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給員工放帶薪假的法國老板,為何要和上海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來源:上觀2018.9.27

看得出,法國人高晟天(Jean-Etienne Gourgues)是個比較關注細節的人。采訪當天,他身上那套淡灰色的西裝,正好配上了掛在胸前的銀白色白玉蘭紀念獎牌。還沒等記者開口,他就主動伸出右手,樂呵呵地來了句中文:“你好”。
其實,長得高瘦的高晟天算是“新上海人”了。2014年,他來到這里擔任保樂力加中國董事總經理。如今4年過去了,企業發展的不錯,他對這座城市感情也愈來愈深,用他的話說,一家人在這里生活的“非常自如”。
“幫助社區中需要幫助的人”
“我們先聊聊企業的公益日活動吧。”高晟天沒按常理出牌談公司發展,“在這一天,我們鼓勵大家走出辦公室,開展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的志愿活動。”
剛開始,公益日主題往往與公司的業務有關,比如宣傳“酒后不駕車”“非成(成年人)勿飲”等。“但我希望主題更豐富一些,能觸及我們所在的社區。”高晟天說。于是,從前年起,公益日活動更“接地氣”。那年,員工在淮海公園設立公益市集擺攤義賣,并把所得善款捐給黃浦區有關慈善機構。
“我們想把這筆錢給社區里需要幫助的人。”高晟天說了善款的三個用途,一是給家庭困難大學生作助學金,每人每年5000元;二是幫助高齡獨居老人家庭清洗、維修空調;三是為居民進行用電用氣設施安全檢查。而在今年3月,企業聯合知名買手店舉辦“快閃畫展”,用義賣款項采購了一臺自動體外除顫器(AED),送給了淮海中路街道長者照護之家。
高晟天的同事告訴記者,即使再忙,老板都會抽出時間參加公益日活動。今年,他和員工一起給新天地周邊餐廳、酒吧送去了可降解的紙吸管,呼吁大家一起攜手“拒絕塑料吸管”。當天,全國800多名員工共派發出了30萬根可降解吸管。
“很高興,我們的活動從一開始就受到社區歡迎與支持,員工的積極性也非常高漲。”因此,高晟天決定引入帶薪的 “公益假”制度,也就是大家不再囿于固定時間,而是自由選擇服務社會的具體日子。同時,他也鼓勵員工帶動親朋好友一起做公益,將公益理念傳遞給周邊人。
執行伊始,有人擔心 “公益假”會影響企業的工作效率。但高晟天認為,這對推動員工的士氣和歸屬感有非常正面作用。“大家會感到自己服務于一家有愛心、有追求、有腔調的公司,而不只是重視業務發展。你說對吧?”他笑著問記者。
企業與上海“同呼吸、共命運”
當然,在商也要言商,高晟天也是如此。不過,這位法國商人更愿意把企業發展與上海發展聯系起來。2015年2月,上海市政府提出“鼓勵具有國際國內資源配置能力的企業在滬設立貿易型總部”。第二年,保樂力加中國公司就成為了本市首批貿易型總部。
究其原因,高晟天坦率地告訴記者,對于一家立足上海近14年的跨國企業而言,非常明白要與當地“同呼吸、共命運”,“我們需要充分了解周邊環境,必須清楚上海市與黃浦區的戰略目標,并為這一戰略目標的實現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更讓他高興的是,企業的申請如愿得到上海方面的批準。
他也承認,成為貿易型總部后,對企業發展會大有裨益,既可以從財稅與政府補貼角度,得到各級政府的有力支持,也能第一時間獲得上海對最新政策的解讀,從而更準確地把握發展大方向、了解上海的營商環境。
與此同時,高晟天也很樂意讓企業幫助上海打造“購物品牌”。比如,他向本市酒類監管部門展示了企業的產品可追溯系統,并介紹了公司在這方面的豐富經驗與先進做法,“我們有一套追溯體系叫樂鑒碼,通過掃描瓶身上的二維碼,消費者可以清楚獲知它的所有重要時間點,比如灌裝日期,確保食品安全。”他還透露,這套系統為管理部門提供了不少借鑒思路。
客觀來說,對于一家酒類銷售企業來說,這些年并不算太好的時候。面對日益細分的市場,高晟天把銷售團隊一分為二,在面向傳統消費群體同時,也在中國市場花大力氣推廣入門級產品。如此一來大大降低消費門檻,既讓產品“飛入尋常百姓家”,也使企業盈利大大提升,大家兩全其美。
“這大概也算是一種供給側改革吧?”記者心里想。
“上海變得更人性化、更宜居了”
在2014年正式來上海工作前,高晟天已經多次來過這座城市,第一次是在1997年,印象最深的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那次,他親身感受到了上海的速度,“世博會涉及到大量市政建設,施工給所在區域帶來較大影響,但建設一旦結束,城市交通很快恢復正常。”
此外,他也感受到上海的風度。其他城市的世博展館多為臨時搭建的建筑,而上海采用臨時性和永久性相結合模式,比如中國館如今依然屹立在黃浦江畔。來自法國的他顯然很欣賞這種做法,“把那些優秀場館保留下來,就是留下了城市記憶。”
如今,高晟天已經在上海安了家,夫人與孩子也來到了身邊,“上海對于外國人、外國文化持開放態度,我們一家在這里生活自如。”他也注意到這些年市民規范意識不斷提高,比如車讓人越來越普遍,隨地亂扔煙蒂越來越少。在他看來,城市與市民的關系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城市發展了市民能從中受益,市民注意舉止城市也能更具美感。
記者注意到,雖然是酒業公司老板,但高晟天體型保持得很不錯。他很樂意透露其中原因,“我是個自行車愛好者,周末都會騎上60公里左右。”過去,在上海市區找自行車道并不容易,但如今他欣喜地發現,無論浦東還是浦西,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騎行道,“上海不僅越來越現代了,而且更加人性化、更宜居了。”
作為一名“新上海人”,高晟天不忘促進法中之間的文化交流。在他的倡導下,企業與文化機構合作,支持包括上海國際藝術節、蓬皮杜上海大師展、設計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上海藝術24小時等一系列文藝活動。相關展覽遍及上海展覽中心、西岸藝術中心、龍美術館、余德耀美術館、上海當代藝術館等主流場地,讓市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法蘭西動感、優雅的一面。
在他看來,長時間坐在電腦前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多去各類文藝展覽走走,其實也是創造機會同家人和朋友相聚,從而能夠分享更多快樂。用他的話說,就是在“創享歡聚”。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