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傳統建筑設計遇上“互聯網+”,這家虛擬設計院厲害了!要玩轉BIM、MR還有AI

來源:上觀新聞 2017-05-31 20:05:352017.6.1

虛擬設計院并不是要去運營一家設計院,而是旨在搭建一個行業生態圈。

當你漫步城市,驚嘆于一座座標志性建筑的時候,也許并不知道,現代信息技術對建筑設計行業帶來的變化。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的建筑設計師首次甩開沉重的圖板,開啟電腦繪圖時代,此后又相繼進入各專業協同設計、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新的階段。

上世紀50年代,華建集團前輩設計師正在進行中蘇友好大廈(現上海展覽中心)設計繪圖

上世紀60年代,設計師們繪圖的工作場景

1988年,建起了CAD工作站,設計師們進入電腦繪圖時代

但即便如此,仍無法完全適應當前建筑設計企業跨地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舉個例子,著名的央視“大褲衩”請來華東建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華東院的設計師設計,出圖的時候,打印了整整一卡車設計圖紙送往北京,既不經濟、運輸也不方便。傳統的建筑設計行業對接“互聯網+”的需求強烈。

中央電視臺新臺址

和一些行業由帶著資本的第三方平臺“攪局”,從而推動行業變革不同,在建筑設計領域,這一次是由業內龍頭企業主動依靠上市公司融資,構建網絡平臺,從而向行業發展4.0版——智慧階段,也就是以新型互聯網技術,包括云、物聯網、AI(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新技術應用邁步。

5月31日,華建集團正式揭牌華建數創(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布第一代虛擬設計院平臺產品——“云華建”Beta版,這也是全國首家建筑工程設計項目數字化協同平臺。同時,華建集團分別與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歐特克軟件(中國)有限公司、盛裕控股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全息技術MR混合現實、互聯網軟件服務模式、BIM+FM平臺產品開發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打造適合工程設計咨詢行業的平臺化解決方案,攜手開拓國內外市場。

那么,這個虛擬設計院平臺究竟將怎樣玩轉BIM、MR還有AI等炫酷的技術?


重點做好三類“加法”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登陸華建數創的虛擬設計院平臺,發現這是一個對建筑企業內部及外部人員、技術和信息等設計全資源進行跨組織、跨地域共享和工作的互聯網平臺,擁有“云協同”“云管理”“云專家”“云軟件”“云規格”五大板塊。

“虛擬設計院并不是要去運營一家設計院,而是旨在搭建一個行業生態圈。”華建集團董事長秦云表示,華建集團在“十三五”規劃中,按照創新和轉型發展要求,將信息產業化作為重要的戰略新興業務板塊,通過推進集團設計業務與互聯網的融合,創新“互聯網+設計”的商業模式。“我們希望利用虛擬設計院這個平臺,整合產業上下游,為行業所有參與方提供互聯網平臺和服務。”

和傳統的建筑設計業務板塊不同,華建集團的虛擬設計院重點做三類“加法”。

第一類是互聯網+設計。通過搭建為設計師和設計院群體提供服務的虛擬設計院平臺,整合業內資源,打造“虛擬、共享、自由”的新模式。

華建集團在虛擬設計院平臺上,共享了7000名建筑設計師、480個設計團隊、960個中大型項目以及1.08萬個工程設計及咨詢服務資源與信息,其中不乏江歡成、魏敦山、唐玉恩、蔡鎮鈺、汪大綏、沈迪、王衛東等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未來,業內外的企業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實現協同設計。

第二類是數字化+建筑。以BIM技術為核心,致力于探索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AI等新技術與BIM、FM(設備管理)、GIS(地理信息系統)融合的完整解決方案,設計出符合未來城市發展需求的智慧園區、智慧城市。

第三類是虛擬化+工程。主要是以VI技術為代表。此次,華建集團與微軟(中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微軟在中國建設工程行業的唯一一家戰略合作伙伴。雙方的首個合作點就是基于HoloLens(微軟公司開發的一種MR混合現實頭戴式顯示器)和Holograph的虛擬現實技術的合作。Hololens是繼VR、AR技術之后的第三代技術,被稱為MR的混合虛擬技術,這款產品在今年5月23日剛剛進入中國。由于可以把BIM虛擬方案和現實進行集成展示,判斷方案與現實的耦合度,MR技術在建筑設計領域的發展空間也非常被看好。

工作人員在調試設計利器——HoloLens全息眼鏡


打破空間地域限制

“打造基于互聯網的‘虛擬設計院’,在推進企業改革創新和發展轉型的同時,我們也希望在引領和推動行業發展方面發揮應有作用。”華建集團總裁張樺表示。

作為我國建筑設計行業的龍頭企業,當前,華建集團已有60%的設計項目遍布在上海以外的全國各地及海外。依托云端的平臺,設計師們可以更好地協同工作,實現跨組織、跨地域、全資源,更好加速企業“走出去”,提升工程設計咨詢服務的整體效率。

實現“互聯網+”,也能更好地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有了云端平臺,設計師可以采用無固定工位模式,以項目的所屬地就近選擇辦公場地進行工作。由于工程的所有數據都存儲在云端,因此他無論身處哪個辦公室都可以順暢進行異地協同辦公,打破空間地域限制。今后,也不再需要異地打印、運送設計圖紙。

而此次,華建集團與在建筑設計領域軟件的市場占有率近80%的美國歐特克公司牽手合作,有望實現基于互聯網模式的軟件許可授權模式的變革。

“以往,設計師使用的一個常規制圖軟件,每臺電腦安裝一套,就需要每年1.5萬元的費用,而設計師實際使用時間,不會超過1/3。”張樺表示,與歐特克合作后,設計師對于軟件的使用,將從需要購買永久許可證變為租賃,按照使用時間計費,可大大節省軟件使用成本。

此外,這一互聯網平臺還會建立用戶的認證后評估的體系,依托華建集團60多年的質量控制體系,由具有豐富經驗的技術質量控制人員對設計項目進行在線認證。并實現項目全過程在線監控和質量抽查。

作者:張奕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