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體制內辭職創辦孵化器,他帶領團隊已孵化2家上市公司,成功秘訣是什么?

來源:上觀新聞2023.8.4

胡潤百富發布的《2023全球獨角獸榜》上,沐曦集成電路、芯馳科技、縱目科技三家上海獨角獸企業來自同一家孵化器,它的名字叫創徒叢林。

2015年成立以來,這家孵化器立足張江科學城,已孵化服務80多家科技企業,這些企業的總估值近1000億元,其中2家企業登陸科創板,6家企業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家企業入選上海市專精特新企業。

在創徒叢林創始人葉森博士看來,孵化出多少優秀企業,是評價孵化器的唯一標準。2015年,他辭去浦東新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職位,下海創辦了創徒叢林。在投資界關注“互聯網+”和模式創新的年代,他將“孵化+投資”目光瞄準了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這兩個硬科技領域。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硬科技創新創業的重要性近年來日益凸顯。

為“自由”下海,抵押兩套房子

2015年4月,葉森完成浦東新區“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后,提交了辭職報告。辭職干點別的事,是他醞釀多年的想法。“我只是想自由一點,在發改委我負責綜合經濟,工作很忙。”在創徒叢林孵化器的辦公室里,這位原正處級干部向記者講起了往事。

創徒叢林創始人葉森

他理解的“自由”,包含三層含義:一是身體自由,每天的工作可以自主支配時間,不被所在單位安排得滿滿當當;二是意志自由,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做事;三是財務自由,這種自由并不意味著要大富大貴,而是在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時,也能有尊嚴地活著。下海自己當“老板”,這三種自由都可能實現。

“我當時算過一筆賬,一個人如果有2000萬元銀行存款,這樣每年利息有100萬左右,就能實現財務自由。”葉森說,“經過這幾年打拼,我想財務自由已不是問題。”

實現自由的背后,是創業早期的艱辛。他選擇2015年辭職,是因為2014年底還清了房貸,對家人有了交代。沒想到下海后,創徒叢林在張江科學城租下一棟樓,巨大的資金壓力隨之而來——每月要支出100多萬元的房租和員工工資,而在孵化器開張后一段時間里,只有鈦米機器人一家初創公司入駐。

面對壓力,葉森不得不把自家的兩套房子先后抵押,共貸款1000多萬元。由于辦公樓裝修、空置、公司日常開銷以及對初創企業的投資,這筆錢依然不能滿足公司的資金周轉。每個月,他都要盤算下個月的員工工資在哪里,到處借錢。好在不少朋友和老同事慷慨解囊,幫助他渡過了難關。

“互聯網+”時代選擇硬科技孵化

辦孵化器這么艱難,為何要選擇投身這個行業?葉森告訴記者,在浦東新區發改委的那些年,他做過很多宏觀經濟規劃工作,參與了浦東新區“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編制,對浦東和整個上海的經濟發展趨勢有一個比較宏觀的把握。“早在‘十一五’規劃里,我們就提出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并舉的戰略,重點發展半導體、生物醫藥、軟件等高新技術產業。這些產業的很多創業公司在浦東張江,我調研過不少這類企業,發現創業者大多是技術牛人,但缺少整合資源的能力,不擅長管理,甚至不了解國內市場。”

葉森覺得,憑借他20年的政府工作經歷,可以為創業者整合一些資源,并且彌補他們在管理和宏觀經濟判斷方面的欠缺。而這些服務,正是孵化器的功能所在。

在孵化企業賽道方面,他選擇了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2015年,“互聯網+”創業浪潮方興未艾,然而葉森更看好硬科技創業,因為他判斷全球經濟格局正在發生巨變,中國依賴出口、美國依賴金融的模式行將終結。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將是以硬科技為主的科技創新,這是從大國走向強國的唯一路徑。

集成電路和人工智能正是硬科技領域。創徒叢林孵化、投資的第一家企業是鈦米機器人,它屬于硬件類人工智能企業,在國內率先定義了智能消毒機器人、物流管理機器人、智慧醫療服務機器人等三類醫療機器人。截至去年底,這家企業已主導申請發明專利91件,研發的智能產品覆蓋全國28個省市的400多家醫療機構。

鈦米智能消毒機器人用于方艙醫院。

“創徒叢林在天使輪就投資了鈦米。”葉森回憶,“看中鈦米的原因只有一條:創始人潘晶是一位充滿理想和激情、既懂技術又了解市場的創業者,他帶領一個有執行力的團隊,做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項目,肯定會做成。”

“創徒小火鍋”促成企業合作

創徒叢林投資、孵化的優秀企業還有很多,如估值160億元的車規芯片研發企業芯馳科技、估值100億元的GPU(圖形處理器)研發企業沐曦集成電路、在智能駕駛領域處于國內第一梯隊的縱目科技。與鈦米機器人相仿,這些企業的創始人和團隊都掌握關鍵核心技術,也充滿了創業激情。

創徒叢林投資、孵化的硬科技企業

根據硬科技企業成長的規律,創徒叢林把孵化服務的重點分為四個方面:一是幫助創業者完成身份認同和重新定位,實現從科研人員到企業管理者的轉變;二是整合創新要素,多渠道助力企業獲得資金、人才和產品的應用市場等;三是構建創新生態,為企業找到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四是為初創企業排憂紓困,協助解決各種煩心事。

“創徒小火鍋”是這家孵化器的一種服務形式。創徒叢林每月都會舉辦幾次火鍋宴,邀請各家企業的老總相聚一堂,一邊吃自助火鍋,一邊交流各自的產品和創業心得。

就這樣,在餐桌上催生了不少合作項目。如亮風臺與鈦米機器人攜手,開發了數字孿生醫院管理方案,使病房服務機器人可通過5G網絡進行查房和遠程教學;安般科技憑借模糊測試技術,與沐曦集成電路簽約,為后者開發的GPU解決方案尋找軟件安全漏洞;芯馳科技與縱目科技發揮各自的芯片和算法技術優勢,共同開發面向量產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創徒小火鍋”促進創業者交流

為培育孵化器和投資硬科技獻策

近日,《上海市高質量孵化器培育實施方案》發布,提出的目標是:到2025年,培育不少于20家高質量孵化器,示范帶動不少于200家孵化器實現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轉型升級。

“這個方案對孵化器行業的推動作用很大。”葉森說,“僅浦東就有100多家孵化器,在方案推動下,如果每家孵化器每年能培育出一家優秀的硬科技企業,那么10年后,浦東會新增1000家優秀企業,那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談及如何培育高質量孵化器這個問題,他認為,硬科技創業早期項目的發現機制很重要,政府可建立一個硬科技創業早期項目庫,并向社會開放,讓創業項目和孵化器自由對接,打破“樓宇界限”。

引導更多的孵化器“投早、投小、投硬”,也是培育高質量孵化器的重要一環。葉森覺得,政府可研究孵化器早期投資退出的所得稅優惠政策。投資硬科技早期項目如果取得成功,回報確實很可觀,但一個成功投資案例的背后,需要10個甚至更多的項目做“分母”。而當前的稅收政策主要是按個案項目退出所得征稅,那些作為“分母”的投資虧損不能計入成本。此外,與其他類型的投資相比,投資早期硬科技項目的風險更大、退出周期更長,但這些投資的所得稅稅率是一樣的。

“稅收制度是非常好的經濟調節手段。如果一個早期基金中失敗的投資能夠抵扣成本,稅率比其他投資類產品更低,我相信會有更多資金加入‘投早、投小、投硬’的行列。”葉森說,浦東新區可發揮引領區作用,研究試點早期投資稅收優惠政策的可行性。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