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這座雙子摩天樓又迎工程重要節點,建成后將成區域新地標
來源:上觀新聞2023.11.27
11月24日,記者從中建二局華東公司了解到,其承建的臨港“第一高”西島金融中心項目鋼結構錐體末次提升順利完成。這標志著項目工程實現又一重要節點,建成后將成為新片區以金融總部辦公為主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上海臨港現代服務業開放區重要的產業載體和區域新地標。
打破傳統,錐體提升
臨港西島金融中心項目由兩棟高195米的雙子塔樓組成,雙子塔樓上部錐形形體彼此相連,呈“1”的造型相向而立。項目塔樓之間相對設置了兩個總重達2200噸的鋼結構錐體,兩個錐體之間的最大安裝高度189.4米、最大提升高度155米、最大懸挑長度27米,包含了1500余個構件。
項目總工程師韓旭介紹,為降低施工風險、提高施工效率,項目根據國內外類似工程建造經驗,查閱大量國內外相關專業資料,最終采用鋼結構液壓整體提升技術這一解決方案,并多次邀請專家、設計院開展技術論證,最終確定了方案的可行性。
該技術集機械、液壓、計算機控制、傳感器監測等技術于一體,解決了傳統吊裝工藝和大型起重機械在起重高度、起重重量、結構面積、作業場地等方面無法克服的難題。而液壓同步提升器在設計中還具有獨特的機械和液壓自鎖裝置,提升器錨具具有逆向運動自鎖性,內設三道錨具鎖緊裝置,在構件空中停留過程中,各錨具均由液壓鎖緊狀態轉換為機械自鎖狀態,保證了鋼結構在吊裝過程中能夠長時間地在空中停留。
有了可靠的實施方案只是“第一步”,材料、設備、人員、場地等各方因素也決定著吊裝能否順利推進。韓旭告訴記者,項目對于材料關的把控非常嚴格;同時,要求作業人員必須經專項培訓考試合格后方可上崗;在機械設備選擇上,也經過場地空間、荷載力、作業方式等多方面反復驗算。
為保障整體提升和構件穩定,項目技術團隊通過計算分析加固的可行性,確定加固桿件的截面信息,采用臨時桁架連接兩側椎體形成整體加固。提升完成后,通過結構的受力模型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拆除順序,并對現場施工進行交底,確保拆除工作按照方案實施。
智慧賦能,展現科技
1個月時間,2200噸的鋼結構完成155米高度“攀登”。高效、精益建造的背后,離不開諸多“黑科技”的保駕護航。
“這里是臨港第一高,我們也希望它能成為科技創新方面的高地。”項目負責人吳逸說,“從項目建設之初到鋼結構錐體提升完成,有諸多‘黑科技’輪番登場。”
吳逸介紹,在提升階段,行程及位移傳感監測和計算機控制技術通過數據反饋和控制指令傳遞,可全自動實現一定的同步動作、負載均衡、姿態矯正、應力控制、操作閉鎖、過程顯示和故障報警等多種功能。操作人員可在中央控制室通過液壓同步計算機控制系統人機界面進行液壓提升過程及相關數據的觀察和(或)控制指令的發布。
為了保證提升全過程安全可控,項目又采用基于數值模擬的一體化仿真分析方法,明確鋼結構錐體拼裝及提升過程中的各種狀態,選取關鍵施工階段進行安全狀態驗算及受力分析。既考慮施工中結構本身的變化,又將結構與臨時支撐、拉索等輔助設施的相互作用納入分析范疇,精確指導實際工程施工。
如何對鋼結構錐體這一“龐然大物”在提升中的結構變形情況“了如指掌”?建設者創新采用布里淵分布式光纖傳感技術,該技術打破傳統技術的局限,通過分別在兩個相對的錐形鋼結構的三角形中心位置和兩條邊長的路徑上布設光纖傳感器,可以成功監測兩錐形鋼結構吊裝時整體框架外圍的應變變化情況。
綠色低碳,保護生態
建設過程中,項目還整體貫穿綠色、低碳、節能的設計理念,以LEED鉑金和綠建三星為目標,綜合采用多種低碳節能的措施,保護滴水湖和西島的自然景觀生態。
自穩式基坑支護技術,有效代替混凝土支撐體系,大幅減少鋼筋混凝土用量,降低碳排放量2萬噸。BIM技術的廣泛使用,提高了土建、機電、鋼構、幕墻、精裝修等各方面設計的質量和效率,整合項目各方信息,減少圖紙錯漏碰缺的發生,達到管理升級、降本增效、節約時間的目的。
“智能集成超高層造樓機”的創新應用,充分發揮承載力高、適應性強、智能綜合控制三大特點,猶如移動的“造樓工廠”,其主架體中設置“鋼筋作業層”、“模板及混凝土作業層”、“清理整備層”,通過智能手段控制,豎向結構的各工種可以同步流水施工,完成一層施工后再整體提升,有效減少了建筑垃圾排放,操作人員數量相對傳統施工工藝可節約50%,施工效率提高約30%。
臨港緊靠東海,風力強勁;西島金融中心項目得益于其高度,陽光亦很充足。記者獲悉,建設者還將按照太陽能及風能發電設計,解決項目辦公的公區照明,打造綠色節能示范工程。
更多資訊
-
普陀長征鎮聚焦網絡游戲產業,打造行業“新高地”2023.11.30
在普陀區長征鎮的天地軟件園,隨處可見朝氣蓬勃的青年、充滿活力的互聯網企業。今年11月,它迎來了19歲生日,正值青春年華。 從無到有、從“0”到“1”……19年來,天地軟件園不僅成功集聚并孵化出大批知名… 查看詳情 >
-
陸家嘴核心區最后一個商辦地標竣工,將與周邊文化設施共建城市文化新空間2023.11.30
保利浦開金融中心日前正式竣工。作為陸家嘴核心區最后一個商辦地標,這一40萬平方米的城市人文綜合體由保利發展聯合浦開集團共同打造。項目的竣工啟用,將提升浦東陸家嘴核心區品質商辦的供應水平,進一步升級區域… 查看詳情 >
-
上海又一座百年公寓煥新…推開窗、走出門,居民看見了期盼的好風景2023.11.28
華山路上的枕流公寓是建造于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優秀歷史建筑,其內如今住著70戶居民。最近,居民推開自家窗戶,看到的是一片2000平方米的后花園:綠草如茵,有環形步道、康體中心,還有潺潺流動的小噴泉。 … 查看詳情 >
-
老城廂里的百年龍門邨,留住文脈與歷史,打造一座“沒有圍墻”的博物館2023.11.24
建造于1935年的龍門邨,是上海老城廂內一座“沒有圍墻”的文化歷史博物館。龍門邨內有石庫門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園住宅等多種類型,一座座住宅模樣各不相同卻建造規整,由此也誕生了上海最長的新式里弄……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