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筆!華為在上海開了一家全國最大線下店,卻說不談銷售額
來源:上觀2018.10.29

手機能記錄一滴水滴落的過程嗎?或者,在極其昏暗的海底,手機攝影能記錄神秘的海洋生物嗎?還有千篇一律的平板電腦或電腦面板,除了貼膜,能個性化定制嗎?
這些問題,似乎都能通過華為智能生活館找到答案。10月底,華為在上海開了一家全國最大的實體店,面積超過1400平方米,卻說“不談銷售”。難道華為沒有經營壓力?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現場探訪發現,從這家實體店不僅能看出華為對自身生態系統的驕傲,而且能看出華為的“新零售”實踐,新門店的做法或許能為“服務帶動銷售”提供參考。
產品好不好?消費者自己試
華為的新門店叫智能生活館,位于上海愛情海購物公園,上下兩層。其中一樓展示華為的所有產品,并有工作人員展示這些產品如何在不同場景發揮作用;二樓更像一個自由的體驗空間,主推的不是產品而是場景,消費者能夠自由利用華為的產品進行創作。據工作人員介紹,門店總共出樣200多款產品,包括手機、平板電腦、電腦、配件、智能家居等。絕大多數產品都可以直觀觸摸或試用。
在探店過程中,記者發現幾個設置頗受消費者關注。其中之一是攝影體驗區。攝影是華為手機的強項,但到底有多強,在現場就有體驗環節:消費者可以利用華為最新上市的Mate 20的慢動作功能,拍攝水滴落在地面迸發水花的瞬間,或者直接記錄門店外廣場上音樂噴泉的舞動細節。還有暗光拍照也讓人驚喜:從墻上突出的小盒子的小窗口望進去,幾乎是漆黑一片,可利用華為的手機,卻能拍出里面的美妙場景……比起工作人員的介紹,這種讓消費者直接上手嘗試的體驗營銷,明顯更有說服力。
另一個人氣很高的場景是門店提供的定制服務。比如,當下很多用戶對電子產品千篇一律的外觀不滿意,會用不同的手機殼、貼膜等強調個性化。但在華為智能生活館,不僅有手機殼打印區,而且有個性化定制服務。在手機殼打印區,消費者可以隨意挑選自己喜歡的手機殼圖樣上傳并打印。在手機殼打印期間,如果不想等待,可關注華為智能生活館公眾號,用戶可以在店內參觀和體驗;手機殼打印完成后,微信公眾號會推送消息,提醒用戶領取手機殼。而在個性化定制服務方面,消費者可以根據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后殼的材質添加不同涂層打印;或者體驗華為與合作方共同開發的Laya 3D人臉建模功能,DIY一個可愛的人偶版的自己。
不僅賣智能產品,運營也很智能
門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消費者看到和體驗到的是華為的產品和服務,但智能生活館展示的是華為的生態系統,所以除了產品和服務,還有華為在物聯網等領域的最新成果。比如,門店采用智能環境控制系統,店內的各種設備通過華為的物聯網大平臺連接并進行智能化控制,使得門店的運營也很智能。
一個案例是原本每天開店前需要數名員工在各體驗區開啟各類設備,調試時間需要近一小時,但現在只需店長在平板上一鍵點擊,不到一分鐘即可完成復雜的開店工作,大大節省人工和時間成本。而且這套系統能根據天氣、門店客流、時段等對溫度、濕度、亮度、光照效果進行智能調節,讓消費者實時處于最佳的體驗環境。總的來說,智慧店鋪系統共有20多種功能,覆蓋了收貨、收銀、盤點、防盜、互動大屏、門店在線商城等全部門店場景,堪稱新技術“加持”實體店的“樣板房”。
讓體驗和服務帶動銷售
另一個讓記者感興趣的細節是,這家門店居然不設銷售額考核目標。華為消費者業務大中華區總裁朱平對此接受采訪表示,因為這家店是華為“價值場”的體現:“華為追求與消費者在價值和精神層面的契合,為了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消費場景,通過華為對科技這么多年專注持續投入,再結合我們美學、藝術設計的能力,打造的是一個集科技、文化、服務于一體的全場景體驗空間”。
他覺得智能生活館更是一個“品牌力場”,能從產品層面、生態層面和服務層面為消費者提供極致的體驗:“之前我們可能更多是體驗店、服務店,雖然這些工作做得也不錯,但很難把華為智能終端生態主題展示出來。而智能生活館更希望用戶進到門店后,通過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視覺等多重感官角度,滿足用戶對應用創新、以及各種生活工作場景的需求。”
對于銷售,朱平直言不會考核,但也不擔心業績:“智能生活館沒有任何銷售上的要求,因為是我們品牌主導的店,如果能夠銷售得好也是基于體驗、服務。當然,我們也盡量讓這家店貨源比較充足、品類比較多,所以銷售應該不會是大問題,只是我們絕對不刻意量化智能生活館的銷售指標。”
他還透露,雖然上海開出了全國最大的智能生活館,但華為會繼續推廣自己的“品牌力場”。根據計劃,華為將在今年底在全國開設3000家智能終端體驗店,而未來將在每個省或直轄市開設一至兩家智能生活館,全面展示華為的生態系統。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