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絲6000分之一細的納米芯片明年量產,獨立自主的首例抗癌創新藥近期將推向市場
來源:上觀區情2018.8.31

一部《我不是藥神》喚起了國人對抗癌藥的關注,而中興事件則警示了我們核心技術不能受制于人。全力建設全球科創中心的上海,正在瞄準生物醫藥、集成電路、智能制造等核心技術行業持續發力,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成績。
昨天上午,記者跟隨“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主題采訪團來到了位于蔡倫路781號的張江藥谷,參觀張江藥谷生物醫藥創新交流中心。
記者一進中心,便聽到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首席科技官蘇慰國帶來的好消息。“由黃埔醫藥獨立自主的首例抗癌創新藥呋喹替尼近期將要推向市場,它是首個從發現到新藥上市申請都在中國完成的主流抗腫瘤新藥,是中國腫瘤新藥研發實力的代表。”
蘇慰國告訴記者,呋喹替尼是和記黃埔醫藥自主研發的具有全新結構的喹唑啉類小分子抗腫瘤1類創新藥。在I期和II期臨床試驗中,呋喹替尼顯示出了對結直腸癌作用強、毒性低、耐受性好的優勢,為III期研究FRESCO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證據支持。該項目作為上海市首批MAH試點品種,有望在近期獲批后推向市場,成為首例落地創新藥。
據上海張江生物醫藥基地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樓琦介紹,“張江藥谷”除了和記黃埔醫藥公司,還有上海君實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諸多科研力量雄厚的藥企。基地始建于1994年,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善的生物醫藥創新體系和產業集群。作為上海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國家醫藥出口基地的核心區,基地內集聚了國內外生命科學領域企業、科研院所及配套服務機構400多個,在新藥領域從新藥探索、藥物篩選、藥理評估、臨床研究、中試放大、注冊認證到量產上市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是國內生物醫藥領域研發機構最集中、創新實力最強、新藥創制成果最突出的基地之一。
隨后采訪團來到了位于張江路18號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這里同樣給記者帶來了意外的驚喜。
“目前我們的14 納米FinFET技術獲得重大進展,目前已導入客戶。頭發絲6000分之一細的14納米級別芯片生產線,明年上半年即可實現量產。”中芯國際公共事務部丁潔帥告訴記者,中芯 14 納米級別生產線是中國目前最高端的芯片制造工藝技術,大大縮短了與國際領先水平的差距。
芯片的原料晶圓 ,而晶圓的成分是硅,硅則是由石英沙所精練出來的,因此被譽為現代科學結晶的芯片其實是從砂子中提煉出來的,其經過芯片設計、晶片制作、封裝制作、成本測試等多個環節,最終形成芯片。
據介紹,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總部位于上海,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技術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制造企業。公司主要業務是制造集成電路芯片,提供0.35微米到28納米不同技術節點的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并在光罩制造、IP研發及后段輔助設計服務、外包服務方面提供全面一體的晶圓代工解決方案。公司于2004年3月成功地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中國香港聯合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成為中國率先上市的芯片代工廠。
此外,記者還參觀了張江5個眾創集聚區之一的張江國際創新港,以及代表智能制造的上汽集團乘用車臨港生產配套基地、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感受到了浦東打響“上海制造”品牌,在工業4.0、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