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藝術家扎根鄉間數月,用手中畫筆描繪出了“東海瀛洲”
來源:上觀區情2018.1.10

兩只水鳥在水霧迷蒙的蘆葦蕩里悠閑地梳理羽毛;一尾漁船在夕陽下的江灘上撒下大網;一支亭亭玉立的崇明荷花搖曳在水波蕩漾的清池里……1月10日上午,靜安區文化館三樓展出了近百幅描繪崇明生態景色的書畫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駐足觀看。經過4個多月的精心籌備,由崇明區政協和靜安區政協聯合主辦的“‘世界崇明·國際靜安’兩區畫家畫崇明作品展”正式開幕。
黃阿忠 《三月花開》
去年3月,崇明、靜安兩區政協結為友好政協,之后共同邀約兩區藝術家前往崇明采風筆會,領略崇明自然人文風情和生態建設成果。數月來,兩區34位藝術家創作了近百幅書畫作品,用畫筆展示了美麗崇明的自然風貌和世界級生態島的風采,描繪了海島群眾的幸福生活。
馮樹榮 《蘆蕩靚影》
此次展覽不乏名家名作,靜安書畫家韓天衡、廖炯模、王宏喜、陳古魁和崇明書畫家丁觀加、黃阿忠、徐茂平、陸春濤等均有作品參展。比如崇明籍畫家丁觀加,為此次畫展創作了《江灘十月》等作品。丁觀加1937年生于崇明島,以創作山水畫作品名聞當代畫壇,享有“丁家山水”的美譽。去年,他還將精心創作的描繪灘涂濕地的30件國畫作品捐贈給崇明區文廣影視局,這些國畫作品的創作時間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時間跨度達30年,描繪了崇明東灘壯闊秀美的濕地風光。
張志安 《崇明荷花》
姚偉超 《學宮秋韻》
崇明有“東海瀛洲”之美譽,也是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生態名片”,歷來是藝術家、文創人士靈感迸發的福地。比如去年1月,崇明區舉辦的“鳥瞰崇明”航拍攝影大賽吸引了廣大攝影愛好者提供近千張作品,最終精選出來的作品也以攝影展的方式讓廣大市民游客一飽眼福,部分優秀作品還在虹橋機場、陸家嘴、南京路世紀廣場大屏幕等人流集中處以公益廣告形式呈現。“無論是攝影展、書畫展還是其他藝術形式的展覽,都是以文化藝術為媒介,向社會展現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成果的良好手段。人民政協具有人才薈萃、聯系廣泛的優勢,我們希望通過這次作品展,一方面讓更多藝術家關注崇明、集聚崇明,另一方面也讓更多人了解崇明的魅力。”崇明區政協相關負責人表示。
黃勝 《秋之江郊》
記者了解到,此次作品展在靜安區文化館將展出到1月17日,之后將于本月底在崇明繼續展出至3月初,市民游客可前往觀賞。
更多資訊
-
項目結構封頂,上海這個新城打造國際一流教育綜合型社區2023.9.21
9月20日,金橋臨港平和項目結構封頂。該項目覆蓋了從幼兒園到高中全學段,預計2025年9月對外招生,總投資達32.9億元,總建筑面積30.1萬平方米。對標國內外一流教育社區項目,引入業內最先進的設計理… 查看詳情 >
-
九成企業感到貿易便利,八成認為成本下降,上海自貿試驗區政策效應顯著2023.9.21
9月20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10周年主題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張江科學會堂舉行。 作為全國第一個自貿區,上海自貿試驗區掛牌十年來,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不建“… 查看詳情 >
-
大虹橋傳來喜報,又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入駐,看看哪家是你熟悉的企業?2023.9.21
“選擇大虹橋,就是選擇未來”,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關于推動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進一步提升能級的若干政策措施》發布后,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核中核”的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讓更多海內外有識之士把投資興業的目… 查看詳情 >
-
首單、首次、首筆……上海自貿區十周年,銀行業保險業交出了怎樣的答卷?2023.9.21
截至6月末,上海自貿區內銀行業機構數量達588家,其中區內法人機構49家,分行級機構121家,分行級以下機構418家。保險機構數量為135家,其中區內法人機構16家,分公司54家,分公司以下機構65家…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