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要建一個“谷”?
來源:上觀新聞2023.8.9
在上海,農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不到0.22%,但郊區鄉村面積超過60%,是典型的“小農業、大郊區”。背靠大都市的郊區鄉村,擁有市場、科技、資金等諸多優勢,如何立足自身優勢和產業特點,提升農業設施現代化水平,以現代科技賦能現代農業,探索出適應超大城市的鄉村振興路徑,是一個大課題。
當下,奉賢區與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合力建設“上海農業科創谷“,聚焦生物基因、種源培育、植物萃取、數字農業、農業現代設備等產業領域的關鍵技術攻關,組建新型研發機構,著力提升農業創新策源能力,全力打造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農業新品種研發培育地、農業科創企業總部集聚地,計劃到“十四五”末,上海農業科創谷初具雛形。
日前,由上海市科委、市農業農村委、奉賢區人民政府、市農科院共同主辦的上海農業科創谷專家研討會在奉賢舉行。眾多涉農領域的領軍者、帶頭人、實戰家齊聚一堂,圍繞“凝聚科創力量?共塑農業未來”為主題,商討農業科技創新發展新思路、新路徑,為更好推動“上海農業科創谷”明晰功能定位、找準研究領域、厘清發展方向。
發展智慧農業上海有優質創新土壤
研討會上,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研究員齊飛展示了兩幅圖表,一邊是逐年加速遞增的人工成本,另一邊是增長平穩溫和的農產品價格。
一組數據同樣引人深思,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趙春江提到,在當下農業生產中,勞動力成本超過總成本的50%,其中設施農業中的勞動力成本占70%及以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業主體的技術化替代難以避免。
另一方面,在去年發布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發展指數2022》中,上海躋身十強,位列第一方陣。從這個維度上看,齊飛認為,上海的科技創新基礎將利好農業科創谷朝著智慧農業創新發展。
據趙春江介紹,智慧農業是一種利用現代科技和信息技術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可持續發展的新型農業模式,涉及眾多方面的技術和應用,包括物聯網、大數據分析、遙感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基于上海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發展的背景,上海農業科創谷可以關注智慧農業技術與裝備的研發、人工智能模型及算法在農業中的應用及高端智能裝備的研發。此外,農業機器人等高端智能設備同樣會是未來農業降本增效的發展趨勢。
找準賽道同樣關鍵。在趙春江看來,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大力發展種源農業,包括山東、河南等農業大省,而基于上海農業科創谷的體量,單一發展種源農業并不具備明顯優勢,而同質性的研究,甚至還會帶來資源浪費的可能。“以水稻種源為例,如今我國水稻品種有4000多種,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應該選哪種好,導致大量資源浪費。”因而,不如另辟蹊徑,積極發展高通量植物表型平臺及育種加速器等方面的探索。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育種相比,育種加速器具有檢測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通量更大等特點,能夠更高效地對更多植株進行基因檢測和反饋,使科研工作者在實驗室即可在大量材料中篩選出最優品種從而形成迭代,大大減少田間的工作和花費。隨著農業育種規模不斷擴大,育種加速器將成為未來大數據時代的育種新興載體和科技手段。趙春江認為,上海農業科創谷可以借此搭建起種業創新發展平臺,走出農業科技發展的差異化路徑。
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主任、特聘教授盧寶榮看來,上海農業科創谷要延續發揮好上海科技“領頭雁”的地位,因此,相較農業總產量,農業科學技術的輻射范圍是量化上海農業科創谷價值成果更直觀的體現。
向別的“谷”學什么?
