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阿里遇到創業小伙伴,用3年時間為2萬家傳統健身館為賦能
來源:上觀2018.12.3

自從開始了為傳統健身房提升互聯網運營能力的工作后,竇贏覺得自己整個人更積極向上了,周圍人眼中最直觀的改變是他以前的生活、打扮都很IT,如今則很潮,“染頭發,經常運動”。
從阿里離職創業后,竇贏和大熊這兩位阿里人帶著團隊做過不少產品,但直到將目標鎖定健身房,才真正驗證了為傳統行業賦能的這條路能走通——短短兩年多的時間,三體云動從上海起步發展到在全國建立10家分公司,服務覆蓋150多個城市,合作場館實現了從0到20000+的發展。
三體云動的版圖擴張迅速。而在健身領域驗證完可行性之后,這個模式正在嘗試復制到教育和美容領域。
一個目標性很強的人
“最近看了《自控力》,有一點感觸很深,想要避免自己的時間不確定,任何事的安排就不能籠統地安排為‘一周內完成’,而是明確哪個時間點去干什么。”這是竇贏對日常時間的安排心得。而回頭看他的履歷,會發現在人生節點上,他也是“一個目標性很強的人”。
竇贏大學讀的財經專業,但他喜歡看營銷管理類的書。2003年,他大學畢業,應聘到南京的一家事業單位,月薪六、七千元,這在當時已屬高薪,普通工薪階層的父母,對此非常滿意,希望他好好干一輩子。但僅僅8個月后,竇贏便瞞著父母辭去了這份穩定的工作。
“很多人都喜歡待在自己的舒適區,但過于舒坦的日子讓我感到崩潰。”2004年,辭職后的竇贏孤身到了上海,找了一份銷售工作,賣一款財務軟件“管家婆”。這份工作持續了兩年,近20萬的年收入,讓他增加了自信,萌生了自主創業的念頭。
竇贏
因為對創業一竅不通,竇贏加盟了廣州的一家創業公司,工作內容是負責招攬加盟商。所謂的“招攬加盟商”,其實也是銷售,但因為是加盟方,他拿不到公司股份,甚至連銷售提成也沒有,每個月僅靠2000多元基本工資生活。
這段創業經歷,竇贏被忽悠了,但“浪費”的時間,積累了不少全新的體會。“此前從未為錢發愁,那段日子讓我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明白創業要勤儉持家,把錢花在刀刃上;我也意識到自己能力、經驗、知識儲備上的不足,還需要實戰磨礪,所以后來去了阿里。”
竇贏至今覺得,在阿里工作的兩年半時間,是自己成長最快的時期。他學會了如何做體系化銷售、BD(根據公司的發展來制定跨行業的發展計劃并予以執行)、對外合作等。“眼界開闊了很多,并且認識了如今一起創業的伙伴‘大熊’。”
連續創業者的自我修養
即便竇贏覺得在阿里能學到很多,但創業的種子早已在他心里扎了根。最近一次高中同學聚會上,同學們在當年的留言簿里,發現他高中時寫的目標就是當企業家。
然而創業這事,失敗是常態,成功反而是偶然。“尤其是從阿里這樣的大公司出來,一開始會有很多不適應。”竇贏分析,在阿里這樣級別的大公司,承擔一個項目,要資源有資源,要流量有流量;但自己創業,再帶著平臺的思維去做事,發現完全行不通,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在阿里,大熊做的是天貓產品,竇贏則是負責入駐商家生態(整合資源、互惠互利)。所以2012年,竇贏和大熊的第一個創業項目毫無懸念地選擇了最為熟悉的電商領域——在上海創立了天品網,相當于一個網上的品牌折扣店“OUTLETS”。
彼時的天品網,跟現在為大眾熟知的唯品會比較相像,而因為起步早,第一年的成績還不錯,做了一個多億的銷售。但一年之后,網站就遇到了瓶頸,主要是供應鏈渠道遭到了同行的突然封殺,無法拿到好的品牌和貨源。因為無法解決供應鏈被人掐斷的難題,第一次創業最后以被收購結尾。當然,在竇贏看來,這也不算太差。
“對于選擇創業的阿里人而言,最先要擺脫的是平臺化的思維,這也是原公司的‘知識詛咒’,如果不能從已有的經驗中跳出來,思路就會受限。” 竇贏如是總結第一次自主創業的經驗。而在天品網被收購后,他給自己放了個假,到處旅行,跟人聊天,在放松的過程中繼續思考未來的創業方向,漸漸有了“移動互聯”、“破局(不做自己擅長的事情)”、“消費升級”這些關鍵詞,進而鎖定了健身領域。
“在確定大的行業方向時,意識到衣食住行領域的大鱷已經太多,把目光轉向大健康領域時,又了解到一些政策層面的條款無法把控。這時發現了健身領域,它是大健康的其中一塊,但健身房大多不具備互聯網運營能力。”
