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這個鎮,為何出現了"祖輩課堂"?
來源:上觀區情2018.3.5

3月5日上午,在金山區廊下鎮景樂路益民路路口,一個小廣場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這里正在開展主題為“弘揚雷鋒精神 傳承鄉風文明”的“3.5學雷鋒”活動,愛心義賣角、政策咨詢角、便民服務角等攤位吸引了許多居民和黨員干部前來參加活動。
不過,今年廊下鎮舉行的“3.5學雷鋒”活動,并不單單是當天臨時擺攤的修鞋、理發、磨剪刀的便民服務,更多還是用文化志愿服務的方式,長期滲透到宅基頭和車間里。當天下午,鎮文體中心將一批書籍和書架送進了鎮上的兩個企業里,給職工創造一個“書香”午休時間。同時,"祖輩課堂"、"職工學堂"、"午間課堂"也被送到了各村居,通過一場場文化志愿服務讓農村百姓如沐春風。
廊下鎮正在創新形式讓雷鋒精神綻放時代光芒。比如,“祖輩課堂”的老年志愿者們發揮余熱,自發將生活中的小故事編成小品,來到宅基頭上自導自演,用蘊含文明鄉風的小故事傳承好家風好家訓,和睦鄰里文明鄉村。“職工學堂”的崗位志愿者們則發揮專長,致力于讓企業職工們能夠“快樂學習 、精彩工作、 健康生活”,把養生健康類、安全教育類、技能培訓類、文化休閑類、家庭教育類、素養提升類等六類課程配送到企業的車間里,同時還為企業職工創造學習平臺、社交平臺和成長平臺。“午間課堂”的教師志愿者們也發揮特長,由社區學校搭建平臺,提供教學場地,志愿者們為鎮區的居民、村民們提供書法、國畫、瑜伽、茶藝、彈琵琶等免費教學。
“學雷鋒”要從娃娃抓起。目前,廊下鎮的中、小學校均有自己的志愿服務隊伍。比如,廊下小學的學生志愿者們有個統一的名字叫“鮮軍式好少年”。在廊下,人們都會說"全國有雷鋒,廊下有鮮軍"。曾因英勇救人而犧牲的少年張鮮軍烈士,如今已被廊下百姓當成身邊的“雷鋒”。
此外,廊下還有“青年黨員團員志愿服務隊”、“家長志愿服務隊”以及“廊下小導游”,老師、家長、學生均組建了自己的志愿者隊伍。比如廊下中學的大愛文化,倡導“把心捧出來,把手牽起來”,全校師生都是“綠葉使者”志愿者服務隊的成員。
去年,廊下鎮還成立了“向陽花開”志愿服務隊,為單親、貧困家庭的孩子們進行義務補習功課。15名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及在校大學生均聞訊加入,每周末風雨無阻來到中聯村、勇敢村為這些特殊的孩子補習功課,疏導心理。對孩子們而言,“向陽花開”的哥哥姐姐們,既是老師也是最好的朋友,讓他們可以打開心扉傾訴成長的煩惱。
“向陽花開”志愿者服務隊,累積目前已經完成20次志愿服務。“勇敢村正在上五年級的小蔣,自從跟中聯村的志愿者朱姐姐成為好朋友,性格明顯比以前開朗多了。”志愿者朱輝開心地說。據悉,這將是一項長期的“學雷鋒”志愿服務項目,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不同人群提供精準服務。
近兩年來,廊下鎮還堅持打造一支“文化酶”的文化志愿者服務團隊,讓他們像“酶”一樣,發揮催化劑的作用,像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讓“鄉風文明”遍地開花,實實在在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更多資訊
-
圍繞“城中村”改造、城鄉轉型、“大零號灣”建設……這些年輕人聚到了一起2023.10.8
近日,閔行區委黨校第26期中青班學員,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聚焦當前區域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努力錘煉調查研究的硬功夫,研學深思促發展。9月11日—28日,由32名學員組成的6個課題組… 查看詳情 >
-
“土”文化引領“新”產業,崇明豎新鎮深耕非遺文旅打造鄉村消費新體驗2023.10.8
中秋國慶長假期間,位于崇明區豎新鎮的“木棉花開”手工社里每天都人頭攢動。熱愛土布的游客和手工愛好者們,喜歡去那里體驗“線帶編織”等多個非遺項目。在非遺傳承人、“木棉花開”手工社創始人宋榮耀的指導下,大… 查看詳情 >
-
上海市中心“老破小”原址重建,六旬爺叔將住上電梯房四樓,獨門獨戶房間朝南2023.10.8
10月7日上午,國慶長假剛過,黃浦區保屯路211弄(部分)舊住房成套綜合改造(拆除重建)項目開始改造施工:一片空曠的場地上,幾幢舊樓已被拆除,一臺打樁機準備就位。 保屯路211弄地處半凇園路街道,房屋… 查看詳情 >
-
桃浦鎮加梯“八步法”,打造全生命周期管理樣本2023.10.8
桃浦曾是老工業區、“兩灣一宅”動遷導入區,鎮域內以老式售后公房、動遷房、早期商品房為代表的多層住宅量大面廣,老年人口占比高,群眾“爬樓難”問題亟須解決。 加裝電梯工程,是提升普陀區桃浦鎮居民幸福指數的…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