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推動降本增效、綠色轉型,浦東大型制造企業曬“脫碳賬本”

來源:浦東發布2023.7.21

“從勃林格殷格翰上海張江工廠自身而言,收益遠遠超過了脫碳項目的投入。目前該項目投入750萬元,已累計減少能源費用超3100萬元,綠色低碳環保是增強企業競爭力的有效手段。”作為中國制藥行業首家獲國內外權威認證的碳中和工廠,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技術運營總監王逸華向記者算了一筆工廠的“脫碳賬”——在位于浦東張江的勃林格殷格翰人用藥品生產基地內,脫碳頂層設計自2014年全面展開后,不僅給工廠帶來了環保方面的成就,更帶來了長遠經濟效益和成本節省。

自“十三五”以來,浦東累計創建了39家綠色工廠、8家綠色供應鏈、22種綠色產品以及3個綠色園區,在全市名列前茅;目前浦東已創建4家零碳工廠、2家零碳園區和1家零碳數據中心,位居全市第一。一批大型制造企業在浦東加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實現節能增效的綠色轉型,為減排貢獻了一個個浦東方案。

降本增效:“加減法”的脫碳管理?

碳達峰、碳中和、零碳,目的是減緩氣候變化。要實現碳中和,最重要的是做好“加減法”,一方面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另一方面增加碳匯、發展碳捕集和封存技術等,實現排放量和吸收量的平衡。

在勃林格殷格翰上海張江工廠內,這樣的“加減法”脫碳管理創新設施隨處可見。如“熱泵”項目,通過增設熱泵機組,回收冷水機組產生的熱量,作為熱水系統的熱源,“熱泵”起到了串聯冷水和熱水的作用。這一項裝置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80噸,蒸汽消耗每年減少2000噸。

工廠的屋頂上,一排排鋪設的太陽能光伏板正源源不斷輸送電能,勃林格殷格翰上海張江工廠已經實現了100%可再生電力轉換。“2019年我們在屋頂裝了太陽能光伏板,總投資近140萬元,2020年建成至今,一共發了109萬度電,按照每度電0.8至0.9元的成本計算,這意味著電費就節約了30多萬元,投入三年節約了100多萬元。”王逸華說,“這些成本的節省還能繼續循環利用在新項目的投入上。”

這樣的“脫碳賬本”在勃林格殷格翰的工廠里比比皆是,以制藥行業最為常見的藥品包裝盒為例,勃林格殷格翰在產量最大的產品上進行了降低紙類包材克重的嘗試,最終克重減少項目可以使花費于藥品包裝盒上的成本減少80萬-100萬元/年。

群策群力 推動浦東綠色產業發展?

浦東熱帶雨林式的創新生態和完備扎實的產業基礎,也有力支撐了綠色低碳的創新轉型。在揭榜掛帥平臺發布企業榜單中,36%的項目涉及能源環保和新材料領域,推動大型制造企業加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實現節能增效的綠色轉型。

2011年起,上海振華重工創新研發3E級岸橋,即“經濟”“高效”“環保”超大型起重機,使設備大梁迎風面積減少17%、自重減輕15%,達到了減重和降低風載荷的雙重作用,符合低碳減排的輕量化理念。

“港機產品的重量直接決定了能耗。此外在綠色工藝端我們關注大氣治理,建立了亞洲最大的重型鋼結構涂裝車間,另一方面也從源頭治理來降低我們的能耗和減排,目前整個涂裝的污染物排放已經降低了95%以上。”上海振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總監、安監部(應急辦)總經理陸建華介紹說。

“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各地與綠色金融相關的法規相繼落地。去年,上海首部綠色金融法規《上海市浦東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若干規定》經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已于2022年7月1日起施行。根據《若干規定》,上海將構建全方位的綠色金融產品及服務體系:深化綠色金融國際合作,推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項目在浦東新區落地;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票據、綠色債券、綠色投資、綠色基金等。

“在引領區政策法規的支撐下,我們將大力推動支持低碳創新技術的金融支持舉措,同時在技術支撐方面,爭取建成國家級的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在張江、金橋建立支持綠色低碳技術的產業先導區等。”浦東新區科技和經濟委員會產業投資處處長宋立群說。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