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奇!80年前,居然有人拍電報叫外賣…… | 老字號做外賣
來源:上觀2019.1.3

你以為外賣是這些年才出現的新服務?錯了。
在上海,有家中華老字號大約在80年前就推出了外賣服務。當然,當時的外賣不是用戶在手機屏幕上點點戳戳下單,而是拍電報叫外賣。
這家“前衛”的老字號,就是誕生于1938年的立豐。
這段往事之所以浮出水面,是因為時隔近80年后,立豐再次上線外賣服務,而這一次是為了參與市場競爭。
“80年前,立豐做外賣是因為產品質量好,老顧客需求大。”立豐電商業務負責人唐鋆說,1940年,成立剛兩年的立豐已經吸引了很多回頭客,品牌創始人陳丙堯就為老客戶提供送貨上門服務,用的是自行車;當時,客戶為了盡快收到產品,會拍電報預約產品,而立豐的“外賣員”就騎著自行車配送,大約在接到電報后的第二天,能夠送貨上門。因為生意好,陳丙堯配備了六輛自行車專門做外送,到如今,最初的自行車還保存在立豐的內部展覽廳里。
隨著歲月變遷,立豐的外賣服務漸漸退出了市場,但線下專柜、專賣店,以及線上網店的生意都做得風生水起。在市場上,立豐的優勢不小——肉干制品是市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魚肉制品和鴨制品的市場占有率也是線下第一。
讓立豐再次啟動外賣的,是發展的需求。2017年上半年,立豐委托第三方機構做了一次市場調研,結果讓這個老字號焦慮:調查發現,品牌的消費群體中45歲以上的人群占到了50%,25歲以下的人群對立豐的品牌認知率很低。這顯然不是個好結果——對品牌來說,要長遠發展,必須要能抓住年輕人。
所以從2017年10月開始,立豐加大了對年輕市場的投入,包括在直播平臺上請來KOL(意見領袖)做直播、推出抖音小視頻、加大微博微信等平臺的品牌投放等。“并沒有考慮轉化率,就是想著讓年輕人知道立豐、知道老字號。” 唐鋆覺得,這些做法對增加老字號在年輕人中的認知度很有作用,但要將認知度變成銷售額,上線外賣服務是個好辦法,能讓消費者想到就吃到。所以,立豐與餓了么合作,推出外賣服務。
來自外部的競爭也推動了立豐做外賣的速度。近年來,隨著新興品牌的崛起,立豐遇到不少競爭對手。雖然立豐在上海有18家專賣店、60多個專柜,但網點總體數量要比那些新興品牌少。而且那些新興品牌就像“互聯網原生代”一樣,很早就上線了外賣服務,這就使得它們在線下銷售的同時,也通過外賣員,接觸到了“喜歡宅”和“沒空買”的消費者。
“為什么我們不能做?”一旦下定決心,立豐的外賣服務立刻鋪開。如今,門店工作人員已經能熟練地根據外賣訂單揀貨、包裝,交給外賣員,再送到消費者手中。至于剩下的60多個專柜,有些也進入到專柜所在商場所提供的外賣服務中。
與此同時,立豐還希望創新服務方式,進一步拓展市場。“我們也給品牌出主意,可以通過前置倉、無人店等新業態,將老字號的產品送到消費者身邊。”餓了么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以往的發展模式,品牌需要線下開店才能做外賣服務,成本很高;但“新零售”帶來了很多新的業態和經營方式,老字號可以放手一試,用不太高的成本獲得與消費者“親密接觸”的機會。
更多資訊
-
浦東引領區建設亟需本土創新人才,陳義漢:鼓勵科研人員“多點兼職”2022.3.9
202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正式發布,賦予浦東新區改革開放新的重大任務。 打造引領區,人才先行。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 查看詳情 >
-
一家專業糧食生產經營企業啟航,目前上海規模最大生產水平最高最具完整產業鏈2021.12.28
在蘇北、東北虎林等地區,進一步拓展域外稻米自有生產基地,筑牢產品生態鏈前端。 “瀛豐五斗”“海豐”“樂惠”……這些上海本地品牌大米如今有了統一的“出品人”——光明農發集團。12月28日,距離11月5日… 查看詳情 >
-
寧德時代臨港工廠:預計明年有產出貢獻,上海高端裝備產業要破7000億元2021.12.21
《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出爐 記者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上海市高端裝備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已于近期完成編制并正式發布。《規劃》明確,到2025年,上海初步建成具全球影響力的高端裝備… 查看詳情 >
-
20年間,這家日資零售企業在華開店時間從半年縮至20天,還提出萬家店目標2021.12.15
國內零售行業正處于新一輪的變革和增長之中。 中國入世20年,也是中國零售業迎來全面對外開放的20年。20年來,外資零售商們在政策的東風下爭相搶占市場。日本羅森作為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外資零售企業,門… 查看詳情 >