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今年首幢稅收百億樓再度花落金虹橋,7月稅收已破百億
來源:上觀新聞2023.9.1
在8月31日舉行的“高質量發展在申城”系列主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聚力‘最虹橋’深耕‘數字化’”長寧區專場,記者獲悉,截至今年7月,金虹橋國際中心稅收已突破100億元,繼去年后再度成為全市當年首幢稅收“百億樓”。
金虹橋位處的虹橋開發區,是全國首批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2021年,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長寧發展迎來了新的歷史性機遇。從“虹開發”到“大虹橋”,長寧區正積極推動城區核心功能從“有沒有”向“強不強”躍升,在服務落實國家戰略中,推動區域能級不斷邁上新臺階。
數字經濟成最大產業
作為“大虹橋”上海市域內唯一的中心城區,長寧區緊抓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最虹橋”引領行動,推動產業發展布局更加優化、樞紐門戶功能持續升級。今年1-7月,在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各片區中,長寧片區以不到七分之一的面積,貢獻了超過三分之一的稅收。
長寧區委書記張偉表示,“大虹橋”帶給長寧的不僅是“溢出”更是“涌入”效應,長寧的定位不是簡單的“對接”、單向的“承接”,而是有機的“融入”和一體的“推進”。
在重大戰略的帶動下,上半年,長寧區經濟發展跑出加速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5.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1-7月,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進度超過70%,“3+3”重點產業在區域發展中的支撐作用愈加明顯,稅收比重達70%。
在此帶動下,長寧樓宇經濟特色優勢不斷擴大,重點商務樓宇平均單位面積產稅達到約每平方米9000元。其中,金虹橋國際中心在去年成為全市當年首幢稅收百億樓的基礎上,今年7月稅收已突破百億元,再度成為上海年度首幢稅收百億樓。
“數字長寧”有著20多年積淀,近年來,長寧區著力用好這一產業根基,區內“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勢頭強勁,頭部企業和優質中小企業的集群式發展,帶動了數字經濟成為全區最大產業和最強引擎。
長寧區區長侯繼軍介紹,今年1-7月,長寧數字經濟企業完成稅收203億元,同比增長21.6%,全區6100余家數字經濟企業稅收占全區稅收比重54.9%,互聯網平臺交易額同比增長41.5%,5個電商平臺交易量達到百億元以上,億元以上交易量電商平臺也達到26個,平臺交易總額居全市首位。同時,長寧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軟件信息服務業近五年的營收增速均保持20%以上,今年上半年,全區軟件信息業營收同比增長58.9%,增幅居全市第一。
推動科技回歸都市
在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同時,長寧區還積極布局工業互聯網、數字醫療等新領域、新賽道,梯度式培育成長型、創新型企業。在此過程中,長寧始終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積極探索中心城區科創之路。
去年以來,長寧區高標準打造了“上海硅巷”科創街區,發揮中科院硅酸鹽所、中科院微系統所引領效應,在愚園路、武夷路、定西路等合圍而成的1.48平方公里區域內,集聚了新微智谷、華為聯通創新示范中心等10多家創新載體和500多家科技企業,推動科技回歸都市、街區創新轉型。
近年來,長寧區著力用好區位優勢獨特、開放特征鮮明、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區優勢,加快建設具有鮮明區域標識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提升產業整體能級和發展韌性。
作為區域“3+3”重點產業之一,長寧航空服務業圍繞高質量創新發展的目標,正逐步構建航空物流、航空要素交易、航空維修等航空服務業全產業鏈。長寧區還著力推動時尚創意產業集群發展,大虹橋德必WE、上生新所二期等時尚地標加快建設,區域現代商貿業等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升級,為前瞻布局智能終端等產業新賽道、加快未來產業的生態構建打下扎實基礎。
張偉介紹,下一步,圍繞做大做強航空服務業,長寧將主動對接上海世界級航空樞紐建設,持續拉長板、揚優勢。具體包括,力爭在加密城際空中快線、提升公務機運營能力、推進保稅功能創新等方面取得突破,吸引更多海內外航空總部、航空聯盟、大飛機相關項目入駐長寧,著力打造強勁活躍的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
