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老建筑前排長隊、365天“全城有戲”……上海今年創造了這些“文化現象”

來源:上觀區情2017.12.8

摘要:上個月,靜安區舉行“愛上靜安的100個理由”征集活動,800多名市民通過留言,寫下與靜安的不解之緣,而“文化”成為很多留言者給出愛上靜安的理由的“關鍵詞”。

花5塊錢能看一場同期上映的電影、走10分鐘就能到社區文化場所、在家門口的劇場能欣賞上百場高品質大戲……12月7日,“美在靜安,你我同行——喜慶黨的十九大暨2017年靜安區公共文化成果展”活動在靜安區豐盛里啟動,公共文化成果圖片和區14個街鎮的公共文化優秀項目進行了一一展示。

上個月,靜安區舉行“愛上靜安的100個理由”征集活動,800多名市民通過留言,寫下與靜安的不解之緣,而“文化”成為很多留言者給出愛上靜安的理由的“關鍵詞”。靜安區提出,讓文化的獲得感與滿意感,成為檢驗“美麗靜安”幸福感的重要指標。為此,今年靜安大力落實公共文化服務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在便利性上求突破,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一個個特殊的“文化現象”在靜安涌現。

富民路上,裕華居民區“常樂苑”綜合文化服務站不久前剛修繕完。舊式洋房在保留老上海人家風情的同時,融入了更多現代氣息,變身社區家門口的文化客廳,吸引各種年齡段的居民前來活動。去年以來,靜安區對20個分布在居民區的基層文化服務點進行改造,原來只是吸引老年人的基層文化站,開始有了年輕人的身影,出現了“萬有引力現象”。這一現象得益于靜安積極探索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新模式、新途徑,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民共建”的思路,進行服務站的改造。“常樂苑”就是由一家社會組織改造,不但實現了空間上的改良,將原來利用率不高的老年活動站變成了讓年輕人也覺得賞心悅目的文化空間,還實現了“政府出資、居民點單、社會組織送菜”的公共文化配送。當天,居民們在“常樂苑”開展茶道文化展示、美食沙龍互動、皮影戲演出、圍棋互動和視頻制作、科普空間等各類活動,既有藝術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互動,老人、孩子笑成一團,好像一場家庭文化嘉年華,處處充滿了歡樂與溫暖。

北京西路上的艾米1895電影街靜安店,過去周一到周五白天都是一派冷清。但今年以來,這些時段電影院門前經常出現排隊人群。原來,靜安今年將公益電影放映作為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要求公益電影配送要體現國際化、高品質,做到與商業影院同步放映同檔熱門影片,實現不打折扣的低價票、看大片。公益電影配送不再是政府包場、免費開放,而改為電影放映點承包放映。艾米1895電影街靜安店便是公益電影放映點之一。其負責人今天向記者介紹,今年以來單單他們一家就有排片800多場,服務5萬多人次,兩個70座的影廳一直飽和運營,極大拉動了電影院非黃金時段的觀影人次。電影配送形式的改變,最大得益者還是老百姓。“原來的免費電影都是過氣片,老百姓觀影熱情不高,但現在,區政府電影配送以按實補貼作為依據與我們這些承擔配送的影院進行結算,倒逼我們加強宣傳、做好服務,只有居民知曉率與參與率高了,上座率才會高,影院的經濟效益才能體現。”艾米1895電影街負責人說。不少居民通過這項活動,已經成為公益影院的忠實粉絲。據悉,今年靜安區計劃完成14萬張公益電影票的配送,明年將配送數量增加到15萬張。

陜西北路上,百年歷史建筑榮家老宅門前,從10月至今經常有等待參觀的人群排著長隊。經過6年大修,榮家老宅恢復了當年的風貌,對外開放后幾乎日日門前都有排隊的人群,成為靜安又一文化現象。靜安區,歷史文化底蘊豐富、有故事的老建筑集中,在堅持對老建筑保留保護的同時,靜安區想方設法讓其文化的內涵得以延續、歷史的文脈得以傳承。在榮家老宅被租賃給國際品牌商修繕使用之初,靜安區就明確要求,其必須用于文化展示等相關用途。在修繕后,在區政府的支持下,市民得以第一時間走進老建筑中感受歷史的文脈。同樣,在區政府引導與支持下,萬科集團對具有120多年歷史的商務印書館修舊如舊,并將這里打造成為一處公共文化展示場所。

在街頭可以聽一場爵士樂、在櫥窗里可以看如大片一般的表演、在社區可以欣賞到高品質大戲……劇場辦到社區、爵士演到街頭、藝術走進商圈、走進名家書房讀書,區政府今年加大力度提供更多與城區品質共融的優質產品,讓市民隨時隨地能享受到高品質的藝術熏陶。如,每年5月的“現代戲劇谷”是靜安文化品牌項目,今年通過“市民劇場”板塊以“靜安故事”和“戲劇進社區”等主題,靜安共舉辦了10場名家講座、編排了10部優秀劇目進社區,并通過連續3個周末105場“公共空間戲劇文化軸”表演形式,吸引了約10萬社區市民和白領參與和觀賞;不久前“趙麗宏書房”落戶靜安圖書館 ,成為普通讀者舉辦小型講座、沙龍、研討會等閱讀推廣活動,搭建了名家與讀者面對面探討寫作、交流文學、思想碰撞的公共文化平臺。今年,靜安區共開展主題活動、名家講座、文化展覽等各類閱讀推廣活動300余場,受眾市民達2萬余人次,“全城有戲”成為靜安一年365天的文化現象。

在12月7日的啟動儀式后,靜安區公共文化成果巡演巡展活動將延續到12月30日。圍繞“美在靜安,你我同行”主題,靜安區各街鎮優秀團隊將帶著編排節目赴各街鎮巡演,展示優秀社區文化團隊風采,為社區市民配送精彩生動的文化活動。與此同時,“2017年靜安區公共文化成果圖片展”巡展活動也正式拉開帷幕,由區文化館協調落實赴各個街鎮巡回展出。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