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智能駕駛”寫進企業名稱的背后,這家企業都經歷了什么

來源:上觀2018.12.5

摘要:受到上海各級黨政部門“店小二”般服務的,可不止“幾何伙伴”一家。

智能駕駛,當下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競相追逐的焦點。可是當一家高科技企業想把“智能駕駛”寫進企業名稱時,卻犯了難。因為工商部門的核名系統中,“行業表述”一項只能選擇較寬泛的“智能科技”,卻沒有“智能駕駛”這個選項。

隨著科技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政府部門的管理服務往往相對滯后。注冊資本1000萬元的上海幾何伙伴智能駕駛有限公司就曾遇到這樣的問題。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在走訪調研中了解到企業的需求,經過積極協調溝通,幫助企業將“智能駕駛”這一新興行業表述放入企業名稱,也為后續此類公司的設立開了先例。

受到上海各級黨政部門“店小二”般服務的,可不止“幾何伙伴”一家。最近,上海各區各部門深入民企和中小企業開展專項調研,千方百計為企業排憂解難,讓他們能夠心無旁騖謀發展。

為新興行業“量身定制”服務

“幾何伙伴”注冊在上海自貿區金橋片區,是一家致力于汽車自動駕駛產品、系統、服務研發、制造和銷售的高科技企業,未來的目標是成為自動駕駛領域的獨角獸企業。

了解企業需求后,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通過“事前指導、事中介入、事后跟蹤”全流程服務,不僅解決了企業核名問題,還解決了經營范圍難題。在申報經營范圍時,“幾何伙伴”想寫上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人工智能通用應用系統等彰顯自身特色的內容,但工商登記的范圍只有“智能科技”這一大類。“對一些企業來說,經營范圍泛化一些會更方便,但在行業細分領域,‘精’‘細’可能更顯示其水平。”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此,市場監管部門專門為該企業量身定制了符合行業要求的經營范圍,最大限度體現行業特色。

此外,浦東市場監管部門還安排專人與企業對接,召集區商務委、金橋管委會等部門開了兩次專題協調會,解決企業登記注冊中遇到的場地、外資備案等一系列難題。有賴于政府部門的貼心服務,“幾何伙伴”把申報材料交齊后,一天內就拿到了營業執照。最近,企業已開始正常運轉。

在企業服務方面,市經信委依托各類實體服務機構,各項服務正在向品牌化、系列化發展。項目主要有重點培育數千家“專精特新”企業、服務萬家小微和“雙創”企業的“千家萬戶”企業服務計劃,千家百億信用擔保融資計劃,中小企業質量提升計劃,百家中小企業改制上市行動,“1100”志愿服務工程,企業領軍人才培訓專項工程等。

推動解決融資難題

市委統戰部聯合市工商聯最近頻繁開展民企走訪調研,詳細了解了民企發展情況,關心企業在經營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在多個區的走訪調研中,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工商聯黨組書記趙福禧時常聽民營企業家提到企業融資、市場準入、勞動用工等熱點問題。趙福禧說,市工商聯將進一步發揮橋梁紐帶和助手作用,積極梳理問題、匯總建議,向有關領導和部門及時反映,努力推動各項政策的落地落實,不斷增強民營企業的獲得感。

融資問題是許多民營企業的共性問題。最近,浦東新區金融局牽頭,會同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證監局以及新區多個部門“組團”向科創企業問需問計。有企業提出,“員工持股”是科技類企業留住核心人才的有效方法,但轉股會產生較大費用,希望適當降低轉股費用。還有企業提出,希望相關部門幫助中小科技創新企業對接科技金融、風險投資、投貸聯動等各類投融資服務。

針對調研過程中,中小企業普遍反映的融資貴、融資難問題,嘉定區通過建立完善政企銀互動“三大平臺”,助力企業破解難題。借助產融合作服務大數據平臺,實現企業融資需求發布、金融機構產品發布、信用查詢評價等功能,縮短產融對接周期,提高對接效率,成立集“評估、質押、融資、處置”于一體的“知更鳥”知識產權銀行服務平臺,幫助小微企業利用專利、版權、商標等知識產權融資。目前已有5家企業融資成功,貸款額900萬元,還有10家企業正在商洽中。嘉定區還與銀行開展技改融資合作,設立技術改造專項貸款項目,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提升產業發展新活力。

探索固化走訪機制

“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必然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和困難。在實地調研中,我明顯感受到了這一點。”嘉定區委副書記、區長陸方舟說,只有對準了路子才能幫企業解“燃眉之急”。“我們要善于換位思考,從企業角度出發,把政府眼中的“多件事”整合為企業眼中的“一件事”,并用通俗的話表現出來,比如建廠房、開藥店、辦產證等,實現流程內部流轉、企業一窗到位,有效提升企業感受度和滿意度。

一些企業面臨“成長的煩惱”。德國科世達集團亞洲總部坐落在嘉定區安亭鎮,因長遠發展規劃需要,公司急需建設總部大樓、研發中心和新工廠。公司本想在現辦公地址西側拿地發展,卻碰到用地“紅線”。

嘉定區領導多次到科世達公司現場調研,進行專題研究,爭取市級政策支持。相關部門對原供地方案進行了調整,最終在各單位配合下,項目涉及的企業搬遷、廠房代建、勞動力安置、搬遷費用補償等事宜均妥善解決,目前項目已經動工,預計明年9月投入使用。

各區各部門還探索將走訪企業的機制固化。浦東新區在深入大調研的基礎上,率先制定并發布《重點企業服務專員工作機制》,設立“一對一”服務專員,開辟服務直通車,為企業從設立到成長、從發展到壯大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服務,確保企業提出的合理訴求能夠及時、有效得到解決。嘉定區開發建設“嘉定人才服務小管家”微信平臺,為人才提供全方位的區域動態、政策咨詢、活動信息、公示公告等信息,開發精英人才俱樂部、精英人才服務卡、嘉定人才林等功能模塊,搭建便捷式的人才辦事通道。為各類人才配備服務專員,在人才創新創業、社會公共服務、個性化服務方面提供全面保障。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