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跳進“景觀社會”陷阱?馬路生態的規劃應有所為、有所不為
來源:上觀新聞2024.4.1
作為城市的毛細血管,馬路歷經幾十年的自然生長與規劃改造,已成為觀察和了解城市文化與市井民俗的一扇“窗口”。什么樣的馬路生態是適合城市、社區和居民的?上觀新聞記者就此問題專訪了城市研究學者、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湯惟杰。
上觀新聞:無論是嘉陵路“碳水一條街”,還是四川北路北段的街區,從城市景觀來看,并不吸引眼球,看上去甚至平淡無奇。
湯惟杰:沒錯。現代人都被視覺元素沖擊習慣,反而失去了一種評判標準。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提到了“景觀社會”理論。人是視覺的動物,景觀成為主導現代人生活方式的現實,它通過視覺傳播媒介的廣泛應用,使人們逐漸喪失了對真實世界的認識和批判能力。
現在一些城市更新項目陷入“高顏值”誤區,以是否變成“網紅”為評判標準。這就落入“景觀社會”的陷阱。實際上,不管是馬路生態還是其他城市更新項目,應該始終將居民需求置于前列,滿足居民日常的需求。
虹口區甜愛路街景。 彭薇 攝
上觀新聞:如今城市更新的速度太快,這當然反映了城市的快速發展,是否也留有一些遺憾呢?
湯惟杰:城市更新的速度太快,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個體的經驗和心理預設。美國著名的城市規劃學者凱文·林奇有一本專著叫《城市意象》,他認為一個成熟的城市規劃,首先要讓人們可認知,有熟悉的界面,這樣的社區才會更穩定,更有安全感,給人一種家的感覺,讓人身心放松。
上海是深度老齡化城市,這需要城市管理者和規劃者對老齡化的社區建設、業態分布、社區更新等做出預判。老人最適合住在熟悉的街區,那是他們從心理上感到舒適的地方,畢竟老人適應新環境的能力不如年輕人。
所以,城市更新不要一味地求新、翻新,更應該考慮小區內以及沿街設施是否完善等因素。老年人出門兜馬路,有時并不是純消費行為,而是有心理的需求。呼吸新鮮空氣、看看馬路上的人、去沿街店鋪拉拉家常等。如果每天待在家里點外賣、等快遞,這種封閉的生活并不是他們所需。
虹口區山陰路街景。 彭薇 攝
上觀新聞:有意思的是,與寬馬路相比,小馬路往往更容易聚人氣。
湯惟杰: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說,馬路的寬窄尺度是有講究的。像紐約、巴黎這樣的國際大都市,城市內道路整體看起來是窄馬路居多,車流、人流、街市等是一個開放而聯動的整體,這樣的窄馬路上往往熱鬧無比,且業態繁榮。
過寬的馬路不適合培育良好的馬路生態,不利于人流穿梭和行走,不夠人性化。六車道、八車道的馬路,其路旁街區看起來寬闊而氣派,若缺乏細密設計容易缺少生活氣息。
上觀新聞:對于小馬路的規劃,還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湯惟杰:馬路生態要和日常消費貼近,要有多樣性和豐富性,不要變成“生產資料一條街”。比如一些小區周邊馬路上全部是銀行店面或者洗車鋪、建材鋪等,對市民來說,這樣的馬路生態是單調的,不利于生活的便利性。這些都可以通過提前合理的規劃來避免。
對城市管理者來說,對馬路生態的建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比如,對于馬路店鋪的消防、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嚴格監管,而對小店的自由度、個性化要有所保護。切不要讓一條街看起來都一樣,比如所有店招從顏色到字體都相同,這樣反而使得街區缺少可辨識度。畢竟城市商業需要豐富多彩,我們的生活也需要多樣化的體驗。
(題圖為虹口區四川北路溧陽路段街區。彭薇 攝)
更多資訊
-
京東智能產業園上海嘉定四期本月底試運營,到貨速度會更快!2024.4.9
“這里再改高一點,方便物流車輛進出。”近日,在位于嘉朱公路的京東智能產業園上海嘉定園區暨京東四期物流倉庫內,工人們正在調試設施設備。 據悉,園區建筑面積約12萬平方米,包括一個智能分揀中心,庫與庫之間… 查看詳情 >
-
聚焦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快發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新質生產力2024.4.9
4月8日上午,松江區委常委會舉行擴大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和市委季度工作會議精神,區委書記程向民主持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要聚焦科… 查看詳情 >
-
二期落成、存量蓄力,松江這個“清華系”園區發展提速2024.4.9
工業經濟奏響“春之曲”。作為清華大學和上海市校地合作的落地項目,清控人居產業園的二期工程已進入竣工驗收階段。清控人居產業園二期建筑面積約8.4萬平方米,目前部分項目已完成簽約。與此同時,一期發展也可圈… 查看詳情 >
-
喝咖啡、學插花、觀藝術展……市民園藝中心成為滬上公園新晉打卡地2024.4.9
近日,不少市民都來到位于中山公園2號門的市民園藝中心,一邊品嘗咖啡,一邊觀賞剛開幕不久的花卉美學裝置藝術展“生浪不息”。 中山公園市民園藝中心外觀。 市民在園藝中心內參觀藝術展。 中山公園市民園藝中心…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