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化工重鎮?閔大荒?“浦江第一灣”畔,閔行這個鎮仿佛換了一個天地……

來源:上觀新聞2023.9.20

作為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潤澤水域兩岸,見證城市變遷,流經的幾大濱江區域更是上海城市未來發展的焦點。在閔行吳涇鎮,自西向東奔流的浦江水轉了一個近90度的大彎,隨后北上,造就了一個獨特的自然河道景觀。因此,吳涇也被譽為“浦江第一灣”。

過去幾十年,從江邊集鎮,到化工重鎮,再到特色小鎮,吳涇鎮歷經沉浮,有過工業“五朵金花”(上海碳素廠、上海焦化廠、吳涇化工廠、上海電化廠、吳涇熱電廠)集聚發展的輝煌年代,也有過大企業集體關遷的轉型陣痛期,還看到了科技時尚小鎮“美麗嬗變”帶來的新可能。曾經,因為遠離中心城區、交通出行不便、各種配套缺乏,這里還一度被人們戲稱為“閔大荒”。

到了眼下,“浦江第一灣”畔仿佛又換了一個天地。這里既有上海交大、華東師大這兩座雙一流大學,也有紫竹高新區這樣的國家級高新區,還有航空商發、中航機載等航空產業集群;這里還被劃入了“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范疇,成了上海南部科創中心建設的重要承載區……

進入新的戰略機遇期,如何積極融入“大零號灣”建設,如何探索“三區(校區、園區、城區)聯動”發展,如何建設一座與“世界級科創灣區”相匹配的高品質科技時尚城,成了吳涇鎮必須認真解答的新課題。

一朵“蓮花”的承接

從偏遠角落到發展熱土,數據體現得最為直觀。2000年,吳涇全鎮稅收還只有1.03億元,在閔行全區各街鎮中排名末尾。再看今年1-8月,吳涇全鎮完成財政總收入超100億元,在全區位居第一;其中,完成區級地方收入11.74億元,已超去年全年完成數,較2022年增長126%,較2021年增長107%,增幅排名保持全區第一。

吳涇鎮的逆襲,首先得益于紫竹高新區的強力支撐。在吳涇1-8月超100億元的稅收中,紫竹高新區的貢獻接近四分之三。創立二十多年來,紫竹高新區的年財政收入已從不足1000萬元躍升至超100億元,入駐企業數量從4家增長到6100家,其中既有微軟、英特爾、可口可樂等知名外企,也有中國商飛、中航工業等國內著名企業,還有至純股份、柏楚電子、申聯生物等科技型中小企業。近十年,紫竹在全國高新區中的綜合排名實現“九連跳”,目前在全國169家國家高新區中已位列第九。


再進一步分析,記者發現,在鎮本級產業稅收貢獻中,一個新的“蓮花盛開”產業板塊表現搶眼,已占到35%。“這是我們承接‘大零號灣’溢出效應的產業板塊,也是吳涇鎮打造‘南北統籌、三區聯動的高品質科技時尚城’的重要舉措。”吳涇鎮黨委書記金海民介紹,吳涇在鎮域北部打造的“蓮花盛開”產業社區,是當地“十四五”期間乃至今后10年里最重要的產業陣地,期望在未來形成吳涇地區“南紫竹、北蓮花”的雙核發展新格局。

他認為,長期以來,吳涇地區存在著“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南部主要分布著兩座高校和紫竹高新區,而北部則是濱江戰略留白區、農村地區、老舊小區等,不管是在城市形態上,還是在經濟產出上,二者都差異巨大。“‘蓮花盛開’產業社區的規劃建設,將是吳涇地區謀求‘南北統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去年初,吳涇鎮提出了大力建設吳涇產業發展北大門——“蓮花盛開”產業社區的構想。該區域位于蓮花南路沿線、元江路與北吳路區間,占地約2平方公里,緊鄰上海交大、華東師大、紫竹國家高新區和“大零號灣”科技創新策源功能區,與濱江戰略留白區僅一路之隔,規劃建設成為產城融合發展、大型企業集聚、經濟效益優異的高質量發展“試驗區”。

