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掛號、只跑一次……上海首批30個“創新醫療服務品牌”問世
來源:上觀2018.12.27

打響上海服務品牌,本市首批30個“創新醫療服務品牌”近日正式出爐。“創新醫療服務品牌”關注新醫改形式下的百姓就醫需求,注重理念和模式的創新,努力構建就診便利、溝通有效、診療安全、服務可及、信息共享、服務一體的新時代醫療服務體系。
過去往返三次,而今“最多跑一次”
整合醫療資源、優化服務流程,是此次創新醫療服務品牌的一大特點。申城醫療資源通過建立醫聯體、多學科合作、流程再造,發揮更多作用,讓基層衛生機構也能得到技術和人才支撐,讓百姓就醫更便捷、更實惠。以華東醫院為例,醫院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延伸到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構建華東醫院-社區雙向轉診綠色通道,將傳統來院就診往返跑“三次”模式,精簡整合為“跑1次院、掛1次號”的轉診就診模式,使社區轉診病人確實體驗到了少折騰、少跑路、少憂心的管家式服務。醫院還通過“一門式服務”(整合掛號、就診、陪診、收費等服務)、“三把手”理念(強基層的“幫手”,雙向轉診的“推手”,診治疑難重癥的“高手”)、“五優先”服務(預約門診、大型設備檢查、會診、病房、手術等五方面優先)的優化舉措和流程再造,構建分級診療的“最后一公里”,進一步豐富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賦予家庭醫生更多可調配的衛生資源,實證了“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診、上下聯動”轉診機制的優越性和醫改成效。
“虛擬掛號”實現“診治優先、支付后移”
暢通急救通道,優化急救資源,簡化急救流程,完善急救體系建設,也是醫療服務品牌的創新點。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內,診療資源被合理調配,全方位構建無障礙急救綠色通道,范圍涵蓋胸痛病人、危重孕產婦、腦卒中患者、創傷危重患者、應急救助病人等群體,大幅度提升了急危重癥疾病醫療救治質量和效率。中山醫院突破性改變傳統就診流程,構建以“虛擬掛號”為基礎就醫模式,通過貫穿全程的“綠色通道一卡通”,實現“診治優先、支付后移”的新型舉措。此外,醫院還創新“醫護患共同體”模式,切實以病人為中心,全程工作人員陪同指導就醫,給予病人連續、高效、便捷的急救服務。
“生產合作社”令孕產婦服務更到位
促進醫患溝通,一些醫院以患者需求為中心,轉變傳播理念,創新溝通渠道,擴寬溝通范疇,幫助、指導患者更好地恢復健康。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利醫院,以產科牽頭,聯合各科專家、營養師、哺乳師推出“生產合作社”服務團隊,創新了孕產婦服務新模式。團隊以新媒體為平臺,通過網絡電視直播、微信群答疑、公眾號科普、電臺共聯動傳播和線下俱樂部活動等方式,致力于開展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孕前、孕期、哺乳期的健康干預和營養指導,積極倡導自然分娩、母乳喂養、合理飲食等活動,促進優生優育工作。
手機APP訂餐精準對接患者營養
創新服務品牌從細微處入手,推出更具人文關懷的優質服務和關愛。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以基于互聯網+的H2H模式開展精細化全過程營養管理,重塑膳食服務的理念和流程。通過手機APP訂餐,做到精準營養;建立H2H全媒體營養宣傳及管理平臺,開展營養微課、在線問診、科普視頻、醫患互動等不同服務項目,為患者實現全程閉環膳食營養管理。上海市同仁醫院“藍精靈護理團隊”基于危重患者外科手術后的病情及所處的環境,創新重要管路固定方式,減輕患者不適感;創新皮膚減壓用具,避免術后并發癥發生;創新危重患者服裝,提高舒適度。
院士團隊織就立體“互聯網服務”
利用信息化手段,為患者提供科學的就醫流程,合理配置優勢醫療資源,滿足民眾對醫療健康的需求。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由院士坐陣,注重診療與團隊建設并舉,通過互聯網織就“技術水平更高、服務力度更大、覆蓋范圍更廣”三位一體醫療服務公益網絡,將優質醫療服務輸送至全國各地,充分挖掘優質醫療資源潛力,讓醫療服務方便可及。同時,華山通過指導和幫助基層醫生診治與治療,帶動了區域醫療健康水平的整體發展,探索建立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優質醫療資源聯網輸送之路。負責人介紹,通過創建多機構、多學科協作平臺解決疑難病癥的攻關;發揮專科優勢,建立院士工作站18家、皮膚科專科聯盟181家、感染科專科聯盟30家、影像專科聯盟86家等特色專科聯盟,服務更廣大的患者人群;成立遠程醫學中心,提供遠程醫療服務,解決中西部地區、革命老區和偏遠地區患者“看專家難”問題;構建區域醫聯體,指導家庭醫生掌握慢病的防治方法,助力分級診療新醫改。
更多資訊
-
優化創新生態,“孵化”創業夢想!張江努力助推初創企業成長為“參天大樹”2023.6.19
“張江集聚了各類高新技術行業,很多企業處于不同發展階段,充滿著奮斗氣息。”疊境數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CEO張朝華日前對記者說,張江科學城正日新月異變化著,他見證了一個個產業園區的崛起、一家家科研機構… 查看詳情 >
-
老廠房變身創新城市空間,上海舊改展“定海之窗”開幕2023.5.26
昔日的廢棄廠房經過社區規劃師改造后完成“華麗轉身”,成為城市創新空間、社區歷史的展示窗口。5月25日,楊浦區2023年度“大家微講堂”定海專場在全新面向公眾開放的“定海人家”展廳舉行。 本期“大家微講… 查看詳情 >
-
中國野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如今,“功能花卉開發”將成新賽道2023.5.25
我國被譽為“世界園林之母”,也是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國…… “中國野生百合曾拯救了世界百合產業……但如今,我國花卉種業發展嚴重滯后,月季、百合等主要商業花卉品種90%以上依賴進口……” 記者從近日在滬舉… 查看詳情 >
-
養蟾蜍,種繡球……上海這座原生態小島上,鄉村“新經濟”如火如荼2023.5.24
農村小島也有鄉村“新經濟”。 說起鄉村養殖業,養雞鴨牛羊、養魚蝦蟹貝都屢見不鮮,可你見過養蟾蜍嗎?數百萬只蟾蜍在養殖基地內蹦跳,場景頗為震撼。再說鄉村種植業,種菜、種果樹乃至培育菌菇都司空見慣,但在鄉… 查看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