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strike id="l7tx9"><i id="l7tx9"></i></strike><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address id="l7tx9"><span id="l7tx9"></span></address></span><span id="l7tx9"></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dl id="l7tx9"><ruby id="l7tx9"></ruby></dl></span>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strike id="l7tx9"></strike>
<span id="l7tx9"><video id="l7tx9"></video></span>
<strike id="l7tx9"><dl id="l7tx9"><del id="l7tx9"></del></dl></strike>
<ruby id="l7tx9"><i id="l7tx9"><cite id="l7tx9"></cite></i></ruby>
<strike id="l7tx9"></strike>

它是上海灘曾經的集裝箱大佬,“張軍寶”沒落之后再崛起

來源:上觀2018.12.18

摘要:地處黃浦江北段沿線的上港九區、十區、十四區,分別對應張華浜碼頭、軍工路碼頭和寶山碼頭,曾是上海港最大海運集裝箱碼頭,俗稱“張軍寶”。

逸仙路4377號,吳淞海關“三角樓”所在地。這座三角造型建筑今年可謂百感交集——它既目睹了“張軍寶”碼頭集裝箱量的史上最低,卻又在同期見證了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三船同靠”、2萬游客同時上下船的人流大考,更親歷和保障了近百萬噸、貨值100億元的中國制造出口“一帶一路”沿線30余國家。

右為逸仙路4377號吳淞海關“三角樓”。(供圖)

2018年,昔日“集裝箱大佬”儼然沒落,然而跟隨上海城市變遷、功能升級步伐而不斷謀求轉型,新的“張軍寶”再崛起。


從燈火通明到幾天亮一回

地處黃浦江北段沿線的上港九區、十區、十四區,分別對應張華浜碼頭、軍工路碼頭和寶山碼頭,曾是上海港最大海運集裝箱碼頭,俗稱“張軍寶”。

張華浜碼頭和軍工路碼頭。(供圖)

寶山路碼頭。(供圖)

40年前,我國首條集裝箱班輪航線從這里開辟,至21世紀初,三大碼頭迎來黃金時代,其監管海關吳淞海關也由此被稱“全國第一關”,全國海關稅收中一度有1/16來自吳淞海關。2001年進入吳淞海關工作的朱凌記得,鼎盛期,“三角樓”7樓負責貨物放行確認和查驗受理的監控中心,因業務繁忙,日夜燈火通明,24小時受理業務。

然而,隨著外高橋港區逐期建設和2005年洋山深水港正式開港,外港和洋山漸漸挑起兩大外貿主港區大梁。2017年,上海港集裝箱量達4023萬標箱,連續8年居全球之首,但這其中,“張軍寶”占全港箱量的份額卻越來越少,從最高超過90%降至而今不足10%。“三角樓”監控中心的燈,變為幾天才亮一回。2011年,“張軍寶”之一的寶山碼頭關閉,成為而今地產新貴——上海長灘,而與寶山碼頭相對應的吳淞海關查驗三科也于當年停止業務辦理。


關閉查驗三科,迎來三船同靠

不過,在吳淞海關查驗三科關閉前,朱凌與其他5名同事已在參與籌備一個新科室——旅檢科。2011年10月15日,“東方之睛”——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正式開港,吳淞海關翻開郵輪監管業務新篇章,朱凌也轉型為旅檢科首任科長。

朱凌。(供圖)

讓她吃驚的是,郵輪港由零起步,迄今僅僅7年時間,便已躍升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郵輪母港,靠泊郵輪從7萬噸小船變為迄今世界最大郵輪之一16.8萬噸的海洋量子號。去年,吳淞郵輪港接靠郵輪930艘次,今年5月18日,出入境游客突破1000萬人次。

2010年4月27日,吳淞口郵輪港郵輪首靠儀式。(供圖)

今年7月13日,盛世公主號、諾維真喜悅號和地中海輝煌號3條母港郵輪同時停靠,當日吳淞海關共監管進出境旅客達到前所未有的2.1萬人次。

今年7月13日,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新客運大樓試運營,同時迎來3艘大型郵輪靠泊。(張海峰 攝)

歷史總以似曾相識的面目上演,卻從不重復。等待吳淞海關關員們的新挑戰,是比昔日集裝箱碼頭更忙碌的節奏。而今,吳淞海關旅檢科已增至2個科,同時結合從“過路經濟”變為“落地經濟”之需,吳淞海關又新辟郵輪船供監管業務,今年1月至10月,監管保稅船供物品進出口共計3500噸,助力郵輪經濟從量的飛躍走向質的發展。


中國制造從這里走向“一帶一路”

與此同時,張華浜、軍工路碼頭并未沉寂,集裝箱雖少了,但散貨和件雜貨卻多起來。運往埃塞爾比亞的變壓器,出口約旦的燃氣聯合循環電站用管束,以及印度所需定向鉆機、用于伊朗的地鐵車廂,都選擇了從上海啟航。這里,儼然成為中國制造基建設備出口“一帶一路”的主戰場。

相比集裝箱貨物,這些散貨和件雜貨不僅體型龐大、結構復雜,且貨值高昂,對吳淞海關查驗關員而言又是一門新課題。對于年出口“一帶一路”貨物貨值在1000萬美元及以上的大型企業,吳淞海關專門設置了企業聯絡員和重大項目跟進機制,譬如針對科大重工的皮帶機、上海鍋爐廠的鍋爐出口等,吳淞海關會提前介入,了解企業“一帶一路”項目工程方案圖、設施圖等,指導企業清晰、規范地進行相關申報。若貨物申報時出現歸類和退稅爭議,傳統做法是報送歸類中心以明確稅號,一般在3-5個工作日辦結。但如果是“一帶一路”項目貨物,吳淞海關關員會立即協調企管、風控、稅管等部門資源,了解申報企業的進出口貿易安全數據、資信記錄和風險狀況,并迅速發送給相關歸類專家以獲得快速認定。迄今為止,吳淞海關未發生一單“一帶一路”貨物因爭議、查驗而耽誤船期……圍繞新業務、新生態而不斷優化升級,一種志在卓越的“上海服務”正在形成。

“張軍寶”沒落之后再崛起,是城市變遷、百姓更美好生活,以及上海所承擔的國家使命的一個縮影。如今,浦江北段沿線依然眾船來集,但“張軍寶”知道,它必須不斷經歷轉型與成長,才能獲得新的榮耀。

更多資訊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