“蓮花盛開”產業社區設計呈“一花三瓣”的形態分布,分為新增供地、自主提升和存量轉型三大類型,主導產業為高端航空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時尚消費和文化創意,其中生物醫藥將領銜發展,目前已集聚了近百家各類生物醫藥企業。

最近,“蓮花盛開”板塊開始全面發力,一批大項目揭開面紗。9月16日,投資15億元的森馬改擴建項目宣布開工,將打造森馬上海國際運營中心及上海森馬的國際總部、時尚總部和創業總部。這是“蓮花盛開”產業社區首個開工的項目,被列入了市、區重大產業項目。與此同時,作為首個宣布入駐“蓮花盛開”的新項目,計劃投資10.6億元的旻天實業也在緊鑼密鼓推進之中,已繳納前置稅收1.1億元。而9月初,衣戀集團投資18億元建設的“創E谷創新產業園”已對外亮相,將重點打造以時尚科技產業鏈為核心的中韓產業園。

“三區聯動”的新路

2004年回鄉創業,最初團隊只有7個人,如今員工已達1000多人,營收更是一路攀升到了30億元——在吳涇鎮的一次招商大會上,創業者蔣淵講述的“我與吳涇的故事”讓人印象深刻。

她娓娓道來的,其實也是校區、園區、地區“三區聯動”的故事。“我是吳涇本地人,當初選擇回到小鎮創業,主要是因為這里有著兩所雙一流大學。”蔣淵創立的上海至純科技公司,是入駐紫竹高新區的第二家企業,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目前已成為國內高純工藝行業的龍頭企業。

當年的個例故事,如今已成一種現象。在“蓮花盛開”產業社區,一座溫度科技園小有名氣,目前園區入駐企業70余家,其中近7成為生物類企業。作為園區首批入駐企業之一,宇耀生物是一家以AI人工智能技術引領藥物發現、聚焦臨床重大未被滿足晚期實體瘤的高科技企業,其創始人周文波和園區另一家祥耀生物創始人均師承華東師大劉明耀教授。他們的公司,吸引了多家上下游企業落戶吳涇,促成了吳涇首個生物醫藥集群產業園的形成,接下來還將更多助力校園優秀項目的成果轉化。

吳涇鎮的發展模式,不可能再走傳統鎮域經濟的老路,而需要探索一條“三區聯動”發展的新路。“校區、園區、城區這‘三區’之間,如果僅停留于表面的、簡單的聯動,很難取得實質性成果。”金海民認為,只有找到大家共同的需求點、合作點,“三區聯動”才會變得容易起來。

比如,著眼于“住房難”痛點,吳涇鎮近年持續發力、全面籌措,目前已形成15個人才公寓項目,擁有超11000套社會租賃房,供應量位居全區第一。這為“三區”留才聚才、營商穩商提供了充足的住房保障。


又如,著眼于“科創人才培育”,吳涇鎮與華東師大合辦的“大零號灣創新領導力特訓班”正在開展中,共吸引了近170位學員報名參加,均是來自大零號灣區域的企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為期一個月的課程培訓,將聚焦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高端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匯聚優勢資源,帶學員們系統學習科技商學知識,并以創新領導力塑造為核心,掌握科技創業管理五要素。在完成課程通過考核后,他們將獲得華東師范大學頒發的結業證書。

再如,著眼于“科技成果轉化”,吳涇鎮已啟動了與華師大、南濱江的三方合作,通過建設孵化器、組建運營平臺,在科創人才培育、產業項目導入、產學研轉化、舉辦雙創活動、開展科創宣傳等方面進行合作。其中,華師大科技創新孵化基地的合作方案已初步完成,有望年內開放。孵化基地擬分三期建設,一期1300平方米空間建設已基本完成,目前已有9個成果轉化項目進入對接階段。

