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亮相世界城市日!上海這個街道,為何能成為全球生態活力社區樣板

2023.10.30

在萬里公園,在貼身和貼心的遠方/善對于世界是一種教育/聲音之外,另一個人也在聽。/很深的聲音是聽不見的,但只要你在聽,你就是這個聲音/你就是李白或莎士比亞。

這是詩人歐陽江河為萬里公園創造的詩歌。他的靈感來自公園里的“一座一書”場景:在萬里公園綠地中的座椅扶手上,嵌入了100本書的導讀介紹鏈接。通過微信掃碼二維碼,即可在園中休憩之時,以文字閱讀和聲音聆聽相結合的方式,品味100本書的美好意境。

萬里地區曾經是平房和農田交錯的“飛地”,1997年,作為上海第一批四大示范居住區之一的萬里城動工開建。2006年,萬里城開發建設即獲評聯合國生態環境居住金獎。26年來,萬里圍繞“可持續發展”的主題,為基層治理現代化、人民城市建設提供新經驗。

10月28日,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暨第三屆城市可持續發展全球大會上,發布了2023版《上海手冊》,為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政策建議與實踐經驗。普陀區萬里街道入選《上海手冊》,成為全球生態活力社區的樣板。

生態宜居的綠色底板

2014年,萬里作為上海街鎮體制改革后首個從大鎮析出的街道,亦是上海最年輕的街道之一。

它的年輕態,從樣貌上便可感知。26年間,一幢幢歐式風格的住宅樓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占地約6公頃的萬里中央綠地貫穿萬里城南北軸線。這里的綠化率達46%。在路上走走,就像在花園里穿梭。

作為上海市園林街鎮,生態宜居,一直以來都是萬里社區建設的“底色”。2015年,萬里街道編制“十三五”社區規劃;2016年,街道作為上海市共享社區試點,提出“悅行萬里”慢行社區建設規劃;2019年,《上海市普陀區社區發展規劃導則》確定萬里板塊“活力社區”的發展定位;2022年,街道制定“萬里美好社區提升計劃”,布局中央活力、睦鄰友好、開放融合、品質共創、智慧數字五大主題……經過四輪規劃,從找短板、到定任務、推行動,萬里社區的美好生活“藍圖”正一一變為實景。

在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專業總工程師鐘律看來,萬里街道的規劃起點高、基底好,最初就采用了公園先行的模式,這在當時是超前的。在這些年間,流程明晰的技術路線、細致深入的區域評估、切實可行的規劃策略以及全過程的公眾參與,將公共資源留給居民的理念在萬里街道不斷踐行深化。

“藍圖”之上,大場浦-橫港-桃浦的濱水步道與交通路林蔭步道,形成6.2公里藍綠交融的特色生活環圈,這是萬里城濱水活力帶。

“賞賞河景,呼吸新鮮空氣,很愜意。”居民徐阿姨健步走在沿河慢行步道上,不時與鄰居打招呼。年內,萬里城濱水活力帶二期1.8公里濱河步道將整體貫通。

事實上,從提出“悅行萬里”慢行社區建設到打造特色生活環圈,萬里街道不斷提升濱水景觀,提高社區慢行交通環境品質。未來還將以全市首批慢行交通示范區建設為目標,把濱水步道與沿岸商業、文化、服務資源有效串聯,打造家門口宜賞宜游的“生活秀帶”。

“我們一方面通過大型綠地開放提質、織補小型街頭綠地等措施,實現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社區全覆蓋;一方面通過美麗街區、美麗道路建設,以及推進架空線合桿整治,創建全區首個無架空線示范街鎮,讓萬里的天際線更美,讓高品質社區推動高質量發展。”萬里街道黨工委書記羅艷介紹。

萬里公園,貫穿萬里南北軸線上的開放式中央綠地,2021年完成景觀功能提升。萬里公園,貫穿萬里南北軸線上的開放式中央綠地,2021年完成景觀功能提升。

詩與遠方的人文氣息

“‘一座一書’百部名著導讀,泰戈爾《飛鳥集》愛的翅膀飛來……”坐在萬里公園的座椅上,悠揚的背景樂緩緩響起,富有磁性的誦讀聲傳入耳中,讓周女士慢慢走進《飛鳥集》的場景中,她的身后桂花飄香。

萬里公園“藏”書百部,奧妙就在座椅的“葉子”上。以公園的藤蔓為設計原型,纏繞在座椅支腳向上延伸,比手掌還要大的銅制葉片舒展在座椅一側。“葉片”之上,立體的“書籍二維碼”,散發文藝范兒。

一張座椅,連接一本名著。每一本名著都是由上海市作協副主席、普陀區名譽主席趙麗宏先生精心推薦,涵蓋了古今中外的各類文學名著,并由思南讀書會的文學愛好者為其精心撰寫導讀。有外國文學作品、國內文學作品、史書集、詩歌集,還有兒童文學等,種類很多。

