沿途的梧桐樹和老建筑。記憶中,這就是美好的一天。”
到了今天,互聯網大潮席卷而來,便捷、低價的線上購物漸成主流,首先被互聯網虹吸的也正是鞋服類業態。“連工廠源頭店都在做直播帶貨了,我們還要承擔線下的租金、水電費,怎么可能拼得過人家。”茂名北路上一家服裝店的老板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上海城市更新推進,中心城區大量人口遷出,街區居住功能隨之弱化。“商務辦公、商業消費、旅游功能提升,也進一步帶動了沿街業態的洗牌。”晁鋼令表示。
而今,風向似乎又轉。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文化研究院院長徐錦江提出,隨著街區可漫步、建筑可閱讀理念深入人心,上至阿姨爺叔、下至“Z世代”,重拾了逛街的愛好。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citywalk”城市行走已成潮流生活方式,消費行為與感受體驗緊緊捆綁。
或許正因如此,更多個體經營者和資本爭相入局,試圖分一杯街區消費的羹。但顯然,300米內有7家咖啡店,人們不會一杯杯喝過去。沒有了餐飲、服飾、零售等豐富業態,街區也留不住人,拍照打卡后,人們還是重歸互聯網和綜合體的懷抱。
專家進一步提醒,當市中心那些擁有歷史底蘊和人文稟賦的街區走向“景觀化”,過度商業化,街區文化本體便會遭到不可逆的破壞。“如果來到所謂的網紅街區,人們逛的還是相同的品牌門店,喝的是平時喝的連鎖店咖啡,拍到的是和別處雷同的被概念化、符號化了的文化布景,熱度究竟能持續多久?而對在地居民來說,商業消費功能不斷擠壓生活服務功能,自己成了家門口小店的旁觀者,又會作何感受?”
當前就業大環境下,不少年輕人希望沿街租個門面房,開個小店鋪,自主創業,這是應該積極鼓勵的。市、區、街道相關就業創業指導部門,能否選擇不同的街區扎扎實實做一些市場調研,編制手冊提供信息,給創業者一些引導,讓他們少走彎路,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發展。這也是優化營商環境的組成部分。
街區小店變遷背后,是時代景象的映照,是城市更新的投射。這關系到每個帶著創業夢想入局的普通小店老板的明天,也關系到我們每個享有街區、熱愛城市的老百姓的每一天。
更多資訊
-
上半年浦東這些市級重大工程開工建設,目前正在加快推進2023.7.24
市住建委、市重大辦介紹,今年是上海市重大工程投資強度最高的年份,科技產業類、社會民生類、生態文明建設類、城市基礎設施類、城鄉融合與鄉村振興類等共計191項,計劃完成投資2150億元。其中,多個項目落地… 查看詳情 >
-
上海發布高質量孵化器培育方案,建設“全球科創企業首選落戶城市”2023.7.24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7月21日獲悉,市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上海市高質量孵化器培育實施方案》,旨在發揮孵化器在全過程創新、全要素集聚、全鏈條加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持續優化科創生態體系,助力硬科技企業培… 查看詳情 >
-
第一天,100%簽約!徐匯今年首個成片舊改項目跑出“加速度”背后2023.7.24
近日,強降雨多次突襲上海,但對居住在龍華西路334弄的居民來說,今年是他們最后一次為汛期的暴雨而擔憂。7月22日,龍華西路334弄舊改征收正式啟動簽約,第一天252戶居民就100%完成了簽約選房,成為… 查看詳情 >
-
今年上海將有50個十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會舉辦2023.7.21
7月20日下午,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上海市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和《上海市推動會展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國際會展之都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