世界級知名科創谷背后的成功經驗,能為奉賢打造農業科創谷起到借鑒意義。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研究員齊飛表示,縱觀美國硅谷、日本筑波科學城、法國格勒諾布爾科技園區等世界知名科創谷,豐富的教育科研資源、完善的科技金融體系、成熟的產業集群結構及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是它們共同的特點。
他舉例,如果將視線更聚焦到農業科創領域,荷蘭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參考對象。荷蘭的國土面積只有4.18萬平方公里,卻保持了世界聞名的農業奇跡,這背后離不開瓦赫寧根大學與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然而,齊飛提到,即便目前被公認為世界頂尖的農業和環境科學研究機構,瓦大發展過程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由政府審時度勢牽頭主導農業科技體系改革,重視私營部門和公益性研究機構緊密對接,不斷改變政府對公共科研機構的支持方式,才為瓦大的科創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活力及自由空間。
再來看國內一些農創中心的定位特點。海南正持續打造“南繁硅谷”,未來將成為中國種業發展重要的增長極;東營黃三角農高區以鹽堿農業技術創新為引領,建設鹽堿地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山西的晉中“農谷”以農副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建設全國健康食品和功能農業綜合示范區、科技產業孵化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產品加工物流集散區。
在齊飛看來,雖然上海在農業發展的體量上沒有明顯的優勢,但若能切合上海的區域性發展目標,找到“小但難以替代的作用”,農業科創谷依然能有所作為。“從遠期定位上看,上海農業科創谷也應朝著成為引領全球農業科技創新的農業硅谷方向去發展,同時它也要顯示類似于美國硅谷這樣的特征,例如產業要素高度集聚、科技創新高度活躍,優質的營商環境、公共服務及創新創業環境。”
政府、企業、人才,更協調的三角互動
論壇上,多位專家均提到,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離不開企業的參與。如何將高新技術轉化為常規技術,最終被市場消化,要求科創谷提供能夠支撐起可轉化技術比例較高的創新環境。“因而要保證科創谷的營商環境相對是最好的,創新生態應具有全球性的優勢。”齊飛說。
而歸根結底,科創技術的最終落地,依然需要依靠人來完成。在農業科創谷建設的藍圖中,“人才要素”依然關鍵。趙春江舉了一個反例,國內某個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在投入大量資金完成基礎設施的建設后,因招不到足夠的科研人才團隊而無法發揮效用。“如何利用政策去引進人才,是農業科創谷發展的關鍵。”
要留住人才、激發創新活力,穩定的科研支持同樣重要。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細胞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勁松認為,農業科創谷應開展更自由獨立有特色的科研項目,避免科研人員為了追求經費而進行同質性及內卷性研究,進而吸引不同層次的科研人才加入科創谷的建設隊伍,形成“金字塔形”人才結構。
而另一方面,企業作為科技創新的載體,對幫助科創谷吸納人才也有一定幫助。在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與進化生物學系主任、特聘教授盧寶榮看來,企業的目標是創造經濟價值,因而其內部對于科創人才及科研經費的配置應有成熟的協調機制。
趙春江提到,從更長遠、戰略性的角度來看上海農業科創谷的發展,持續利好的政策環境支持很重要。對此,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陸敏表示,上海將強化政策供給,加大在源頭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創新生態等方面的合作力度,引導更多優秀人才、技術和項目落戶奉賢,推動農業科技的創新發展。
更多資訊
-
重慶狼隊在這里拿下七冠,電競初創企業在這里得到扶持,MAKE11電競眾創空間助力產業蓬勃生長2023.8.11
曾經,電競一度等同于“沉迷游戲”,是刻板印象中的“玩物喪志”,不僅不被主流接受,甚至被視為洪水猛獸。但不知不覺間,電競早已甩開了身上的污名并且持續不斷地向外界輸出積極向上的電競精神。就在今年6月22日… 查看詳情 >
-
進口光刻膠原料是集成電路晶圓生產關鍵物料,可它保質期最多只有6個月……2023.8.11
最近,上海某芯片制造龍頭企業第二次拿到了相關部門頒發的批復文件,這意味著接下來的一年,憑此批復,他們可以多次進口光刻膠原料,從而確保集成電路晶圓的穩定生產。 集成電路是信息產業的“糧食”,“喂養”著產… 查看詳情 >
-
運營“一流公園”回應市民建議,上海地產做實做細調研成果轉化“后半篇文章”2023.8.11
“公園座椅不夠多”“騎行體驗一般”“露營區太小了”……上海世博文化公園北區自2021年12月31日開放以來,已經接待了約200萬名游客,不少市民結合游玩體驗提出改善建議。 今年底,世博文化公園全園要基… 查看詳情 >
-
千方百計找“螺螄殼”在里面“做道場”,這個中心城區兩年多出24座口袋公園2023.8.11
今年,衡山路吳興路會聚之處,多出一座“網紅”公園。 吸引人們的,除了90多年未曾向公眾開放過的私家花園,還有主景點噴水池上和花園年紀一樣大的小天使雕像,隨著花園圍墻的打開,從背對衡山路轉了180°,首…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