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氏創新中心預計2019年完工,張江除了50萬科技主力軍還將迎來數百名頂尖科學家
來源:上觀區情 2018.8.30

今天下午,記者在“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主題采訪過程中了解到,首家入駐張江的藥企羅氏正在打造一座占地1.4萬平方米的創新中心,預計到2019年7月可竣工。屆時,數百名科學家將入駐開展研發工作,上海將成為繼巴塞爾、舊金山之后,羅氏的第三個全球戰略中心。
“創新中心投入使用后,將主要從事乙肝藥物、抗生素和炎癥藥物三方面的研究”,羅氏研發(中國)有限公司藥物化學、外部創新研發負責人沈宏告訴記者,上海有大量的國際性人才,此次成立創新中心,引進的科學家隊伍中,有約三分之一的比例來自海外,大多數則是本土培育的高級人才。“我們希望這個創新中心能成為羅氏和國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平臺,推進藥物研發進程,早日造福病患。”
羅氏高致敏實驗室
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核心承載區,張江從1992年建園,經過26年的發展,在空間外延拓展的同時,產業形態、發展內涵也在不斷豐富變化,經濟體量不斷擴大,發展能級不斷提升。如今的張江有兩張王牌,“左手是醫產業,右手是藝產業”,張江文化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曉煒告訴記者。
如果說羅氏是張江醫產業蓬勃發展的代表,那么提到張江的“藝”,就一定要來位于桂丹路899號的張江國創中心了。記者在現場看到,原本三層樓高的、用于集成電路封裝測試的老廠房,現今被改造建設成了上海單體體量最大的文創建筑。張江國創中心里集合了商業、辦公、政府服務等多種功能,為張江園區50萬科技主力軍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高品質生產、生活所需的“養料”。
在國創中心一樓,“高顏值”的張江城市書房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表面看,這是一個給周邊白領提供文化服務的閱讀休閑場所,實際上,它卻承載著其他隱形功能。據工作人員介紹,書店還是便于張江園區文創企業對外傳播的重要窗口。來自喜馬拉雅app的智能音響、閱文集團培育的暢銷小說……這些土生土長的張江企業和它們的文創產品,在這里獲得了更好的展示效果。
在國創中心內的歡樂互娛游戲公司,記者見到了傳說中的“張江男”。他們絕大多數穿著質樸,窩在辦公室電腦前,集中注意力地工作著。公司聯合創始人劉其炎告訴記者,公司自入駐張江,已經制作出多款手游、頁游產品,單單在2017年,就實現了企業凈利潤1.3億元。而通過浦東的相關人才政策,不少員工也成功實現了落戶,并入住了設施完備的人才公寓,可以無后顧之憂地全情投入游戲開發。
陸曉煒介紹,如今的張江已經形成文創產業高度集中的態勢,園區產城融合水平也越來越高,“不僅科技企業上下游扎堆,相關商業配套、內外部交通網絡也在不斷完善。”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