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啟動60萬平方米合用戶改造:15平米老房子是怎樣多出8.32平米獨用空間的?
來源:上觀區情2017.12.12

“改善居住環境,是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我們要想方設法克服工作中的難點,進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把這件事辦實辦好。”普陀區區委書記曹立強表示。
每天可以篤悠悠燒菜,隨時沖個熱水澡
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已經從大名鼎鼎的“新村”變成了“老村”,是上海西區典型的居住密集型老式新村。社區居民們日日盼望的,就是有朝一日居住條件和環境都能得到改善。
日前,記者來到正在實施改造的南嶺園小區,建成于上世紀50年代的老小區,一共有22幢樓,由于歷史原因,其中2幢樓有獨立廚衛空間,其余20幢都是合用戶,有一梯四戶、一梯七戶和一梯十戶的,目前這些樓棟已被納入非成套舊房改造,有幾幢已經完工,有的正在進行意見征詢。
這里的房子房齡超過60年
未改造的合用空間,有那么一些“不堪入目”
房齡六十多年的使用權房,各項設施老舊不堪:樓道陰暗骯臟、電線混亂,記者側身從一堆堆雜物中擠過,看到幾戶人家合用的洗澡間、衛生間和廚房間,油煙味和臭味混雜在一起,居民們誰都討厭這樣的生活環境,但也不愿意來主動打掃一下。
有個老居民說:“這么多年住下來,該怎么改變?自己根本無從入手啊,只能克服克服,有條件就到外面租或者買,要么就依靠政府改造。”目前這幢樓的改造圖紙已開始公示,如果最后大家一致簽約表示愿意改造,長久以來的期盼就可以實現了。
“看不懂圖紙也沒關系,小區里就有現成樣板。”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趙曉春把記者帶到60號樓門前。盡管房型與前一幢樓一樣,但環境卻是天壤之別。
改造圖紙在居委會公示
隨著一輪輪征詢,改造圖紙數易其稿,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趙曉春看多了圖紙、也成了半個專家
老舊的木樓梯已被拆除,向北推移后建了新的水泥樓梯,原來樓梯的位置重新做了劃分,成為居民家獨用的廚房和衛生間,原先狹窄逼仄的公用面積,同樣向北拓寬成了居民家門口的走道,一樓樓梯左右兩側各自裝了新鐵門,兩戶人家一組,各自都有門前的儲物空間和通道,敞亮不少。
一樓住戶王潔阿姨正和婆婆一起興沖沖地打掃房間。她家原先只有24平方米,婆婆住大間、兒子住小間,他們夫婦倆自己擠在天井里,燒飯洗澡都要排隊。一年前開始啟動非成套住房改造,足足多出了6.82平方米。
王阿姨家的環境不知道比改造前好了多少
借著改造機會,她家把老房子里里外外全都裝修了一遍,不久前剛完工。改造費用是居民自付每平方米2000元,裝修又花了七八萬元。“相當于十萬元住了個新房子。”王阿姨這筆帳算得簡單清晰。
盡管居住面積還是比較小,但一家人的生活狀態完全不一樣了,每天可以篤悠悠多燒幾個菜,放了很多年的鐵壺拿出來煮煮茶,老人隨時可以沖個熱水澡。
隔壁的阿婆,原本15平方米的房間足足多出8.32平方米,也是借了改造的機會裝修一新。?這位獨居老人腿腳不靈活,心態卻很好:“我從三室一廳搬回這里,住得很舒服,從床上起身后,左轉彎是廚房,右轉彎是廁所,兒子媳婦很放心我住在這里。”
隔壁阿婆家面積增加得更多
居民們正在開開心心跟居民區書記講述入住“新居”的舒適
一幢樓里所有的居民,居住面積平均增加五六個平方米。多增加多付費,方案很公平。
居民自己要出的錢并不多
深入走訪調研,確定了“貼擴建”改造方案
在整個曹楊新村街道,這樣的煤衛合用戶有9884戶,通過非成套改造的方式已改善居住條件的共有1055戶。
街道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改造叫“貼擴建”,是區房管局、街道、曹楊物業等許多部門和單位共同努力的結果。
而整個普陀區二級舊里拆遷、舊改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剩下的就數非成套使用權房子里居民的居住條件最差,這幾年,居民們要求改造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目前的改造方案,一般有四種——拆落地改造,貼擴建改造、分割改造和抽戶改造,各自都有利弊。
