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風口的泥城,如何“飛”得更高更久更遠?
來源:上觀新聞2023.9.12

20世紀,滬產貂皮鼎鼎有名,在海外市場被爭相搶購。當時,上海最大的養貂基地,就在公認的農業大鄉——南匯泥城。1989年頂峰時,泥城一度飼養了萬頭水貂,所產的對蝦、蘑菇、甜瓜、青扁豆等也備受市民歡迎,經濟效益很好。
20世紀90年代,受國際市場波動影響,養貂業走向衰落。人們意識到,泥城的發展不能只靠傳統的農副業和零星的鄉鎮工業,必須轉型升級。但即使最樂觀的人也沒想到,今天,前沿產業會成為泥城經濟的絕對主力,外資、現代新型服務業也開始涌入,而農業在全鎮生產總值的占比竟然降到了0.3%。
取代水貂和扁豆的,是新能源汽車和芯片。泥城如今被稱為“特斯拉小鎮”,圍繞兩家整車廠打造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圈。市集成電路特色產業園“東方芯港”發展最成熟的一區落在泥城,匯集了積塔、新昇等一批半導體企業。今年上半年,泥城鎮規上工業產值達272億元,同比增長24.44%,已成為上海前沿產業發展新高地。
如此大跨度的躍遷,何以實現?2003年臨港新城開發建設、2019年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揭牌成立、2021年浦東“引領區”建設大幕全面拉開,一項市級戰略、兩項國家戰略先后加持,有人說,站在這個風口,似乎換誰都能“起飛”。
不過,想要“飛”得更高、更久、更遠,仍要下不少工夫。記者調研發現,泥城鎮不僅配合國家戰略做好服務,還在基層政府權限范圍內應勢而謀、主動作為,形成了一些具有樣板意義和參考價值的經驗做法。
理解風口才能更好借勢
臨港開發之前,泥城的鄉鎮工業已小有名氣,壓力容器、船舶、五金等行業欣欣向榮,人民村被譽為“東南第一村”。但以發展的眼光看,零散的企業無法形成規模效應、沒有核心創新技術,無法長久提供動能。
當上汽整車廠項目入駐,泥城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轉型。為保證土地供應,泥城首次進行大規模動遷。其后,一批汽車零部件企業跟隨上汽的腳步來到泥城,更多本地小工廠關停遷離,更多居民搬進鎮里。
泥城鎮規建辦主任張燕華回憶,第一波動遷潮過去,鄉鎮企業數量大幅減少,但泥城的經濟總量呈現“幾何式的增長”。城鎮化進度加快,村民們集體“上樓”,不再以農業為生,大量勞動力被釋放。
在風口,就要順風走。可以說,泥城很早就嘗到了“鏈主”企業帶動效應的“甜頭”;本地人也早早完成了生活和就業觀念的轉變——這為日后順利承接臨港新片區成立后新一輪的產業導入打下了基礎。
特斯拉超級工廠落地后,泥城新能源汽車產業又上了一個臺階。去年全國生產的新能源車中,每7輛就有1輛是“泥城制造”。泥城也果斷調整產業布局,以汽車及零部件配套為主要定位,開展“鏈式招商”,目前共集聚了相關企業29家。
“和上一輪汽車產業招商不同,圍繞臨港新片區更高的定位,這輪招商更側重產業鏈高端、創新環節,包括三電系統、算力算法、氫能等領域。”泥城鎮經發辦主任黃燁瑋說。
對國家戰略的準確理解,讓泥城在風口更好地借勢。現在,泥城的汽車產業鏈上游不再只有內外飾、常規部件企業。得益于此,特斯拉上海工廠實現了超過95%的零部件國產化率,泥城也擁有了產業鏈和創新鏈雙向融合的成熟生態,同時獲得了更多的增長空間和可能。
基于同樣的思路,新片區成立后,泥城推動產業向“2.5產”升級,緊挨產業區打造了一條東西走向的創新創業帶,培育研發、銷售等功能,現已有幾家企業準備上市。有證券公司嗅見商機,甚至主動跑來泥城注冊,希望為這些“潛力股”提供服務。
不少本地人得知消息后感慨:“泥城現在還有寫字樓和證券公司了!”金融機構的主動靠攏,側面證明泥城產業結構正邁向高端化和集中化,也填上了泥城在生產性服務業方面的一塊空缺,使產業生態更完整。
土地緊張更要提前布局
近年來,泥城鎮配合臨港新片區管委會和各開發主體,順利完成征收動遷、凈地騰地等任務,加快了產業項目的導入速度。泥城鎮鎮長朱敏表示,幾輪大規模出讓后,鎮里為新項目騰出不少空間,鎮屬工業園區還有近800畝產業用地待開發。
但剩下的多是產證繁多的復雜地塊,動遷成本過高,空間緊張的問題日漸凸顯。朱敏說:“如果不提前布局,等過幾年土地供應跟不上,泥城就沒有發展空間了。”
風口的風再大,沒有承載空間,也帶不動發展增量。隨著產業結構明晰、集中度提升,泥城已針對性地啟動騰籠換鳥工作,勸離、清退了一批不符合導向的企業,圍繞閑置廠房開展招商。鎮屬紅寶石園區轉型升級為中汽聯(臨港)全球汽車零部件創新中心,招引19家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原先的百歲物流低效用地,通過引進延鋒國際座椅公司實現轉型升級,今年預計產稅1.5億元。
然而,仍有許多早年間拿了地或簽了長租約的企業不愿意搬離,有些企業寧愿“捂”著土地做低端產業。但也不乏自我轉型意愿的企業,希望通過技改等手段,跟上臨港新片區的新要求,繼續在本地發展。