推進老虹橋城市更新
早在“十二五”末,長寧區就在全市率先完成二級以下成片舊里改造,較早進入城市更新的探索實踐。近年來,通過深度更新、全景更新,長寧區由表及里、由路及弄,以點帶面、串聯成片,不斷推動城區品質提升、空間布局優化、公共服務日趨完善。
侯繼軍表示,2021年,長寧在全市率先編制完成了全區所有街鎮的“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行動規劃,“十四五”期間,長寧區在持續推進精品小區建設、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等項目的同時,還將落實512個建設項目。截至7月底,已完成其中389項,完成率達76%。
長寧區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首提地,近年來以首提地的擔當,在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等領域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記者在會上獲悉,本著“解憂紓困”的考量,長寧區充分征詢人民建議,在基本完成全區24.6萬平方米非成套房屋改造的基礎上,進一步下大力氣推動“兩舊一村”改造。今年,全區已啟動5處小梁薄板房屋和約5萬平方米里弄房屋衛生設施改造,累計完工既有多層住宅加梯627臺,打造了2023個錯時停車泊位和45個錯峰停車項目。
今年5月,中山公園游船碼頭正式投入運營,中山公園1號門區域全面打開,進一步提升了長寧蘇州河沿岸的濱水空間品質,推動中山公園百年公園與華東政法大學百年校園融合開放。堅持“綠色低碳”發展,長寧區還逐步構建了生境花園網絡體系,目前已推出13座生境花園,同步建成鏡花園、愚園怡亭等12座口袋公園,實現中山公園、虹橋公園煥新開放以及新虹橋中心花園、延安西路安西路橋下空間的更新改造。
高標準推進城市公共空間開發開放的同時,長寧區也為市民提供了更多休閑好去處和便民服務設施,包括打造74個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新增98家早餐網點、29家老年助餐點,持續“接地氣、聚人氣”。
老虹橋地區的城市更新已經開啟。作為上海改革開放的先行者,經過幾十年變遷,老虹橋地區正面臨樓宇設施老化、產業形態亟待轉型等挑戰。據悉,長寧區正大力推進虹橋開發區存量商務樓宇“騰籠換鳥”,推進藝豐中心、晶耀虹橋、宜家薈聚、虹橋上城等重大項目建設。同時,積極對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新一輪政策措施,全力推動虹橋機場東片區的開發利用,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張偉表示,長寧作為中心城區,建成較早、土地資源較為稀缺,同時,區域內還存在一些低效的產業用地和園區,如何加快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亟待攻克的難題。接下來,長寧區將積極探索土地多用途混合利用,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工業上樓”,加快存量低效產業園區的更新升級,為區域高質量發展騰出更多優質空間,促進經濟密度不斷提升。
更多資訊
-
夯實數字底座 城市更加智慧——上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應用成果加速落地2023.9.7
“一網通辦”“一網統管”便利市民生活,建設數字底座為城市數字化轉型提供數據支撐、技術賦能和平臺服務,科技助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城市安全管理新機制……如今,在上海,一批批與經濟、社會、民生、文化等相關… 查看詳情 >
-
率先在張江科學城試點產業用地彈性規劃和功能復合政策創新,浦東開啟產業用地創新融合發展新篇章2023.9.7
9月5日上午,“促進張江科學城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政策發布暨集中簽約會”在新區辦公中心舉行。通過在張江科學城范圍內率先試點創設產業綜合用地(M0)類型、創新存量產業用地用途轉換路徑、創立產業配套設施… 查看詳情 >
-
上海這座雙子摩天塔樓核心筒全面封頂!滴水湖畔立起區域新地標2023.9.7
9月6日,上海臨港新片區在建最高標志性建筑——西島金融中心項目主樓核心筒全面封頂。該項目由中建二局聯合中國銀行合作投資開發,總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包含地上兩座近200米超高層建筑、附屬裙房及兩層地下… 查看詳情 >
-
上海,外灘大會再度揭幕2023.9.7
時隔三年,外灘大會于9月7日再度在上海揭幕。 三年間,世界在變,行業在變,上海也在變。而這一金融科技行業盛會的再次舉行,無疑彰顯了上海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金融科技中心的目標,不會變。 提供新的選擇 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