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突破物理學界80年難題的“85后”海歸教授為何把家安在上海
來源:上觀2018.3.14
“這些年,國家加大了引進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的力度,尤其是設立的‘青年千人計劃’對我們這些留學海外的年輕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面對周圍人的詢問,上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寇煦豐都會如此解釋當初選擇回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的原因。
雖然已經是一名助理教授,寇煦豐其實是個“85后”。年紀輕輕,資歷卻不淺。他現在不僅是第十三批國家“千人計劃”青年人才項目入選者,在科研方面更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自從2016年2月加入上海科技大學以來,寇煦豐建立起了一支以年輕人為主的研究團隊,針對我國未來信息技術領域的若干戰略性科學問題,開展基于拓撲量子材料和新型多功能器件的研究。去年7月,中美科研人員聯手發現正反同體的“天使粒子”——馬約拉那費米子,結束了國際物理學界對這一神秘粒子長達80年的漫長追尋。其中,就有寇煦豐團隊的功勞。當時,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表了這項重大突破性實驗成果,寇煦豐是通訊作者之一。
其實,按照寇煦豐原先的規劃,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完博士學位后,先在美國工作幾年再決定是否回國。后來,國家和上海不斷出臺的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以及科研院所完善的硬件設施,讓他最終決定畢業后就回國發展。
“來到上海后不久,我和妻子、孩子就在最短的時間內落戶,并居住在學校提供的教授公寓里。”寇煦豐說。一系列針對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的人才優惠政策,充分解決了寇煦豐的后顧之憂,也讓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所熱衷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
記者從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了解到,近年來,上海不斷完善海外人才引進管理服務體系,出臺了《鼓勵留學人員來上海工作和創業的若干規定》、《上海市海外人才居住證管理辦法》、《留學回國人員申辦上海常住戶口實施細則》、《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支持留學人員來滬創新創業的政策,持續加大留學人員引進力度。隨著上海政策創新、環境優化、服務水平的全方位提升,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衷情上海、選擇上海、留在上海。
據統計,近5年來,本市引進的留學人員比上一個5年的兩倍還要多。2017年本市留學人員落戶9443人,同比增長32%。目前,來滬就業和創業的留學人員已達15萬余人。留學人員在滬創辦企業超過5000家,注冊資金超過7.8億美元。
朱瓏就是留學人員在滬創業大軍中的一個,他從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博士畢業后,由“學霸”變身人工智能領域創業者。2012年,朱瓏在上海成立依圖科技,致力于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與行業應用相結合。目前,依圖的技術已經服務于安防、金融、交通、醫療等多個行業。去年5月,依圖科技宣布獲得3.8億元C輪融資。近期,朱瓏還入選第十四批國家“千人計劃”創業人才項目。
當初之所以選擇來上海創業,朱瓏給出的解釋是,人工智能創業與傳統互聯網O2O創業的最大區別在于需要極強的科研支持,更高的科學性、嚴謹性、工程性。而上海務實細膩的城市風格和創業創新環境能夠孕育這樣的人才和環境。“同時,上海市領導和有關職能部門對創新型企業發展也非常關心。本人于2014年通過留學人員落戶政策很快落戶上海,近兩年團隊也有近十名留學人員辦理了落戶。”朱瓏說。
一系列人才引進政策讓上海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海外人才眼中的“東方明珠”。上海已經連續五年在“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評選中拔得頭籌。本市留學人員政策發揮了吸引和鼓勵留學人員來滬創新創業的積極作用。來滬就業創業的留學人員不僅數量越來越多、學歷越來越高、結構越來越優化,并且還越來越年輕。
從學歷層次來看,去年本市引進的留學人員中,93%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他們熟悉國際語言、通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視野的特點和優勢,與本市大力推進的自貿區和科創中心建設有較高的契合度,能夠更好地發揮特長和獨特作用。
從留學回國人員的年齡情況來看,近九成的留學人員在30歲以下,平均年齡為27歲。從行業類別看,92%的留學人員選擇在第三產業就業創業,主要集中在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金融業等6個行業。這與上海的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相一致。
另外,越來越多的海外高層次人才選擇在上海“扎根”。據悉,目前本市已有1145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入選國家“千人計劃”,957名海外高層次人才入選上海“千人計劃”;3376名優秀留學人員入選“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