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每平方米創收超3.6萬元的園區,提出要打造“中國大數據產業之都”
來源:上觀2018.9.19

“力爭到2020年,基本建成大數據資源高度匯聚、大數據企業與產業高度集聚、大數據基礎設施國際領先、大數據人才充分匯聚、大數據創新應用先行先試、大數據標準制訂全國引領,具有區域(長三角)影響力的大數據產業集聚地,成為上海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數據核’和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數據港’。”在今天舉行的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靜安國際大數據主題論壇上,市北高新園區發布了“市北高新園區大數據產業發展”及“全力打造中國大數據產業之都三年行動計劃”。
大數據及應用技術正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先導驅動要素,市北高新園區是上海唯一被認定的“上海大數據產業應用高地”,園區大數據企業集聚度“高”、資源要素“全”,應用場景“廣”。
目前,園區集聚了185家行業隱形冠軍與具有獨角獸基因的大數據企業;匯集了上海市政府大數據中心、上海數據交易中心、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復旦大數據試驗場、交大健康大數據研究院、聚能灣國家級孵化器、靜安大數據創新加速器等國際國內重要的創新資源平臺;大數據場景分布有旅游、金融、健康醫療、跨境電商等,園區企業還參與到城市與產業園區精細化管理中。園區平均每兩個工作日就有1家企業入駐、每平方米可創造企業營收超過36000元、實現企業稅收超過5000元。2018年上半年,園區企業實現總營收1006億元,上繳總稅接近60億元,繼續在“經濟密度”上領跑全市開發區。
為進一步精準識別園區大數據產業在全球、全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乃至新一輪數字經濟、智能產業迭代創新中的特殊位置、特殊使命和特殊優勢,園區聯合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共同開展了《全力打造中國大數據產業之都,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研究。
“市北園區以新一輪大數據產業變革為引領,將聚焦四類企業構建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價值鏈。一是要瞄準擁有世界領先技術和全球頂尖科技產品的大數據行業巨頭,力爭全球最尖端的科學技術和世界級的產業前沿項目落戶市北園區;二是要關注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創新工程和創新項目,造就一批在大數據應用領域內敢于顛覆善于跨越的細分行業龍頭;三是要引進行業內具有顛覆性技術的創新型骨干企業,以技術的群體性突破催生產業發展的新技術和新模式;四是要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速度快的潛力企業,建立大數據領域內‘專精特新’企業遴選體系,幫助這些企業快速成長為獨角獸和瞪羚企業。”市北高新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羅嵐說。
記者了解到,園區已初步擬定了建設“中國大數據產業之都”的可量化指標體系,并將在未來三年的實踐中進一步豐富完善,目標瞄準“世界級名園”。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