在聯動發展的理念指引下,吳涇鎮的“朋友圈”越擴越大。最近,吳涇鎮黨委還聯合申通集團黨委,將地鐵15號線沿線的上海交大、華東師大、華東理工、同濟大學、上海大學等9所高校和紫竹等國家級科創園區以及蓮谷科技園、交大科技園等重點園區串聯起來,共同打造產學研政特色品牌項目——“M9”創新聯合體。今后,聯合體將搭建校企技能型人才共育平臺,聯合開展互聯網大賽培訓及創業大賽,為高校創業人才提供多方面賦能。


從“閔大荒”到“一生之城”

“2010年,我來到華東師大工作、學習,當時要去市區或商圈都不太方便,兩校師生經常戲稱這里是‘閔大荒’,我們每個人都是‘拓荒者’。”宇耀生物創始人周文波說,十多年來,自己在這里結婚生子、買房安家、創業落戶,親眼見證了吳涇地區一步步朝著“科技、時尚、宜居”城區變遷。

他感受最深的,是交通和商業。“首先,虹梅南路高架和隧道相繼通車,進出市區終于有了快車道。同時,兩校師生期盼已久的軌交15號線也完成通車,將與正在修建的軌交23號線和5號線實現三軌交匯的主城區地鐵網絡,這徹底改變了‘閔大荒’的歷史。”附近的商業也從原來的吳涇步行街“一枝獨秀”,逐步發展到永德路商圈、寶龍廣場、物美、永輝、紫竹等商業體共榮,大大豐富了人們的娛樂與生活。

不少人還發現,這幾年,吳涇區域優質學校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華東師大永德實驗幼兒園、華東師大附屬紫竹幼兒園、吳涇實驗小學、華東師大附屬紫竹小學、華東師大永德實驗小學、閔教院附屬友愛實驗中學、華東師大二附中附屬初中、民辦華二紫竹雙語學校等,像明珠一樣串起了紫鳳路、永德路一縱一橫兩條優質教育發展帶。由華師大基礎教育基地領銜,吳涇地區17所幼小初高構成了閔行乃至上海南部的教育高地。而在當地的規劃中,接下來還將有更多優質學校陸續落地。

這里的生態環境,讓人自豪。每年金秋,浦江第一灣畔,意境唯美的中秋賞月音樂會讓人們如癡如醉。而自黃浦江轉角向內縱深一公里,紫竹高新區范圍內,如今還有了地標性的“閔行第一湖”蘭香湖,吸引周邊居民前來散步、健身、賞景。今后,社區商業、米其林餐廳、賽艇俱樂部也將圍湖而建,不斷提升地區品質格調。全鎮范圍內,40余公里11條綠道領先全區,“開門見綠,推門入園”成為日常……

于是,周文波發現,如今,華東師大、上海交大、紫竹高新區、航空發動機等單位的高科技人才紛紛選擇在吳涇買房安家。今年上半年,當地一個精裝修小區開盤,認購者中博士有100多名。而另一個成熟小區紫竹半島,業主成立自治共治的企業家理事會,一開始有40多位企業家業主加入,如今有望達到100多位。不知不覺,“在吳涇買房安家”成了不少高層次人才的優選項。

“十多年來,吳涇地區的人口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金海民說,21世紀初,他曾在吳涇工作過,那時候當地人口主要由兩部分組成,農民和老工人各占一半。如今,兩所高校和紫竹高新區就集聚了15萬人,再加上越來越多的科創企業人士,因優質學校而買房過來的年輕家庭,科技屬性、年輕化、國際化的人群成了地區的主流。


各類人才的集聚,正是閔行打造“世界級科創灣區”最大的資源優勢。據統計,截至目前,吳涇區域有高新技術企業近600家,有1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和1家創新研發中心;同時,區域內擁有350位春申金字塔高層次人才,在閔行全區位列第一。科創將成吳涇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

在這里,如何讓人們既能施展才華,又能愜意生活,更無后顧之憂——撕掉“閔大荒”的舊標簽,吳涇鎮正在努力實現“一生之城”的美麗愿景。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