一開始,竇贏團隊想做的是健身類的社交平臺,類似于KEEP,因為當時創業行當里盛行的風口是O2O。2015年6月,團隊自主研發的O2O健身產品“燃健身”正式上線,但上線不過3個月,便遭遇行業瓶頸。“我們分析了數據,發現做O2O對現階段的我們來說是個偽命題。3個月燒掉了3000多萬,不僅花掉了投資人的錢,作為創始人,大熊和我也掏了幾百萬元。”
此后,竇贏圍繞健身領域陸續嘗試了五六個不同的項目,包括健身管理運營軟件(三體云動前身)、健身直播app、行業商城、體脂秤、減脂營等。這這個過程中,對于項目的判斷標準日漸明晰——哪些項目能達到預期增長目標,就留下;達不到,就砍掉。按照這一標準,健身場館運營服務市場顯示出巨大的供給缺口,三體云動項目便逐漸成為了竇贏他們的創業重心。并且,客戶群從To C(針對用戶)轉到To B(針對企業),與竇贏在阿里做系統化銷售的經驗更為契合。
希望做一家無邊界的公司
“大熊的特點是做戰略決策,我的特點是執行力強。定下目標后,我不會再去過多地考慮對錯,努力去做,是我擅長的事。”2015年11月,竇贏開始尋找上海的健身工作室測試產品,獲取反饋和商家需求后再進一步迭代。他把這一次的創業過程分解為三個階段。“首先是0-0.1階段,這個階段是看客戶會不會用你的服務,用了會不會跟你提意見,我們最初的3個月就是做這方面的數據積累;再是0.1-1階段,主要看先期體驗的用戶是否愿意付費繼續使用服務,我們用了半年時間做這方面的轉化;然后是1-10階段,主要看這個市場上是不是有更多的人愿意接受這個服務。”
三體云動上海公司
在這個過程中,竇贏發現另一個奇葩現象,三體云動的商家服務團隊,到了第三階段都不用出去跑客戶了。“創業是找到了痛點還是癢點,區別很大,我們發現為健身場館賦能,有需求的客戶很多。”而三體云動給自己確定的使命是“用智能讓生意更簡單”:一方面,為企業做信息化的智能方案;另一方面,通過對會員的信息管理讓企業實現與會員的深度互動。
“針對人力成本不可逆,我們做了人臉識別的設備,為健身房省去發卡、管卡的成本。運用了我們開發的智能識別系統的場館,每個月都會有詳細的數據分析報告,諸如提醒商戶有的顧客的卡快到期了,有的顧客30天沒來了,幫助他們更好地做好用戶服務,進而提升用戶的續卡率。”在更深入的數據分析報告中,還會指出為什么1000位會員中某100人續費了。
每月一次的三體商學院創業實戰班現場
“為什么健身房的游泳池只能游泳呢?在日常游泳卡之外,是否可以引入游泳培訓?為什么健身房的水吧只服務自己的客戶呢?既然水吧已經占用了5平方米,是否可以入駐餓了么,水吧的營收完全可能從2000元變成了5萬元。”在竇贏看來,以往的健身房只賣健身卡、私教和水,如何幫助健身場館拓開思路,就是客戶需求。
實戰班上的同行小組討論
與客戶離得越近,需求也越明晰。對于單個場館而言,他們的努力一直圍繞兩個大的方向,即提效和增收。三體云動則不斷圍繞這兩個核心去做配套服務,通過智能系統,實現員工在線管理、產品(卡、私教、團教、水吧)在線購買和分享、老板在線管理(老板可以遠程了解當天多少顧客到店、什么課程受歡迎等)。
兩年多的時間,三體云動從上海起步發展為在全國建立了10家分公司,服務覆蓋150多個城市,合作場館實現了從0到20000+的發展。發展版圖擴充迅速,但竇贏并不敢停下腳步。“如今,市面上林林總總的健身運營管理軟件服務商多達幾十家,團隊要發展,就必須不斷變化。
“以前在阿里是一年一個變化,現在是3個月一個變化。”通過分析用戶習慣,竇贏發現健身的客戶群以成熟中產女性為主,她們的金錢分配,一是為了美(健身、美容),二是為了孩子(教育),也因此,在健身領域相對成熟后,三體云動開始切入教育、美容行業。
“一個公司如果只有一個小目標,他的長期性不足。我希望公司是一個無邊界的公司,能有更大的空間和想象力。”下一步三體云動嘗試的教育和美容行業在買單主體上和健身領域的用戶有重合度,而按照物聯網的概念,所有事物都能連在一起。“我們設想過,我們的數據可以有更多的使用場景。比如經常健身的人購買保險是不是可以便宜一些?”
竇贏笑稱,“腳踏實地、仰望星空”是在阿里學到的。而為了給傳統商家的運營賦能,三體云動不斷在創造同行交流的機會。比如,健身房在店多人多的情況下怎么做管理?經營得特別好的健身場館是怎么做團隊績效管理的?這都是“三體商學院”會探討的話題。在剛剛過去的10月,售價2999元的同行分享課程,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健身場館運營者操作的后臺界面
“用互聯網的精神打破傳統行業封閉、刻板的發展模式。”這是竇贏對三體云動未來的期待。
(本文照片由謝飛君提供)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