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歷史風貌區擬擴容 工人新村等將列入保護范圍
來源:勞動報2017.11.9
未來,上海的城市歷史風貌區將得以擴容。記者昨日從市政協年末專項視察中了解到,未來五年,包括工人新村、工業遺產、里弄等都將會列入保護范圍。
截至目前,上海已批準公布了44片風貌區和119處風貌保護街坊。不過,市規土局指出,在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特別是進入存量發展以來,在這些風貌區的范圍之外,還存在大量能夠代表城市發展不同歷史階段和記憶的街區,亟待成片保護。
而在這其中,工人新村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城市風貌代表被尤其看重。根據未來五年的規劃,工人新村將與工業遺產、里弄一起,被納入擴展的保護對象中。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張“住宅建設要優先考慮工人階級”。市政府希望通過兩個試點項目(“1002”戶和“兩萬戶”)起到帶頭作用,號召全市企業妥善解決職工住房問題。其中,曹楊新村作為上海首 個工人新村,被諸多市民所熟知。2004年,曹楊一村被評為“上海市第四批優秀歷史建筑”。2016年,中國文物學會和中國建筑學會聯合公布“首批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曹楊新村也在名錄之列。不過,和曹楊新村相比,上海原先在各區還有諸多的工人新村,但卻隨著城市前進的腳步,或拆或遷,就此消失。
按照規劃,今后工人新村在納入保護名錄后,將會落實分級分類的保護要求。即便尚未納入,但只要具有保護價值,在面臨被拆除、損毀、破壞等情形時,會由相關行政管理部門實施先予保護措施。
市規土局表示,未來將鼓勵各區開展保護保留地塊的項目試點,按照“一地塊一方案”來要求保護更新方案,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通過政策杠桿,撬動社會資金、社會力量來參與歷史風貌保護事業。
更多資訊
-
滬漂外國人圈中流傳著這個一家靠“眾籌“在上海扎根的理發店,著名街區老外街主動朝它拋出了橄欖枝|上海文創園區巡禮?閔行文創故事2023.9.12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2年底,上海的常住外國人口數量約75萬人。身處異國他鄉的這些外國人有在上海生活了數十年的,上海話說得比普通話還要好。也有初來此地,還手足無措著。 外國人在上海的剛需,理發名列前… 查看詳情 >
-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多元聚力一體化發展2023.9.12
依托“聯盟+基地+基金+園區+平臺”多元化跨域合作體系,近年來,G60聯席辦統籌各個城市產業部門具體牽頭,串聯九城市企業,常態化開展各類要素對接活動,出臺聯盟發展指導意見,實施汽車零部件、智能物流裝備… 查看詳情 >
-
張園將新建超8萬㎡地下空間!東園老建筑“手拉手挪位”,市民:來打卡就像“走娘家”2023.9.12
張園“長腳”走路了?還是“手拉手一起走”!近日,張園東區開啟了園內最大規模的“組團式平移”,不切割破壞老建筑同時也為接下來東園建設地下商業等騰出空間,據了解,移位完成后,東園將建超8萬㎡的三層地下空間… 查看詳情 >
-
站在風口的泥城,如何“飛”得更高更久更遠?2023.9.12
20世紀,滬產貂皮鼎鼎有名,在海外市場被爭相搶購。當時,上海最大的養貂基地,就在公認的農業大鄉——南匯泥城。1989年頂峰時,泥城一度飼養了萬頭水貂,所產的對蝦、蘑菇、甜瓜、青扁豆等也備受市民歡迎,經…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