改造升級后的萬里公園成了萬里街道涵養文化氣質的“新載體”。煥然一新的公園八景和與之配套且極具設計感的景觀小品,讓人眼前一亮。“以前這里是萬里中央綠地,改造之后突出了人文景觀,像公園里的暨南大學遺學碑,經過改造后,凸顯萬里地區的文化底蘊。”萬里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讓萬里名軒業委會主任夏愛萍印象最深的,則是公園里的“比鄰黨群服務站”,由志愿者輪班管理服務,進一步拓展了居民的公共活動空間和便民服務功能。“我經常周末過來值班,和大家聊聊天,說說萬里新變化。”她說。

在萬里街道,通過打造首個上海市人民生活作家創作基地、創設上海國際詩歌節“詩歌在民間”品牌,讓居民在家門口邂逅“詩和遠方”。而豐富“15分鐘社區生活美學圈”,創新社區“無墻美術館”,舉辦“萬里觀光”燈光藝術季等活動,則希望實現多元主體參與開放空間的藝術實踐。

2022年12月,第二屆“萬里觀光”亭子+燈光藝術季,以燈為主角,在萬里公園、真金路、新村路、富平路等萬里地區較有特色的街頭綠地、口袋公園,都有藝術作品擺放。作品分為四個主題:“都市生命力”煥活街道年輕力;“一起來共創”結合藝術院校的課題實踐以及萬里孩子們的設計與制作;“環保迎新年”旨在通過變廢為寶的創作,為大家送祝福;“自然的饋贈”,邀請公眾一起發現與分享身邊的美好。

這一刻,藝術融入了城市與生活,宜居成為可感可知的具象化體驗。

萬里燈光藝術節萬里燈光藝術季

有愛家園的城市溫度

2022年,萬里街道發布了《“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示范社區建設試點方案》,全面推進中央活力、睦鄰友好、開放融合、品質共創、智慧數字五大便民服務圈。

這五大便民服務圈,讓居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城市溫度。

去年6月,一座集社區事務辦理、城市運行管理、群眾文化活動等功能于一體的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在萬里街道正式落成并啟用。將原先分散在轄區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城市網格化綜合管理中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社區綜治中心和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統一歸并,方便居民的同時,也提高了服務的效率。

記者探訪當天9點不到,十幾位住在萬里社區的阿姨已經來到這里,跟著志愿者老師做起了“花草燈”,而合唱團的激昂歌聲也不斷傳出。李阿姨告訴記者,自己經常來這幢樓參加社團活動,還可以順便在一樓社區事務受理中心辦個事,再在街道圖書館看會兒書。“一站式服務特別便捷。”

移步到新村路661號,這里曾經是一個廢棄倉庫,如今3980平方米的空間,成了普陀區內新就業群體“餓了能就餐、累了能歇腳、休閑有書讀、出行有保障、就醫更便捷、困難能協調”的集散中樞,也是全市首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

這個由五彩斑斕的集裝箱組成的空間,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中,既有為新就業群體提供黨群服務、培訓等活動的黨群服務中心,也有提供休息、充電及“長三角一體化事項”等的24小時便民服務站,還有讓新就業群體10元吃到飽的社區食堂、解決臨時宿舍的膠囊公寓,以及同心書屋、急救消防培訓站、籃球場、電瓶車充(換)電站等。

外賣小哥薛勇每天都要來這里好幾趟。他說:“一來就覺得很貼心,連打籃球鍛煉身體、入工會、讀書觀影等都考慮到了。在社區食堂吃東西很便宜,如果有公益積分,能免費兌換午餐,還有隨時隨地給電瓶車充電的補給站,一分鐘就能充滿電去跑下一單了。”

不久前,萬里街道還在走訪調研中了解到新就業群體每到寒暑假,就會遇到“帶娃難”,正與區相關部門積極對接,協調資源,在轄區學校內開設了小學生愛心暑托班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子女專班,解決新就業群體的帶娃難題。

參與萬里街道規劃設計的鐘律,所做的最新策劃就叫“有愛家園”,從人的體驗出發,通過環境活力、鄰里活力、場景活力、文藝活力、福祉活力、社群活力等愛的各個維度構建活力社區。

其中,有一個需要居民填寫的“三愿”單:即對萬里社區的志愿、意愿和祈愿,從而了解居民能做什么、認為哪些需要改善以及心中理想社區的樣子。鐘律說:“萬里案例展示了近年來上海持續推動社區治理的創新成果。其社區規劃中,也始終包含居民參與的智慧。未來的萬里,還可以讓社區能人發揮更大的作用。”

“世界城市日”萬里比鄰生活節,定向賽打卡社區15分鐘中生活圈活力地標。“世界城市日”萬里比鄰生活節,定向賽打卡社區15分鐘生活圈活力地標。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