對于后者,泥城鎮配合企業意愿,主動對接專業機構制定方案,同時積極幫助企業申請臨港新片區的相關政策補貼。
“這大幅調動了企業的積極性,很多家都已經拿出了轉型升級的方案。譬如有一家機械企業告訴我們,想轉型做航空零部件,也有相應的技術儲備。”黃燁瑋說,“但小企業轉型風險太大,許多企業主擔心技改后新產品打不開市場,最后虧損甚至倒閉。他們提出,如果政府能牽頭對接供需雙方,提供一定程度的托底保障,企業就更敢于轉型。”
朱敏透露,泥城正考慮推出可操作性強的統籌一攬子方案,形成一套政策組合拳,提升企業自我轉型積極性。“受大環境影響,不少民營企業這兩年壓力很大,都在謀求出路,因此也很愿意配合政府的方案。我們希望能幫助這些鄉鎮本土企業成功轉型發展,服務于臨港新片區七大前沿產業,為泥城的產業生態增添活力氛圍。”
構筑生態形成持續發展
“雙區疊加”的國家戰略支持下,泥城獲得自上而下的大幅度資源傾斜。鎮經濟職能部門的干部們近來卻感受到一種新趨勢:各地都越來越“卷”,泥城政策高地的優勢沒有以往那么明顯了。
沒有一個風口是永恒的,修煉好內功,才能在風停之后繼續行穩致遠。
因此,泥城更聚焦于構筑良好的產業生態和氛圍,以期形成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一方面,鎮產業布局經過精心規劃,既要擴大企業“朋友圈”,還要孕育創新“核爆點”,帶動產業鏈向更全更高升級。
另一方面,雖然各地都不停地推出惠企政策,有些直接補貼、獎勵政策甚至可能趕超了臨港新片區,但新片區在“五自由一便利”領域的創新制度仍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朱敏發現,在金融服務、外匯結算、數據流通等領域的支持,才是大體量、高能級的企業真正看重的,這也是“雙區疊加”支持下泥城最大的優勢。“作為基層政府,我們的職責就是做好與企業的政策對接工作,讓新片區的政策更深入全面地賦能泥城的生態。”
此外,產業導入使得大批高端人才、企業職工涌入泥城,讓他們安居樂業,也是構筑良好產業生態氛圍的重要環節。
“新泥城人”學歷、薪資水平相對較高,泥城不斷引進匹配需求的商業配套,升級消費場景,形成了南有萬達廣場、北有鴻音和寶龍廣場的商業布局,輻射力強,周邊幾個鎮的居民都把泥城當作消費休閑首選地。今年上半年,泥城第三產業營業收入超百億元。
泥城還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積極做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朱敏告訴記者,泥城公租房多,周邊幾個鎮許多企業職工也都住了過來。在現行財稅分配機制下,泥城鎮承擔了很大的經濟壓力。
壓力之下,泥城嘗試以“微創新”增強基層治理能力,在全市范圍內首創性地成立3個公租房居委會籌備組。有了居委會,公租房區域內1.5萬居民就真正有了“家的感覺”。
“‘人’是發展的根本。我們希望為‘新泥城人’營造歸屬感,讓他們逐漸融入本地。”朱敏說,“真正扎根泥城后,他們能為泥城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實現持續發展釋放更多動能。”
更多資訊
-
單位內部綠地變身綠色共享空間!去黃浦、徐匯、長寧這些地方city walk,享秋日愜意2023.9.15
復興中路上的上海文史研究館、花園洋房;衡山路上的市體育科學研究所、徐家匯公園里的百年香樟;長寧匝道下的綠地花園,中山公園的百年懸鈴木……在公園城市“無界”融合、“全民共享”理念下,一批單位內部綠地紛紛… 查看詳情 >
-
中秋國慶,來世紀廣場看“珍珠貝母畫卷”2023.9.15
位于南京路步行街核心位置的上海世紀廣場,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改造更新。 9月14日,記者從黃浦區獲悉,歷時三年的世紀廣場改造更新項目,將于2023年中秋、國慶期間實現視覺開放。 改造后的世紀廣場將呈現… 查看詳情 >
-
8月大中城市商品住宅售價變動情況出爐,上海一二手房價格環比一升一降2023.9.15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8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上漲城市個數減少,各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同比有漲有降。對此,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沈赟進行… 查看詳情 >
-
上海外灘,“萬國建筑博覽群”起點的這幢百年老樓,里面有啥好看好玩好逛的?2023.9.15
前不久,東一美術館發布了延展公告,將時下備受矚目的“波提切利與文藝復興”展延期至2023年10月15日,為市民、游客提供更多的觀展機會。 東一美術館位于外灘中山東一路1號的上海久事國際藝術中心大樓內。…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