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河港到海港,上海怎樣保護傳承與弘揚利用水文化
來源:上觀新聞2023.9.11
歷史意義
“根”之所在——
上海地區最初陸地區域較小,后在入海江河與東海潮汐的共同作用下逐漸擴大,最終孕育出早期文明形態,包括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廣富林文化、馬橋文化等。
“上海”城市的最初得名,也正是源于吳淞江南岸支流“上海浦”。唐宋之際,青龍鎮誕生于吳淞江南岸,后發展成東太湖地區主要的商貿港口。隨著吳淞江河道演變,上海鎮逐漸取代青龍鎮,并在元初發展成為上海縣。
明永樂年間的水利治理,讓黃浦江進一步成形。這為上海縣以及江南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為上海成為東方大港奠定了基礎。
作為近代中西文化融會之地,黃浦江畔誕生的海派文化正是在古代江南文化基礎上,融合外來現代文明而發展壯大。
近代蘇州河沿岸成為工業聚集地,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開展工人運動的集中地,是上海紅色文化的重要起源地。
改革開放以后,浦江東岸誕生的陸家嘴國際金融中心成為上海城市改革創新發展的新地標,是上海始終保持激流勇進、開放包容姿態的生動體現。
“魂”之所依——
古代上海先民在江畔繁衍,以吳淞江、黃浦江江水為生活用水之源。近代黃浦江畔誕生的我國第一座現代化自來水廠,助力并見證了上海一步步走向現代化。如今的長江口青草沙水庫,進一步滋養著這座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生計之本。近代蘇州河畔的滬西工業區以及黃浦江畔的楊樹浦工業區,是上海兩大工業聚集地。河流不僅為原料與產品運輸提供便利,還提供了豐富的工業生產用水。由此,不甘落后、勇于爭先的民族工商業精神得以孕育,“海納百川”的城市特質得以豐富。
在強化“四大功能”、深化“五個中心”建設的大背景下,上海依靠襟江帶海的優勢建設了集裝箱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洋山港、亞洲第一大郵輪母港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等。航運、貿易帶來的不僅是物質的交流,還有精神文化的交流。從河港到海港,不變的是與時俱進的追求與氣質。
時代價值
為人文之城建設提供堅實基礎——
水文化遺產是上海城市發展的重要見證。保護好水文化遺產就是保護上海城市的文脈。
“貝殼堤”是上海古海岸線的沉積標志,也是上海地區逐漸成陸的有力佐證。青龍鎮遺址見證了上海作為港口城市的歷史起源,是“上海并非小漁村”的證據。元代水閘遺址見證了吳淞江河道的演變,是上海建縣后的重要水利工程遺產。
新形勢下,開展水文化遺產保護,可以為留住城市發展歷史記憶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助于增進廣大市民對上海這方水土的感情,進而賡續城市歷史文脈,助力人文之城建設。
為創新之城建設提供豐厚支撐——
在上海治水史中,既有因治理不善導致河道淤、城鎮衰的前車之鑒,也有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奮斗70余年建設千里海塘抵擋風暴潮以及開鑿大治河、金匯港等人工河道帶來排洪灌溉之利的紅色記憶。
對城市歷史文化的傳承,最好的方式是在傳承中創新。傳承已建水利工程蘊含的歷史、科技、管理、藝術等文化價值,在后續工程建設中加強親水平臺、休閑棧道、文化長廊等文化景觀創新設計,提高水利設施的文化品位以及公共服務能力,對建設創新之城有積極意義。
為生態之城建設提供價值指引——
水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水環境的好壞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從建設我國第一座污水處理廠到蘇州河治理工程,從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到“一江一河”戰略規劃,上海積極探索與自然和諧相處之道。
人民群眾既是城市的享有者、受益者,也是城市的建設者、治理參與者。新形勢下,生態之城建設離不開自下而上的全民參與。弘揚上海水文化,有助于提升市民的環保理念與生態意識,助力生態之城建設。
事實上,對水文化的創造性利用,是上海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益抓手。文化是抽象的,需要載體方得以呈現。通過活化蘇州河、黃浦江兩岸的歷史記憶與工業遺產,可以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空間與文化資源。
在此基礎上,可采用“文化場景化、場景主題化、主題線路化、線路體驗化”的手法,基于黃浦江、蘇州河、淀山湖、滴水湖、長江口等水體線路,將眾多歷史文化遺產、旅游景點資源串聯起來,實現江河聯動、江海聯動,打造符合時代審美、貼近現實需求的水文化體驗精品線路。
總之,上海先民在化水害為水利的治水實踐以及城市建設中,形成了豐厚的水文化。在蘇州河、黃浦江等河流本體之外,上海水文化還蘊藏于可移動與不可移動水文化遺產、非物質水文化遺產、水利記憶遺產、水文化線路、水文化景觀之中。水文化成就上海這座偉大的城市,涵育了“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新征程上,要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利用好上海水文化,助力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建設。
(作者: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 殷飛飛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王傳)
更多資訊
-
單位內部綠地變身綠色共享空間!去黃浦、徐匯、長寧這些地方city walk,享秋日愜意2023.9.15
復興中路上的上海文史研究館、花園洋房;衡山路上的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徐家匯公園里的百年香樟;長寧匝道下的綠地花園,中山公園的百年懸鈴木……在公園城市“無界”融合、“全民共享”理念下,一批單位內部綠地紛紛… 查看詳情 >
-
中秋國慶,來世紀廣場看“珍珠貝母畫卷”2023.9.15
位于南京路步行街核心位置的上海世紀廣場,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改造更新。 9月14日,記者從黃浦區獲悉,歷時三年的世紀廣場改造更新項目,將于2023年中秋、國慶期間實現視覺開放。 改造后的世紀廣場將呈現… 查看詳情 >
-
8月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售價變動情況出爐,上海一二手房價格環比一升一降2023.9.15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8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城市個數減少,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同比有漲有降。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沈赟進行… 查看詳情 >
-
上海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起點的這幢百年老樓,里面有啥好看好玩好逛的?2023.9.15
前不久,東一美術館發布了延展公告,將時下備受矚目的“波提切利與文藝復興”展延期至2023年10月15日,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的觀展機會。 東一美術館位于外灘中山東一路1號的上海久事國際藝術中心大樓內。…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