“拆落地”是指居民先通過租房等過渡方式搬離老房,然后由政府將老房拆除在原地重建,待房屋竣工后居民再回搬的一種改造方案。改造后居住面積略為擴大,居民還可以擁有獨立的煤衛設施和更加合理的空間布局,從根本上解決困擾居民的煤衛合用、結構老化、嚴重積水等問題。但問題在于投入很大,并非每個小區都具備“拆落地”客觀條件。
“貼擴建”主要針對前后房屋間距較大,存在拓寬可能的半獨用舊住房。經過改造后,房間布局變得更加合理,使用面積也相應擴大了。但受到規劃等限制,“補貼”面積有限,每戶居民家增加的面積也容易不均衡。
“分割改造”就是把原有的合用廚衛空間重新裝修,劃分給每戶居民使用。這一方式在一些空間特別狹小的公共空間也很難采用。
而比較新穎的“抽戶改造”,則是在每層抽出1-2戶居民,安置到其他居民區,把空出的空間分給其他居民,但這涉及到房源問題,操作難度也很大。
曹楊街道和區房管局一起,多次走訪調研,確定了“貼擴建”改造方案。
黨建引領居民自治,走通改造前的艱難流程
看起來人人歡迎的改造,實際操作過程中,要走完整個流程卻很復雜。
在初步有意向實施改造的樓棟里,普陀住房發展中心進駐勘測拿出初步改造方案。圖紙在居委會進行公示和意見征詢,居民根據各自情況提出修改意見,專業機構幾易圖紙,方案達成100%認可后,再入戶測量面積、出具詳細測繪報告,每家每戶簽約,所有住戶100%同意后,才能正式啟動改造。
這個前期流程,少則一年才能走通。居委會干部們說,其中牽涉到居民種種利益。有的居民覺得方案中自家增加的面積不夠多,要求修改;有的老小區里一些老樓原先經過加層,頂上兩層樓已經成套,只有一至三層樓需要推進改造,這種情況下要求樓上住戶也100%同意,同樣存在難度;還有部分居民,因為家庭矛盾而拒絕簽約。
針對這些問題,所在居民區黨組織承擔起成套改造的牽頭責任,以黨建引領、自治管理、民主協商的方式做居民工作。
金梅園居民區就在梅川路43弄改造工作中成立了一個由黨員、樓組長、志愿者組成的“凝心愛家互助會”,定期開會共商研究改造方案和推進計劃,共同解決鄰里矛盾糾紛,還主動承擔巡邏和補缺等工作。
其中有一幢樓,因為1戶老人不同意,無法與其他4幢樓同步開工。互助會就和街道一起,鍥而不舍地上門做工作,經過近一年半時間的努力,終于說服老人同意,重啟改建程序。
有關職能部門在施工工程中不斷聽取居民意見、尋找更佳改造路徑。比如,專業人員發現,一些非成套房屋分散在成套房屋之間,大部分房屋間距不符合規劃部門的改造要求,但是居民仍然強烈要求改造;還比如,有的居民提出,同一個小區每幢樓情況都不一樣,能否因地制宜采用多種方案并行的方式滿足需求;而涉及到同一幢樓里已成套、不需改造的業主房屋原裝修受到破壞的情況,建議設立專項經費進行補償和矛盾化解……下一步,職能部門將不斷優化方案,把民生工程做得更加完善。
更多資訊
-
強化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功能,共育國際一流創新生態!程向民帶隊深入區重點企業調研2023.9.8
9月6日上午,松江區委書記程向民帶隊深入部分區重點企業開展調查研究,了解企業發展狀況,傾聽企業訴求建議,并會同相關部門現場協調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程向民指出,要強化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策源功能,著眼“從… 查看詳情 >
-
來楊浦這個“秘境花園”,在綠意中感受靜謐2023.9.8
近日,第四批50個上海市民“家門口的好去處”名單出爐。楊浦的學悅風詠書社、復興島公園、228街坊、長陽創谷活力中心、楊樹浦電廠遺跡公園共5處獲評。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本次新入選的復興島公園,… 查看詳情 >
-
“大零號灣”、“天工之家”……上海閔行高質量發展亮點多2023.9.8
高校科技成果如何高效轉化?科學家與資本如何溝通?養老服務能力如何建設? 激活科技創新“主引擎”,打造產城融合“新高地”,上海閔行區積極回應市民對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和美好生活期待。9月7日,記者對“大零號… 查看詳情 >
-
閔行立足“一南一北”戰略支點,打造創新開放發展新高地2023.9.8
在南部“大零號灣”,一條“從0到1,到10,再到100”的科技創新生態鏈初步構建,環高校科創帶已具規模,科學家創業形成氣候,硬科技企業達3000多家,其中60%-70%為高校師生校友企業……科學家、企…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