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造”科創園區落地山東濟南!“科技+”成地產轉型新趨勢
來源:上觀2018.8.14

8月13日,一家聚焦先進動力核心技術及裝備的工程開發及產業化的科創園區在山東濟南簽訂合作協議,與其共同成立的是初期投資約1億元的創業投資基金。
這是來自上海的房地產企業“綠地控股”在全國布局的第6家創客中心,在此之前,綠地已經分別與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建立了校企合作平臺,在上海、南京分別落戶,未來還將進軍西安、鄭州等地。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獲悉,這是綠地首次與中國國家級科研機構中科院開展合作,搭建科創企業金融服務平臺。隨著傳統住宅業務駛入平穩發展軌道,房地產企業如恒大、萬科等紛紛進軍科技產業,“科技+”成地產轉型新趨勢。
2020年前建成10個創客中心
走進虹橋地區的“交大綠地金融創客中心”,“璟和技創”CEO樊天潤正在辦公室仔細檢查一臺臺用于下肢康復訓練的康復機器人。這臺機器人正是綠地正在孵化的“大健康”產業的產品之一,目前已惠及超過兩萬名下肢受到創傷的患者。創客中心運營總監徐薇介紹,類似的孵化項目,在創客中心內可享受30%-40%的租金優惠,同時還將享受配套的信息、人才、資本、營銷等全要素創業及產業服務平臺。
類似創客中心已在上海建成4家,模式頗為相似:從知名高校導入一流的科研資源在創客中心內孵化,通過配套服務和后續渠道平臺的搭建,讓原本固守于高校內的科創成果更快走向市場。房地產企業提供空間和資本支持,高校導入人才和學術資源。
“傳統房地產企業正在尋求經濟增長新引擎。” 綠地控股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隨著上海制造和創新創業能力不斷提升,房地產企業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電子信息、大數據等新興產業,從傳統城市建設商向城市綜合運營服務商轉型。”預計到2020年前,綠地將建成10個科創中心,同時布局“科技小鎮”,形成4個十億級規模的科技園。未來,綠地集團10%-15%的營業收入將由科技產業貢獻。
科技如何“反哺”地產
“目前,創客中心的孵化功能社會公益性多于盈利性,后續發展乏力,無法實現資源和人才的集中利用。”徐薇說。如何擺脫對傳統住宅業務的依賴,將產業地產轉化為可持續商業模式,是如今的房地產企業面臨的挑戰。
在綠地創客中心中,完整產業鏈的雛形已布局完成。創客中心將在前期篩選入駐企業,選擇符合房地產“基因”和市場導向的項目集中孵化,并提供科技信貸、保險等多元化金融服務配套支持。等到項目成熟后,綠地將直接入股或收購部分創業項目,并將其成果引入已有的地產、基建、消費等項目中。
另一種投資模式是直接入股擁有產業“領頭羊”效應的高科技企業。日前,綠地與人工智能企業“深蘭科技”合作建設的無人超市已在海口落地,普遍使用自動購物的無人貨架。不同于之前的二維碼識別,無人貨架通過紅外光源對人體手掌進行照射,再利用血液中血紅素進行身份識別。未來,深蘭科技還計劃建設“無人小鎮”,打造人工智能產業園區。這家科技“新銳”已獲多家資本青睞,綠地正是其股東之一。
深蘭科技研發的“無人貨架”
“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科技產業已成為知名地產商戰略投資和轉型的重要方向。”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認為。例如,恒大已宣布投資20億美元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萬科則推出“萬科智造”,將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新能源領域的高新科技手段運用于住宅項目。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下,房地產通過多元化版圖布局科技產業,將有助于更新城市的經濟動能,保持企業的長線競爭力。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