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動全面提升城市品質 廣州著力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
來源:廣州日報2017.11.2
10月31日,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廣東省人民政府和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舉辦的“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場活動在廣州舉行,來自中國、英國、德國、加拿大等4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共380余位人士出席,就創新城市治理、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展開探討。
近日,“世界城市日”的配套活動之一的“城市愿景”國際巡展及世界城市論壇也同步舉行。來自柏林、巴黎、倫敦、芝加哥4個世界級城市的專家學者,以及廣州市政府相關部門、高校、規劃設計院所等業內人士齊聚一堂,對世界城市的規劃策略進行探討,為廣州建設樞紐型網絡城市提供寶貴的經驗借鑒,助力提升廣州城市設計精細化水平。
文/杜娟
國外經驗:
享受美好生活要有文化、藝術 還要有宜人公共空間
柏林多特蒙德技術大學教授,德國空間規劃科學院院士Klaus Kunzmann在演講中表示,柏林在德國算不上經濟發達的城市,但人們非常享受那里的美好生活,因為柏林是藝術之城、文化之城。近年來,柏林的外國移民也很多,是一個國際化的全球城市。Kunzmann說:“隨著一些大公司的逐漸搬離,柏林也面臨著經濟下滑、房價高企的問題。現在柏林也希望把自己打造成創意之城,希望通過新業態、新創業公司的出現,擺脫低收入城市的形象。”
展望2030年,Kunzmann認為,柏林變化不會太大,因為一個城市的建設和風貌還是要依賴過去的路徑,“不可能一夜之間改變柏林,是歷史傳統、本土文化和經濟環境造就了一個城市,城市之間無法比較,要找到獨特方法來解決本地挑戰。”他強調,GDP并不是衡量一個城市的唯一指標,不代表一個城市的全部,畢竟城市中的人是最重要的。
法國貝勒維爾國立高等建筑設計學院教授Corinne Jaquand則強調需要關注城市景觀自然和城市之間的關系。她表示,巴黎是一座非常復雜的城市,有著獨特的治理理念,尤其在郊區有著獨特的規劃方法。良好的城市生態系統、宜人公共空間,使得所有居住在此的人受益。Corinne Jaquand說:“巴黎人的生活與戶外設施緊密結合在一起,我們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關注城市規模,并在城市周邊引入新型農業,關注景觀塑造。尤其是近年來,對塞納河等臨水景觀的重新發現,規劃提出要把水體打造成城市娛樂的場所。恢復水體的自然景觀,創造都市人喜歡的開敞空間,讓人們能夠更加親水。”
廣州行動:
構建友好、舒適公共活動空間 系統提升老舊城區風貌品質
市國土規劃委有關負責人則在論壇上透露,廣州貫徹落實住建部總規編制試點城市的工作要求,正在著手編制新一輪的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思考經過快速發展后的特大城市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如何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生活環境和空間品質的美好追求?
未來將圍繞“挖掘和保育廣州城市味道”、“提升城市設計品質讓生活更美好”兩個方面,以正在開展的“八大實踐行動”為抓手,全面提升廣州城市品質。 八大實踐行動分別是:完善規劃支撐,宏、中、微觀三個層面推動城市科學發展;提倡工匠精神,精細化城市設計提升城市品質;建設精品珠江,重點打造西、中、東三個十公里;土地利用高端集聚,通過精細化設計有效高效利用土地;關注街道空間,打造以人為核心的公共空間;提升公共服務,完善體系,構建 15 分鐘社區生活圈;重視老城保護,在歷史文化保護中注入新活力;提高建設水平,多渠道推廣新技術。
該負責人表示,廣州將重點打造 15 分鐘社區生活圈。在 15 分鐘步行可達范圍內,配備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務功能與公共活動空間,形成安全、友好、舒適的社會基本生活平臺。增加便于交流、游憩、鍛煉等日常活動的場地,重塑老廣味的社區圈。
此外,廣州既是一個喝涼茶的城市、也是一個喝咖啡的城市。未來將按照“點、線、面”的工作原則,系統提升老舊城區風貌品質,營造世界級的品質都市客廳,提升公共開敞空間。實施古城地區整體品質提升計劃,重點實施打造甕城遺址公園、廣州古城文化體驗區,提升明清西城墻片區,恢復玉帶濠,整治東濠涌,改造提升德歸橋、大南橋、許地門橋等 6 座橋以及大南路-高第街片區。
更多資訊
-
滬漂外國人圈中流傳著這個一家靠“眾籌“在上海扎根的理發店,著名街區老外街主動朝它拋出了橄欖枝|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9.12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2年底,上海的常住外國人口數量約75萬人。身處異國他鄉的這些外國人有在上海生活了數十年的,上海話說得比普通話還要好。也有初來此地,還手足無措著。 外國人在上海的剛需,理發名列前… 查看詳情 >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多元聚力一體化發展2023.9.12
依托“聯盟+基地+基金+園區+平臺”多元化跨域合作體系,近年來,G60聯席辦統籌各個城市產業部門具體牽頭,串聯九城市企業,常態化開展各類要素對接活動,出臺聯盟發展指導意見,實施汽車零部件、智能物流裝備… 查看詳情 >
-
張園將新建超8萬㎡地下空間!東園老建筑“手拉手挪位”,市民:來打卡就像“走娘家”2023.9.12
張園“長腳”走路了?還是“手拉手一起走”!近日,張園東區開啟了園內最大規模的“組團式平移”,不切割破壞老建筑同時也為接下來東園建設地下商業等騰出空間,據了解,移位完成后,東園將建超8萬㎡的三層地下空間… 查看詳情 >
-
站在風口的泥城,如何“飛”得更高更久更遠?2023.9.12
20世紀,滬產貂皮鼎鼎有名,在海外市場被爭相搶購。當時,上海最大的養貂基地,就在公認的農業大鄉——南匯泥城。1989年頂峰時,泥城一度飼養了萬頭水貂,所產的對蝦、蘑菇、甜瓜、青扁豆等也備受市民歡迎,經…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